張麗
摘 要:幼兒階段是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幼兒年齡小,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社會活動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是幼兒在自身發展中必須經歷的一種人際交往行為。幼兒教師要重視幼兒的求助行為,用積極的態度引導幼兒,幫助幼兒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關鍵詞:幼兒教育;回應;求助行為;社會化;人際交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1-0095-02
幼兒園生活中幼兒的求助行為是比較常見的,教師怎樣回應幼兒的求助能夠影響到幼兒的發展。在幼兒求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多與幼兒互動,引導幼兒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在回應幼兒求助行為時,還要全面考慮幼兒的感受,積極對待幼兒,盡量滿足幼兒的求助行為,提高回應能力,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一、教師在回應幼兒求助行為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回應態度。在幼兒園生活中,教師在面對幼兒求助時,應該用積極、真誠的態度回應,這會讓幼兒感到輕松和愉快,有助于幫助幼兒解決求助的問題。然而,部分教師在面對幼兒求助時,采用消極的態度回應,這是十分不應該的,不利于幼兒的健康發展。(2)回應方式。在幼兒園生活中,教師在面對幼兒求助時,往往采用的是口頭回應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幫助幼兒解決一些問題,但更多時候幼兒需要得到的是教師的微笑、擁抱等肢體上的回應。教師沒有滿足幼兒的需求,會讓幼兒感到自己不受重視,進而會疏遠教師,無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3)回應對策。在幼兒園生活中,教師在面對幼兒求助時,采用安撫和引導的回應對策比較符合幼兒求助時的心理需求,而忽略和否定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身心發展。因此,教師要把幼兒身心發展作為重要目標進行積極回應,只是一味地滿足幼兒的求助行為,則會導致幼兒提出更多不切實際的需求,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4)回應效果。在幼兒園生活中,幼兒的求助行為得不到滿足,不僅和教師回應對策、回應態度、回應方式有關,還和回應效果有關。教師在面對幼兒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時,如果一味地滿足,就不利于幼兒健康成長。雖然教師的回應態度、回應對策都很好,但沒有站在幼兒的角度進行思考,往往會導致幼兒出現不良情緒,無法達到良好的回應效果。
二、影響教師回應幼兒求助行為的因素
(1)認知不明確。在面對幼兒求助時,有的教師認為不能盲目地回應,要先了解幼兒求助的詳情,然后再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回應。有的教師則認為幼兒求助是很正常的現象,應予以積極回應。教育理念不同,會導致教育效果不一樣。教師如果不能合理地回應幼兒求助行為,就會導致幼兒遇到的困難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這會對幼兒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2)感情投入少。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投入感情多的教師,會對幼兒有更大的耐心,能滿腔熱忱地對幼兒的求助行為進行回應。而投入感情少的教師,會消極對待幼兒的求助行為,甚至會不理不睬。此外,幼兒園的孩子比較多,容易導致教師沒有觀察到幼兒的實際情況,因此,在回應幼兒求助行為時,有可能會產生不良情緒,使幼兒無法得到幫助。(3)教育經驗不足。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年輕的幼兒教師越來越多,往往會因為教育經驗不足,在回應幼兒求助行為時,只注意到幼兒求助行為的表面原因,沒有全面分析幼兒求助行為的內在需求,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個別教師缺少應有的教育經驗,導致幼兒對回應的滿意度不高,這會對幼兒成長產生不良影響。(4)專業素質不過硬。在幼兒教育中,有的教師雖然能夠對幼兒的求助行為進行回應,但引導能力和溝通能力不足,影響了回應效果。還有的教師雖然能夠意識到對幼兒求助行為合理回應的重要性,但缺乏回應技巧,往往會導致回應效果達不到預期。這些都和教師的專業素質有關,說明部分教師的專業素質還不過硬,亟須得到提升。
三、教師回應幼兒求助行為的對策
(1)幼兒方面。幼兒在幼兒園階段包含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幼兒當前發展的水平,是幼兒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種是幼兒隱含的發展水平,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兩種水平之間屬于幼兒最近發展區。一般情況下,幼兒的某些能力在最近發展區并沒有形成,導致其不能順利解決問題。因此,教師的回應對幼兒求助行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對幼兒求助行為做出回應的時候,需要和幼兒加強溝通和聯系,及時引導幼兒的求助行為,不能局限于對幼兒求助行為給予固定的回應,而要注重提升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平臺,以提升幼兒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幼兒園生活活動中,遇到幼兒求助行為,教師選擇回應對策時,需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能夠使其知識水平得到提高的支架。教師提供的支架不僅要使幼兒的求助行為及時得到回應,還需要提高幼兒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意識到對幼兒求助行為回應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而要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變化。這個支架隨著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要逐漸減少,直至完全放棄。(2)教師方面。在幼兒園生活中,教師對幼兒的求助行為做出積極回應,不但能有效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為幼兒的求助行為提供幫助,為幼兒營造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這對于幼兒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幼兒教師忽視幼兒的求助行為,不能對幼兒求助行為及時回應,會影響到幼兒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對幼兒的求助行為要給予積極的回應,但這不代表需要滿足幼兒的一切要求。幼兒求助有時候是因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有時候是因為具有依賴的心理,習慣性地尋求教師的幫助。面對具有依賴心理幼兒的求助行為時,教師需要鼓勵和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在他們順利解決問題之后,教師要予以肯定和表揚。幼兒受到教師的表揚,會增強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當再次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會積極進行思考,努力解決和克服。
總之,幼兒階段是社會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幼兒年齡小,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在活動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會尋求教師的幫助,這是幼兒在自身發展中必然出現的一種人際交往行為。教師要重視幼兒的求助行為,加強與幼兒的溝通,對幼兒求助行為無差別對待,有效提高回應水平,用積極的態度引導幼兒,努力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江玉紅.淺談集體活動中教師回應幼兒的技巧[J].基礎教育論壇,2019(07).
[2]周艷麗.幼兒園語言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言語評價行為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9.
[3]李應芳.農村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求助行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4]梁爽.教師回應幼兒求助行為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