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春
【摘 要】 本文中的多元之力指的是多元的教學方法,而高效課堂注重培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學生的自主學習力以及知識的靈活應用性,并重點從組間競賽、合作教學以及自主探究三個教學角度進行探究,從而達到構建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 多元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只是注重單方面地向學生輸出知識,忽視他們對知識的吸收效果,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導致整體的信息技術期望教學效果與實際教學效果相差甚遠。針對以上狀況,教師應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并從客觀實際出發,給與學生充分的課堂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在競賽中,在探究中,在合作中,提升信息技術學習自主學習力,獲得良好的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一、運用組間競賽,提升word教學有效性
word教學相對無聊,而這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教學內容之一。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可以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創設競爭性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競爭的過程中,增強信息技術知識的練習強度,提升word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本課的授課中,教師運用組間競賽教學法開展授課,并注重小組之間實力的均衡性以及組內成員特長的差異化,從而保證整體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協調性。具體教師從以下三點著手。第一點,劃分小組。教師根據“組建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在組中設置小組長、副組長、后進生以及輔助員,四項角色。第二點,創設比賽規則。每組要打1000字,其中要求每個組員至少打夠200字。之所以這樣設置是可以讓后進生加入到比賽的過程中,也可以激發后進生信息技術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也能讓其他學生從整個小組的發展出發,為后進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提供助力,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積極性。第三點,實施引導。教師會給與學生一段自主練習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學生之間可以互幫互助,而教師可以走入學生的練習中,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地解答。第四點,展示成果。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陳小組的表現。因為小陳的信息技術基礎差,但是他在打字的過程中,特別積極主動,而他的打字速度達到班級的平均水平。教師開展組間競賽式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在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升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二、運用合作教學,提升PPT實際運用力
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法,開展PPT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將其他學科的知識,運用到本課的授課中來,從而在增強學科教學融合性的過程中,提升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本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主要從以下四點,開展本科內容的授課。第一點,劃分小組。為了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積極性,教師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針對性的進行分組,并創設相應的小組職務,增強小組之間學生的學習互動性。第二點,創設問題。教師對學生說:“你們可以隨意摘取校園中美景,并制作成相應的PPT,配上文字!”第三點,開展教學。教師給與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讓他們試錯,改錯,吸錯,從而提升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能力。第四點,展示成果。在學生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表達他們的觀點。小冉積極地舉手說:“我們拍攝的是池塘中的景色,即波光粼粼的水面,這讓我們想起半江瑟瑟半江紅的場景,因而在PPT中進行標注!”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授課,讓學生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效率。
三、運用自主探究,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力
針對較為簡單的信息技術授課內容,教師可以運用自主探究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獨立掌握這部分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上介紹他們的信息技術學習成果,從而在讓學生介紹學習成果的過程中,樹立信息技術學習的信心,獲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
例如,在講授“認識計算機”這部分內容時,教師給與學生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并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自主學習,從而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掌握自主學習的方式,以及掌握這部分內容的知識。教師簡要介紹學生的學習成果。小蘭走上講臺,說道:“計算機由以下五部分構成,包括控制器、存儲器、運算器、輸入設備以及輸出設備。其中,控制器……”教師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并適時地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梳理,從而在提升學生了解知識的同時,讓他們掌握正確的信息技術學習方法,從而獲得良好的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構建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創設多樣性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榮譽感、自信心,真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愛上信息技術,并懂得將信息技術看作是表達自身觀點的重要工具,提升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獲得良好的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車虎.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校園(中旬),2016(03).
[2] 蔡麗麗.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學教學參考,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