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英
【摘要】由于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政府推動,我國大型企業的規模日益增長,給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與報表編制等財務工作帶來巨大挑戰。如何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財務共享信息化,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戰略布局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過論述財務共享信息化的模式選擇、成功關鍵因素以及績效評價,以期給各大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提供一點思路。
【關鍵詞】財務共享 模式 影響因素 績效評價
一、引言
2005年,在安財軟件的幫助下中興通訊成功搭建國內首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SSC),隨后我國許多大型企業都將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不盡相同,導致財務共享模式的應用進程也參差不齊。楊進波(2018)認為,企業應用財務共享模式,能夠精簡財務部門和財務人員,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效率,降低人力資源成本,適應現代激烈的國際化競爭需要。黃慶華、杜舟(2014)認為,信息技術是FSSC的基礎,FSSC是網絡財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所以說,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是大型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二、財務共享模式的選擇
張慶龍、董皓(2012)按照企業內部職能的運作權與決策權相分離的程度,將財務共享服務分為基本模式、市場模式、高級市場模式以及獨立經營模式,并指出我國現階段大多FSSC尚處于基本模式向市場模式轉化的過程中,以成本領先作為主要戰略目的,強調標準化的流程,專門化的分工。
基本模式下的財務共享服務主要是整合日常性重復且量大的財務處理工作,比如報銷、應收應付等;市場模式下,控制權與服務權相分離,顧客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接受財務共享服務;高級市場模式下,FSSC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會向外部客戶提供服務,與此同時,客戶也可以自由選擇是接受內部的還是外部的財務共享中心的服務;獨立經營模式下,FSSC已經完全作為一個獨立實體進入市場運營,服務的成本、收益也完全遵從市場化原則。總而言之,我國企業究竟選擇何種財務共享模式,主要在于目標是兼顧管控還是單純服務,對于分散型企業,適宜選擇基礎模式,對于集權型企業,應選擇市場模式,所以當前情況下市場模式是我國企業最為合適的選擇。
三、財務共享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
財務共享服務的發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1)技術支持。我國當前絕大多數企業財務部門使用的都是ERP系統,當建立FSSC時,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ERP系統與共享系統的有效連接,避免復雜流程。
(2)人員職能轉變。唐勇(2015)認為,FSSC的建立對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財務人員的轉型成功與否也影響著財務共享服務的建設進程。FSSC以流程化的操作,標準化管理為典型特征,適合熟悉軟件操作,富有活力的青年人來做,但另一方面,FSSC往往與實際業務相脫離,又需要熟悉業務的財務人員來擔任。而在我們實際接觸到的大型企業中,FSSC的人員幾乎都是從各大子公司、分公司中的青年財務人員中抽調,因為經驗豐富的財務人員不愿意適應其的高強度節奏,抵觸工作變動,這些年輕人往往新入職,或許有工作能力但不熟悉實際業務情況。這樣就導致留守原崗位的財務人員的權力被架空的同時,還要承擔“財務顧問”的職責,就造成了FSSC與各單位留守財務人員的沖突。
(3)會計檔案的管理。張慶龍(2015)提出,在財務共享模式下,會計檔案管理的主體由經營單位轉變為FSSC,會計檔案的形成鏈條從各經營單位一路延伸至共享中心,加大了控制難度,完整性與合規性受到很大挑戰。而我國目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流程,無論是控制測試還是實質性程序,都涉及到對整個財務流程的監督。而FSSC一定程度上把業務端與財務端相分離,如果是采用將各種原始憑證都歸集到FSSC來處理的方式,則涉及到輸送成本的問題,如果采用各地經營單位將原始憑證掃描入系統然后傳送到FSSC的方式,則涉及到后期年審的資料整理問題。總之當審計機構執行審計程序時,各經營單位需要在FSSC工作成果的基礎上跟審計機構實現對接,就需要兩者充分的配合。
四、財務共享服務的績效管理
FSSC的最終目標是整合資源,節約成本,實現效益,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得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績效評價管理體系。
陳虎、董皓(2008)通過研究中興通訊FSSC建立的案例,提出管理好標準化、服務水平、質量管理、業務效率以及現場管理這五個維度,對于FSSC的高效運轉至關重要。FSSC的工作高度依賴于信息系統,格式、執行、審批這一系列程序都要求標準化的操作,同時,標準化流程的一般控制有效與否影響著整個財務共享中心的服務質量,所以建立監控點進行風險評估從而實現質量監控,就顯得尤為必要。
吳杰、周維(2015)基于平衡計分卡,以戰略為導向,從財務、內部流程、客戶、以及學習與發展四個維度設計了FSSC績效評價體系。內部流程的標準化提高了業務處理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從而帶來更高質量的服務,然后這些得到更高服務質量的客戶的回饋,又繼續推動財務、業務流程以及員工素質的不斷發展。所以,這樣的評價體系一方面能夠有效反映FSSC的績效,另一方面也能不斷督促FSSC的良性運轉。
五、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FSSC是我國集團企業共同的管理趨勢,至于選擇何種財務共享模式,則要結合企業管理方式與目標來考慮。要保證財務共享服務的有效運作,則需要技術、人員、檔案管理以及有效的績效管理機制等多方面的配合。此外,財務共享服務帶來的財務人員轉型問題、信息安全性問題等都是值得我們繼續深入探討的話題。
參考文獻:
[1]陳虎,董皓.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績效管理及評估[J].財務與會計,2008(11).
[2]黃慶華,杜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探究[J].經濟問題,2014(07).
[3]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
[4]唐勇.財務共享服務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J].財會月刊,2015(19).
[5]吳杰,周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績效評價體系設計——基于平衡積分卡與層次分析法[J].財會月刊,2015(13).
[6]張瑞君,陳虎,張永冀.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基于中興通訊集團管理實踐[J].會計研究,2010(7).
[7]張慶龍,董皓.財務共享模式探討及其選擇[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