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秀溪 邢惠雅

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慶樂小學(以下簡稱慶樂小學)創建于1950年,是一所壯族聚居村落的村級完全小學,1981年成為全區壯漢雙語教學實驗點之一。
“以前,學校建設得也不錯,但隨著教育不斷發展,我校辦學缺乏體系、校園文化建設薄弱等問題逐漸顯現。自從參加廣西壯漢雙語小學校長模塊化培訓項目(以下簡稱模塊化項目)以后,這些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慶樂小學校長黃彥安說。2019年該校獲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
據介紹,模塊化項目2017年啟動,是自治區教育廳民教處負責的省級培訓項目,由廣西教育學院培訓學院提供技術支撐。該項目的目標是,通過對155所壯漢雙語學校校長進行模塊化培訓,提高其綜合業務能力,從而帶動學校向前發展。
提升一個校長,發展一所學校
“起初不是很想接這個項目,因為工作量太大、面太寬,加上身體也不是很好,擔心不能很好地完成這個項目。”模塊化項目首席專家、廣西教育學院教授陳向陽說。但后來的幾次調研,讓他決定接手這個項目。
模塊化項目面向全區,有139所項目學校,近三分之二地處偏遠、基礎薄弱。項目啟動前,項目組為了切實了解各有關學校的辦學情況,曾深入所有項目學校進行實地調研。調研所見讓包括陳向陽在內的專家組成員備感擔憂:學校缺乏基本的價值定位、辦學目標和育人目標,校園文化建設處于零敲碎打狀態,沒有主題、沒有主線、沒有體系是這些學校存在的共性問題。一個普遍現象是,各學校墻體上都有各色各樣的標語口號、“一訓三風”,有各種少數民族文化的呈現,但多流于表面,不僅展示的內容千篇一律、缺乏創意、沒有深度,而且多數師生對其中的內涵“說不清,道不明”。
“現場看了,才知道這些學校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加堅定了做下去的決心。”陳向陽說。上述問題的存在,主要原因是這些學校的校長業務能力普遍較低,且學校發展長期缺乏有效的技術指導。
崇左市大新縣全茗鎮中心小學校長趙河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以前,他也參加過不少培訓,但是這些培訓大多比較零散、缺乏針對性,而且很少有專業、有效的跟蹤指導,對于校長業務能力的提升沒有多大幫助。“過去,我的學校管理理念較陳舊,管理方法也較單一,學校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趙河坦言。
針對上述問題,模塊化項目組專家找到了開展工作的方向和突破點:加強校長培訓,通過提升校長的綜合業務能力,帶動學校發展,實現“提升一名校長,帶動一所學校”的發展目標,進而不斷推動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發展。
然而,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順利。因為不少模塊化項目學校長期處于教育發展的“末梢”,辦學起點較低,且長期得不到提升,導致不少校長存在畏難情緒,信心不足。為了打消校長們的顧慮,項目組決定:基于各校原有的辦學水平及校長的實際能力,將所有項目學校分為A、B、C三個模塊,通過A模塊引領B模塊、B模塊帶領C模塊的方式,構建以優帶差、共同發展的項目工作體系。
隨后,模塊化項目組設計了《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測評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評估表》《學校領導力診斷表》等表格,對項目學校校長的能力進行摸底調查,再根據調查結果設計各模塊學校校長的培訓模式、培訓課程、培訓計劃,明確各階段培訓節點、培訓目標,為培訓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取得實效提供保障。
百色市田林縣利周中心校校長班利生,一開始便參加了模塊化項目。三年多來,班利生按照培訓計劃積極參與各項培訓,得到了項目組專家的悉心指導,很快成長起來。在2018年百色市十佳校長評選中,班利生脫穎而出,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榮譽的鄉村學校校長。在他的帶領下,田林縣利周中心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取得了突出的辦學成績。
“以前,管理學校只求不出事就行,至于學校如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這些問題幾乎沒考慮過,也沒能力考慮。參加模塊化項目后,我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對學校如何發展得更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一所學校辦得如何,首先得看這所學校的校長能力如何。可以說,一個校長直接影響到一所學校的發展。”班利生說。
模塊化培訓,階梯式成長
“我覺得這樣的培訓模式,非常有針對性,能夠切實提升農村學校校長的專業能力,進而促進農村學校的發展。”崇左市大新縣教育局副局長黃勇革說。
黃勇革是模塊化項目的眾多受益者之一。他原是大新縣全茗鎮中心校的校長,在參加模塊化項目培訓的時間里,他扎扎實實學知識、專心致志搞建設,不僅提高了自身專業能力,而且帶動了學校的發展,讓他從一個鄉鎮學校校長,成長為教育局副局長。
黃勇革的成長得益于模塊化項目有差別、有層級、有針對性的培訓。
在A、B、C三個模塊中,A模塊學校為最高層級,主要是區內的老牌壯漢雙語學校,辦學歷史悠久,辦學基礎相對較好,辦學成績較為突出,校長的辦學能力也較為突出。在模塊化項目啟動之初,A模塊學校共有13所、校長13人,約占整個項目的9.35%。B模塊學校則為鄉鎮中心校、村小(其中包含1個教學點),共有學校54所、校長54人,約占整個項目的38.85%。這些學校均制定了學校發展規劃,但學校運行均不理想,學校發展均處于中等水平,甚至有2名校長未取得校長任職資格證。C模塊學校現有學校72所、校長72人,約占整個項目的51.80%。C類學校中有63%的學校是村小,部分是鄉鎮中心校和教學點。這些學校發展基礎較為薄弱,辦學成績不理想,其中的14名校長還沒有獲得校長任職資格證。
“剛開始時,項目學校有100多所,A模塊學校只有13所,占比很低,說明其他學校的發展水平都比較低,這些學校的校長能力亟待提高。”陳向陽告訴記者。通過對學校進行分類調查,模塊化項目組了解到各項目學校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校長們切實需要的指導,于是設計了三個培訓模塊,其中:“揚長型模塊”的培訓對象為A模塊學校校長,主要想幫助校長構建專業理論體系,進一步提升校長的業務能力,從而帶動學校“揚長”發展;“普惠型模塊”的培養對象為B模塊學校校長,目標是提升校長能力,促使學校發展為縣一級先進特色學校;“補短型模塊”的培養對象為C模塊學校校長,目的是培養“種子校長”,促使學校形成較為完善的特色化發展體系,推動學校特色化優質發展,補足地方教育發展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