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廣西壯漢雙語小學校長模塊化培訓項目(以下簡稱模塊化項目)正式啟動。在項目啟動之前,項目組曾深入項目學校進行實地調研,發現學校普遍存在如下問題:校長缺乏長期、系統的磨煉,缺少專業技術指導,專業能力較弱,未形成教育思想;學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獨特的育人文化模式和完整的育人體系,辦學效能低、辦學質量差;學校課程改革層次較淺,缺乏完整的課程體系和有效的教學模式,課程、教學領導力弱;壯民族文化與學校育人體系相分離,少數民族文化的育人價值沒能很好發揮。
針對這些問題,模塊化項目組引進了“學校育人體系”理念,同時提出“三大思想”:一是機制化建設思想,旨在以系統理念和戰略思維為指引,構建穩定、成型的具有廣西特色的壯漢雙語學校發展及校長培養機制,形成完整獨立、自成體系的培訓模型;二是模塊化設計思想,按照“揚長型模塊”“普惠型模塊”“補短型模塊”三大模塊,對校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三是“雙發展”設計思想,旨在通過實施模塊化培訓,實現校長、學?!半p發展”。
一、分期落實,有序推進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模塊化項目組設定了準備期、建構期、執行期、驗證期四個階段,明確了每一階段所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以及工作方式、方法。
(一)準備期
首先,模塊化項目組指導各項目學校完成校內組織建設,各項目學校成立“學校育人體系建構領導小組”,以及由校長、中層領導和部分骨干教師組成的技術團隊。領導小組負責對學校育人體系建設進行策劃、組織和領導,技術團隊則按照學校育人體系建設的技術路徑和領導小組的安排實施具體工作。
其次,模塊化項目組對各項目學校進行教師全員培訓,初步介紹項目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操作方法,講解學校育人體系的要素以及建立、完善學校育人體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提高全體教師的實操能力。
最后,模塊化項目組組織各項目學校開展辦學現狀調查分析工作,讓各項目學校充分認識、診斷本校現存的各種問題,明確工作方向和方法,擬定工作方案、發展規劃,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二)建構期
這一時期,主要是幫助各校建構育人思想體系、育人專業體系、育人行政體系、育人文化形象識別體系。具體做法如下:引導學校建構認知、理念、目標體系,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和章程,明確辦學思想、價值取向、目標定位,構建其育人思想體系;引導學校建構課程、教學、教研體系,制定課程規劃、教學改革方案、教研建設方案、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構建其育人專業體系;引導學校建構計劃、管理、評價體系,明確執行計劃、核心流程、工作程序、考評和激勵方法,構建其育人行政體系;引導學校建構育人理念文化識別、育人行為文化識別、育人視覺文化識別和育人空間文化識別體系,構建其育人文化形象識別體系。
(三)執行期
在這一時期,模塊化項目學校相關人員,要在學校育人思想體系引領下,按照學校行政體系的規范保障和行政安排,進入育人專業體系和行政體系中相應的業務領域、崗位,擔負起相應的職責、任務,并結合相應的專業流程、崗位規范開展實質性的育人活動。項目人員不僅要共同完成這一時期的工作任務,還要不斷積淀學校的獨特文化,展現學校的獨特形象,樹立學校的獨特品牌。在執行期里,最重要的任務是執行,保證工作規范、高效運行。
(四)驗證期
通過對執行結果的驗證,一方面檢驗育人體系前期運行的效果,檢驗育人體系建構是否有效;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工作執行過程中反饋出來的問題,不斷調整項目學校各項工作的方法和目標,修正育人體系。
二、精心設計,扎實推進
在模塊化項目推進過程中,項目組做到“四精”(精心、精到、精確、精準),對項目學校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一)精心準備。我們按照“基線調研→方案定制→專業前測→搭建互動平臺”的思路推進各項工作。項目啟動前,我們對所有項目學校進行了調研,確定參與項目的學校和批次,為學校量身定制項目方案,并對各批次項目學校進行校長特質、校長專業化水平、學校領導力、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4項測評,了解其實際辦學水平,然后搭建互動平臺。
(二)精到培訓。培訓課程的設計,均基于項目學校存在的主要問題。在首次培訓中,培訓對象為校長及技術團隊,幫助學員確立辦學思想、明確學校愿景使命、確定育人目標的方法和路徑。我們采取參與式小組合作的培訓方式,讓學員在體驗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給學員發放模塊化項目首席專家陳向陽的專著《學校領導力》《育人體系建構與學校課程統整》,讓學員深入學習。
我們還分批次組織學員到區內外學校跟崗學習、現場教學,先后到了江蘇省南京市、無錫市的7所學校,以及南寧市、柳州市、崇左市的15所學校;同時,邀請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陳鎖明、江蘇省南京市教研室主任祁海燕、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實驗小學校長俞國娣等教育專家,為參訓人員做專題講座。
(三)精確指導。為了保證項目質量,模塊化項目組每年都開展巡回蹲點指導活動,每所學校開展一天的調研、培訓和指導。巡回蹲點指導結束后,各校按照專家的意見開展新一輪的任務和活動,且分批開展特色學校建設方案、學校章程、學校三年發展計劃、學校課程方案、課堂教學建模等答辯活動,由理論導師、實踐導師對各校進行深度指導。我們每年都召開項目審評會,檢查、總結、評估全年的項目工作,檢查各校全年的成果。2019年,專家組還分成9個小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對學校進行定點、持續的指導。
(四)精準幫扶。因為各校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工作開展的進度等各不相同,所以我們要結合各校差異,實施個性化指導。為了照顧進度緩慢的學校,我們鼓勵有需要的學校主動向項目專家請教技術問題,由項目專家對各校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三、構建體系,成效顯著
模塊化項目啟動以來,項目組不斷調整工作內容、創新培訓模式、構建培訓體系,找到了促進廣西壯漢雙語學校尤其是農村雙語學校發展的支點——提升校長的綜合業務能力,探索出了推動廣西民族教育優質發展的新路徑。如今,各項目學校都發生了喜人的變化。
一是建構了一體化育人體系。A、B模塊學校在辦學中全面融入壯民族文化元素,完成了校園文化建設頂層設計,構建了完整的育人體系,明確了適合學校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推動了學校課程文化的深耕發展,學校辦學質量獲得了提升。C模塊學校制訂了三年改進計劃,明確了核心辦學理念,重構了“一訓三風”,并開發實施了2門以上精品壯民族校本課程。項目學校都有了新發展,如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慶樂小學形成了具有壯族文化底蘊的“勒慶樂”育人體系,獲得了全國優秀德育典型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等榮譽。
二是提升了校長的專業能力。通過模塊化項目的有效實施,提高了項目學校校長的認知診斷能力、頂層設計能力、課程領導能力、教學建模能力。不少校長在項目中獲得成長,如南寧市賓陽縣鄒圩鎮白山小學校長凌少權、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清潭小學校長周月房等獲聘為廣西教育學院講課專家,百色市田林縣利周中心校校長班利生獲評為百色市十佳校長……
三是落實了立德樹人目標。項目學校如今已基本構建起在特定辦學主題下,全領域、全要素、全過程的育人體系,不僅形成了核心辦學理念,有了明確清晰的育人目標,搭建了能讓理念落地的辦學邏輯框架,還形成了將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相互融合的課程文化體系,實現了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民族化、特色化的發展樣態。
今年,我們還公開出版了《體系的力量——學校育人體系建構的實踐模型》《繪圖譜,圓壯錦夢——壯鄉學校文化方案》《建法典,定壯族志——壯鄉學校行動章程》《大家行,遂壯鄉情——壯鄉學校發展計劃》《立校品,揚壯韻風——壯鄉學校課程體系》兩百多萬字的項目成果。這既是模塊化項目組專家和各項目學校校長、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晶,也是今后開展相關工作的可資借鑒的史料。(本文作者系廣西教育學院教授,廣西壯漢雙語小學校長模塊化培訓項目首席專家)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