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曉年
關鍵詞:重大疫情應對場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4 — 0011 — 03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中華民族的巨大磨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損失。高校大學生作為人民群眾中的先進群體,是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力量,利用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應對的特殊場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的現實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針對性的有利契機。〔2〕
(一)重大疫情應對場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素材
重大疫情應對場景是指已經發生重大疫情,為了應對疫情的蔓延和發展,采取的切實有效措施所展現的一切場景的總和。在抗擊新冠疫情肺炎斗爭中,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抗擊疫情斗爭,各族人民和各界群體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把思想和行動聚焦到黨中央部署中,聚焦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從而使疫情蔓延趨勢得到遏制,人民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在這場重大疫情應對場景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涌現出一系列的先進典型、感人事跡、英雄人物,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的應對場景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生動最鮮活的現實教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資源。利用重大疫情應對的契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如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責任使命教育、法制法規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和“四個自信”,增強大學生的三維核心價值認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重大疫情應對凝聚力量
高校大學生是這場重大疫情防控的重要客體,利用重大疫情應對場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增強大學生對重大疫情斗爭取得勝利的信心,緩解大學生在疫情期間產生的恐慌、焦慮情緒;又可以引導大學生把思想和行動自覺統一到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中,使大學生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引導大學生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客體轉變為主體。積極參與社區、村委會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為抗擊重大疫情的勝利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凝聚力量。
(一)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廣大醫護人員不計生死奔赴抗疫一線,成為最美麗的“逆行者”、廣大基層干部日夜堅守在防控一線、廣大志愿者不計報酬服務疫情防控,社會各界紛紛捐款捐物支援抗疫斗爭……這些感人事跡和英雄人物都是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把這些在抗疫斗爭中涌現的感人事跡和英雄人物的場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可以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抗擊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匯聚力量。
(二)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極短時間內,上百支援鄂醫療隊伍集結出征,無數醫療援助物質支援湖北,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拔地而起,“應收盡收,不漏一人”的武漢大排查等等。這些偉大成就充分凸顯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把這些疫情應對的生動案例場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堅定大學生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認同感和優越感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升大學生健康素養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的公共衛生災難,疫情爆發以來,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損失。截止3月5日,我國新冠病毒肺炎確診患者超過8萬人,3000多人因染上新冠肺炎疫情失去生命。這次疫情警醒我們必須要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具備基本的公共衛生防疫知識。把人民群眾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所遭受的磨難場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向大學生傳授公共衛生防疫知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斷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健康素養,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增強大學生責任使命感
在疫情防控期間,每一個社會個體都承擔起疫情防控期間相應的角色和責任,廣大醫務工作者堅守白衣天使的使命擔當,廣大基層一線防疫干部和解放軍戰士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廣大企業職工堅守一線生產防疫物質,廣大群眾堅守不出門、不串門、不聚會、在家隔離防護,他們以高尚的道德和思想自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強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疫情防控貢獻自身力量。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中的這些普通人的奮斗場景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身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廣大學子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專業學習中,有助于提升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報國本領。
(五)樹立大學生規則意識
疫情防控期間,各級黨委和政府都頒布了不少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如教育部頒布了疫情期間的“五個一律”、不少高校在信息排查時要求大學生要及時填寫和不得瞞報個人健康信息。這些規章制度和政策措施能否有效執行是這場重大疫情斗爭取得勝利的關鍵。但是個別大學生不顧學校再三教育提醒,出現如擅自回校、隱瞞個人行程的現象,這些現象對疫情防控都造成不利影響。把在制度執行方面所呈現的正反兩面的案例場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加強大學生法制法規教育,可以樹立大學生規則意識,使大學生把遵守規則、執行規則、敬畏規則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對提升學校教育管理的實效性以及建設法治校園、法治社會和法治國家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六)有助于建構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新冠疫情爆發之后,中國獲得了世界各國的大力支援,世界各國人民紛紛伸出援手,對中國抗擊疫情表示慰問和支持,為中國援助醫療物質,對中國抗擊疫情所采取的成效表示高度肯定。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多個國家爆發,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始終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力所能及的向其他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家提供幫助,向世界推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為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理作出巨大貢獻。把新冠肺炎疫情應對期間所呈現的國家之間互幫互助。把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場景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強大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建構大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一)線上融入:把重大疫情應對場景融入到網絡思政中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應對期間,網絡思政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要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疫情期間的重要作用。一是發揮網絡新媒體工具的信息收集和信息排查功能。要利用QQ、微信、抖音等媒體工具,及時向大學生推送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和信息,教育大學生做好自我健康防護;同時利用新媒體工具建立健全大學生疫情信息檔案,動態監測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和行程軌跡,確保高校疫情防控不漏一人。二是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工具密切跟蹤大學生思想動態,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新媒體工具密切跟蹤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學生在想什么、干什么,學校能為學生做什么。開展好線上主題班會、線上家訪會、線上談心談話,線上生命健康教育,把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知識、防疫措施、制度法規傳遞給廣大學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三是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工具做好宣傳輿論引導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涌現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同時也暴露出在疫情應急處置、醫療物質供給等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各種謠言以及負面事件也時常出現。各高校要充分挖掘新冠肺炎重大疫情應對場景中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提升輿論引導力水平,掌握對大學生宣傳輿論的主導權。四是建立線上心理咨詢熱線。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強、截止當前還沒有特效藥醫治,疫情期間采取的隔離防控、封城封路等措施的疊加影響,導致部分大學生焦慮和恐慌情緒上升。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建立線上心理咨詢熱線,積極疏導大學生焦慮和恐慌情緒。
(二)課程融入:把重大疫情場景融入到課程體系中
課程教學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重大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是各大高校采取的主要教學方式。在課程教學中,要把重大疫情應對場景貫穿到課程教學體系中,構建課程思政的大思政格局。一是要把重大疫情應對場景融入到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找準課程的切合點,把專業課程教學與重大疫情應對場景巧妙地結合起來,提升大學生學習動力,解決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學什么,怎樣學,為什么學”的思想問題。二是要提高課程思政的感染力。要鼓勵廣大教師創新教育方法,如舉辦教師線上教學比賽等形式,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增強課程思政的感染力。
(三)實踐融入:把重大疫情場景融入到志愿服務中
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價值,也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標準,要鼓勵在家以及留校大學生積極投入到防控疫情的志愿服務當中。如參與到社區、村鎮疫情防控的政策宣傳和講解、防控物質的發放、人員流動的登記、體溫監測等疫情志愿服務中,通過志愿服務,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格境界。影響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和配合防控措施的實施。
(四)典型示范:發揮抗疫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
大學階段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有從眾、追隨等心理特點。因此,要充分挖掘在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場景中的先進典型人物,充分利用先進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幫助大學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是要挖掘整理疫情防控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作為開展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教材和鮮活事例。二是要講好“戰疫”故事。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講好戰“疫”故事,要把在疫情防控期間采取的得力措施、積累的有效經驗、涌現的先進典型宣傳報道出來,用充滿正能量的“戰疫”故事感染和帶動大學生向抗擊疫情中的先進典型學習,使大學生在這場疫情斗爭中思想得到升華。
(五)人文關懷:增強大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在這場疫情斗爭中,不少大學生家庭受到影響,如不能外出務工、用人單位線下招聘暫停、企業停工停產、不少人需要封閉隔離等等,高校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工作。一是要建立學校重點人員的工作臺賬。要建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大學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城鄉低保家庭大學生、受疫情影響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防控一線醫護子女大學生、就業困難大學生等重點人員的信息臺賬,注重從精神上、物質上對上述重點人員進行幫扶,解決他們的生活實際困難。二是要加強大學生人文關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細做實,要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進行調查。如調查大學生在線教學、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存在哪些困難,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大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加強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鑄牢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增強大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新冠肺炎疫情應對場景展現了中華民族面對災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資源。高校必須充分利用好這部最生動、最鮮活的教材,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早日勝利貢獻力量。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講話〔EB/OL〕.新華社,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2/23/c_1125616016.htm.
〔2〕張立學.在防控疫情中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N〕.光明日報,2020-02-15(13).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