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蓮 談笑 王海燕
摘 要:新時代發展進程中,工匠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歷史內涵,已經逐漸發展成為當代人才培養的重要職業素養。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需要做好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本文將圍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討論分析。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青島地區民辦本科高校堅定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QDSKL1901254)。
工匠精神作為當代人才培養的重要職業素養,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素質體現。做好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對促進高校學生素質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
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孵化、培育的重要領地,加強對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是培育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發展形勢下,創新型人才不僅要求具備突出的創新發展能力,還需要具備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內在品質培養的重要途徑,只有與工匠精神實現有機結合,才能促進學生內在素質的有效提升,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二)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工匠精神追求專注專業和精益求精的內在本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是一致的、契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學生理解和認同社會政治體制,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工匠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互融合,能夠更好地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
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結合,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同時,能夠進一步起到精神引領的作用。通過工匠精神對社會道德標準的有效反映,可以有效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使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加貼近實際,強化了職業定位的合理性,堅定學生發展的理想與信念,更好地滿足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為融入社會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教育引領理念,轉變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充分重視工匠精神在當代發展的精神引領作用。課程的準備階段,可將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內涵有意識地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思想解讀等形式體現工匠精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強化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理念。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當代職業的發展需求、學科專業特點和職業道德要求等內容,以企業實際案例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強化工匠精神內涵的重要性;還可以利用對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真切感受工匠精神反映出的職業素養,使工匠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真正落到實處。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工匠精神融入社會調研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加強對新時代工匠精神的解讀;還可以從各個專業的發展形勢和就業趨勢出發,將現代專業發展的新要求與學生的職業規劃相結合,做好在校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工匠精神的內涵,讓學生更加注重自身內在品格的培養和專業能力的提升相融合,實現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創設校園人文氛圍,使工匠精神充分融入校園文化中
校園文化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養分,需要師生共同努力經營。校園文化是價值觀、人文思想、精神以及行為實踐的直接反映,對學生起到了強有力的熏陶作用。因此,要使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立足校園文化建設,創設積極弘揚工匠精神的人文氛圍,發揮文化滲透的作用。
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園內建立校園精神傳承墻,將學校的發展歷史、優秀校友和工匠人物等內容分門別類羅列其中。學生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進程,解讀各行各業領軍人物內在的品格,理解和認可工匠精神,接受了匠心文化的熏陶,同時增強了工匠精神的感染力量。高校還可以積極開展工匠精神相關主題講座,邀請優秀專家、學者或者杰出校友進行校園座談,以面對面溝通的方式,讓在校學生近距離感受工匠精神的文化感染力,明確工匠精神對于職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再者,可通過技藝展示活動,促進工匠精神進一步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豐富校園文化。
(三)借助媒體傳播力量,讓工匠精神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使用新媒體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借助新媒體,工匠精神能夠更好地滲透到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高校需要及時占據新媒體的傳播陣地,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交流方式,有效地增強工匠精神的影響力。
例如,高校可以基于微信、微博、校園網站、論壇、貼吧等學生常用的新媒體傳播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發布熱點帖等形式,定期推出有關大國工匠的優秀宣傳報道,不斷推廣工匠精神。推廣的內容除了包含各行各業的杰出工匠人物,還可以充分挖掘在校師生身邊的優秀事跡或者典型人物,形成專題報道,進行推送宣傳。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工匠精神,持續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推陳出新,優化創新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加強對熱點事件的解讀和對學生的思想指導;以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精益求精的教學品格,發揮好榜樣示范作用,帶動學生將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
(四)強化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工匠精神的實踐創新力
工匠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應該言傳身教,有效落實到學生的實踐活動和日常的行為舉止中。因此,高校不僅要注重對工匠精神的解讀宣傳,更應將其納入思想政治教學體系中,以教學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內涵,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實現由校園學習狀態向職業狀態的快速轉變。
高校可以將工匠精神和職業教育相互結合,將工、學有機統一,利用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等實踐活動,創設職業場景化教學,將工匠精神的要求進行量化,作為學生行為表現的評價;還可以與學生的學業成績相掛鉤,以教學實踐活動促進工匠精神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高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為學生搭建社會實踐的平臺。學生進入企業實踐,通過以師帶徒等形式親身體驗、真實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自發將工匠精神作為自己職業發展的精神信仰,將工匠精神融入職業生涯中,促進工匠精神更好地傳播。
綜上所述,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加強工匠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是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持續堅持教育引領,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工匠精神真正滲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強化實踐效果,有效推動高校人才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胡建,任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其途徑[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102-106.
[2]李娟,何現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養[J].長江叢刊,2018(25):240-241.
[3]楊斌,唐亞軍.試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J].才智,2018(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