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能



摘 要:核心素養下轉變英語學習方式是英語課程改革走向深入的關鍵,更是探索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三維”學習的教學舉措。如何真正實現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將“三維七段”單元教學模式落實、落細、深化;從核心素養的高度去培養學生掌握核心知識,提高關鍵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實踐中探究價值取向,這三點值得我們思考。
關鍵詞:轉變學習方式;實施策略;價值思考
一、核心素養下轉變英語學習方式的實施策略
(一)理解三維教學目標,轉化為三維或多維學習目標
轉變英語學習方式,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會自我引導,一方面教師要把三維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目標,講解清楚教學目標,明確學習目標,要有層次性,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狀態來調整學習目標。解讀單元教學目標下的教與學目標,使學生理解學習目標的關鍵詞語,既要解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兩個維度的目標,指導學習的重難點、關鍵和方法,也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目標的強調。另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學習的心理準備,了解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端正學習態度、堅定自己的意志、克服學習的障礙,使學生樹立積極、陽光、上進、主動的學習心態,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要強調本單元的學習價值,其在學科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讓學生不因單元學習容易而輕視,也不由學習難度大而放棄。
(二)指導閱讀自研,教會閱讀自學和質疑提問
學生學習的能力、知識基礎各有不同,教師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個性化的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包括閱讀教材、學科專業書籍等,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學科閱讀訓練,逐步提高閱讀的速度。教師要注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的畏難情緒、學習不能堅持、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等低效的情況,及時予以指導。在整個課堂教學思考設計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質疑。
“先學自研”中“自研”的重點是“質疑”,沒有質疑就沒有自研。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疑”,質疑的問題包括自己沒有懂的(知識性的)、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知識結構)、批判性的、方法上的、心理上的等。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照本單元的學習指導意見及學習提綱,同時聯系自己先學自研的情況,思考、發現學習中的問題,提出問題,思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并學會質疑。學生可以將自己沒有理解和沒有懂的問題或質疑寫成紙條交給教師。
(三)指導學生展示互動和互動探究,教會學生學會表達和學會探究
根據教師的指導意見和學生先學自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生生、師生互動,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探究和討論。教師要深入學生,參與、指導學生的討論,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進行互動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要輕易地將正確答案或結論告知學生,要做到“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找、過程由學生探、結論由學生下”,要由原來的“抱著走、牽著走、護著走”變成“指引走”。
教師要引導、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探究,防止低效的、無效的、形式上的、表面的互動探究。不僅是知識上的互動探究,還要注意思維上的互動探究,注意情感的交流。教師要平等地參與,善于、適時地講解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意見,引導學生跟文本互動(教材的思路與方法),發現學生思維的障礙和“短路”的情況,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問題和障礙。
學生要學會探究的方法,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老師給出的思考問題進行思考,例如自己是否清楚,自己還有哪些問題等。對不清楚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同學請教,對于共性的、較難的問題可以自己獨立思考,也可以進行小組交流、探究。在小組合作的互動探究中,學生要敢于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養成良好的思考、交流習慣。對于一些拓展性、有爭議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探索問題真解。
(四)培養學生質疑解惑和深度思維,教會學生學會質疑和學會思維
點撥講解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思考。一是設疑點撥:“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點撥要注意從“疑”入手;二是求異點撥:求異點撥學生思維,往往以時間或某種地理現象為出發點,展開聯想;三是逆向點撥:指從問題的反面去考慮問題的思維形式,有些地理現象和事物若從正面講述學生不易領會透徹,運用逆向思維卻可以使問題迎刃而解;四是多向點撥:所謂多向點撥是使思維路線循著某一中心問題,向四面八方輻散開去,以尋求眾多的適當答案;五是比喻點撥:講課時教師用具體形象的實例做比喻,激發學生的聯想,鼓勵學生展開思維的羽翼,誘導學生積極思考,使點撥更加生動活潑。
(五)培養學生自主訓練和學會遷移,促進訓練內化
教師第一要考慮學生的層次,可以實行分層訓練;第二要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加強理解,檢測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第三要注重訓練,檢測不得使用成套試卷;第四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訓練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的特點選擇有針對性的訓練方式。書面作業訓練,課內練習與家庭作業;口頭作業的訓練,如閱讀、復述、背誦、翻譯等,讓學生用學科專業語言進行交流和口頭表達,口頭訓練與書面訓練兩者相結合的訓練,如聽寫訓練;個體訓練、小組合作訓練,如互改等;還有拓展性訓練,定時訓練等。教師要改變以前“選題—批改—評講”的單一的三段式訓練方式。
(六)訓練反思指導,強化學習過程診斷反思和學習結果診斷反思
診斷反思包含學生自我的診斷反思、教師教學自我診斷反思和教師對學生學習指導的診斷反思。先有“診斷”,后有“反思”。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好不會、不愿自我診斷的問題。教師進行自我診斷反思時,要面對自己的問題,找出問題,要對自己的理念、態度、師德方面進行反思;教師對學生的診斷反思現在主要是通過檢測、作業等,進行正確歸因,要有認知方面和非認知方面的診斷。診斷反思不是目的,是為了實現目標的一種手段。
學生的自我診斷反思也包括三個維度:(1)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診斷,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是否注意知識的模糊點、錯誤點、丟分點、難點、關鍵點等;(2)對方法與過程的診斷,對解題方法與策略、思維的過程的反思;(3)對心理方面的診斷,對學習的動機、態度、習慣、情緒等心理狀態的診斷反思,是否主動學習、積極樂觀。而教師對學生的診斷常把上面三個方面倒過來。教師要對學生在每一段中的情況進行診斷,不能只是對成績進行診斷,還要有過程、心理的診斷。
(七) 自我監控指導,培養學生尋求輔導和自主輔導能力
輔導不是簡單的重復,對學生來說是認知結構的重建,是學習的進一步提升。輔導包括三種:一是知識輔導,主要是指彌補知識缺陷、糾正知識錯誤、整理歸納知識,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等;二是方法輔導,主要包括記憶方法、閱讀方法、復習方法、交流方法、探究方法、反思方法、考試方法、診斷方法、實驗方法指導以及審題、解題方法等;三是心理輔導,是指對感知不準確、不清晰、不敏感等輔導。
輔導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輔導、學生對學生的互助輔導(學生小組互助輔導)和學生的自我輔導。輔導包括評獎式輔導、對話式輔導、書面式輔導等基本形式。
二、核心素養下轉變英語學習方式的價值思考
(一)促進了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
教師的學習理念變了,課堂是以學生主體的課堂,而不是教師教教材、用教材、學教材;從以“講”為主向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轉變;“一維學習”逐漸消失,“三維的學”逐漸興起。“三維七段”單元高中學習的實施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成正相關。正是通過中學生學習深層轉變的實踐來實現學生學習的轉變,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促進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與時俱進。
實驗前,實驗班學生的認知平均成績為61.43分,對照班學生的認識平均成績為62.22分,后者略高于前者,但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后,實驗班平均成績70.67分,對照班平均成績64.66分,前者明顯高于后者,并達到非常顯著差異(P﹤0.01)。說明三維學習的實施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成正相關。
(二)學生更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展示探究能力
互動探究和互動展示中,學生自我展示欲強,互動探究參與性、融他性都很高,學生同時能接納別人的意見,學生學會傾聽,并能借鑒別人的意見。探究過程中更多關注過程和方法以及知識之間的聯系。
(三)自主學習主動性增強,閱讀素養提高,注重閱讀中疑惑與質疑能力
在“三維七段”學習指導下,學生閱讀中知識、策略、心理三方面顯得更加平衡。學生自學主動性增強,閱讀中學生逐漸養成了良好習慣,更加注重閱讀中的質疑。在先學自研過程中,學生質疑能力也逐漸得到提升。
(四)回歸學生生活經驗的反思教學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個體的“生活經驗”重組與改造的過程。但是,傳統教學應在學生具體的生活學習領域中去尋求價值,而不應從個體以外去尋意義。高中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幫助學生在教學中能動的反思現實生活的同時,也在生成學生可能的未來生活,形成自身的生命的意義、核心價值與關鍵能力。轉變教師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形成課堂下的14種能力。
三、結語
僅僅為了通過考試,靠書本或機械記憶獲得的知識是孤立的、呆滯的,單一、簡單的學習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隨著課程改革研究的深入,傳統課堂中淺層的課堂轉變得到了較為全面的體現,更深層的轉變正逐步推開。高中課堂教學方式的表層化現象雖還未真正解決,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三維學習一定能夠得以真正實現,進而我們的高中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才能真正落實、落細、深化。
參考文獻
[1]田慧生.深化我國課程改革整合與課堂教學改革[J].教育科學論壇,2015(02):4-21.
[2]祝長水,陳安福,王本書,等.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4(09):42-44.
[3]徐蓉,陳志偉.變構學習模型與指導性學習環境的設計[J].基礎教育研究,2010(15):22-23.
[4]江霞.深度學習背景下對課堂有效提問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