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忠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或缺。為了防止疫情在學校蔓延,開學時間延后,在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精心組織下,利用網絡平臺,把各種優質的課程資源,提供給學生,確保“停課不停學”,緩解了家長的焦慮。但是,當全國人民的心隨疫情跌宕起伏的時候,要求學生置身事外,只讀圣賢書,這需要多么強大的心臟啊!誠然,這時候,需要教給學生防疫知識,不耽誤學業。但我覺得教育學生怎樣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顯得更為迫切。當下只重視“停課不停學”,是不夠的。而應重點放在“不停教”上。“教”就是教育,立德樹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教師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在戰疫情的特殊時刻,要成為指導者和引路人。讓學生學會關注社會、關注世界、關注“人”。這是責任,也是最佳時機。
關注社會。戰疫情,學生不該缺席!一個人關鍵時刻表現出來的偉大,大都源于學生時代所受到的良好教育。首先,要有責任擔當。人們常說,吃一塹長一智,然而,國人已經一而再地遭受了肺炎疫情,絕不能再而三了!學生是國家的未來,要有一種時不我待的迫切愿望,在這場抗擊疫情戰斗中,發出他們的聲音,展現出新時代學生的智慧和情懷。其次,弘揚正能量。大難必有大愛。不僅有勇敢逆行的中國醫生,還有同學身邊的防控一線的公安干警、社區管理者、環衛工人等一大批普通人。英雄并非從天而降,不過是凡人的挺身而出。此刻,他們都是英雄。需要學生去關注、去收集、去謳歌。
關注世界。學生要有民族靈魂、大愛精神,更要有國際視野。中國疫情發生后,得到了許多友好國家人民的大力支持,他們捐款捐物。這當中鄰國日本不僅送來了援助物資,還送來了溫暖的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讓許多中國人瞬間淚崩,短短八字,有歷史,有故事,有溫暖,有情誼。韓國在捐贈的醫療物資上也寫上了“兄弟同心,其力斷金。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話語,讓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收獲了滿滿的信心,信心就是黃金啊 !抗擊疫情,我們并不孤獨。當我國疫情逐步向好之時,疫情卻在其它國家開始蔓延,包括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艱難時刻,我們感同身受,教育學生關注世界就是為了使他們能從全人類的處境中,看到幸福、苦難、奮斗,不因其苦而喜,不因其福而妒,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關注“人”。疫情爆發后,一些同胞在國外受到了不公正對待,我們內心很受傷。可春節期間國內個別地方也出現了一些歧視、驅逐武漢人,酒店拒絕武漢人入駐等現象,這到底是“硬核防疫”還是違法行為呢?這就需要關注“人”。我們不妨看看日本學校的做法:當中國疫情發生后,日本的一些學校給學生發了一封信,最后一段是這樣寫的:“隨著信息在新聞和網絡上的不斷擴散,大家不要對中國以及在武漢生活的人,產生言論上的不平等對待。請各位家長和孩子說起此事時,要從培養孩子的正確人權意識出發,注意言行。”這就是日本教育,當鄰國發生災難的時候,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面對疫情和人權的教育。
越是危難之時,越需要冷靜,理智,人性,團結。歧視比病毒更可怕。我們需要隔離的是病毒,不是愛!眾志成城的口號里應該包括武漢人!我覺得,這才是疫情期間學生最需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