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開


2019年 12月 30日至 2020年 1月 2日,在這個年終歲首的辭舊迎新之際,應育才中學的盛情邀請,我和夫人陳素珍作為學陶路上后來者的陶子身份,從江蘇淮安來到重慶,參加了由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的——育才中學建校 8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維期三日有余 ,感慨頗豐。但是回淮后,每當我想展紙疾書欲寫篇此次重慶之行的觀感之時,卻總是覺得“筆下難盡胸中意”。思來想去,這大概是我在此行中所受到的教育之深刻,已不足以用日常平淡敘述的文字來表達吧!
周年慶典系列活動散記
慶典場面氣恢宏
12月 30日上午 11時許,負責接待我們的專職人員楊秋蘭老師十分熱情地接待我們在入住的酒店安頓和用餐之后,便領著我們來到了距住所不遠處的慶典現場——重慶市九龍坡區的育才中學本部。
校區臨街而建,門前是一條車龍馬水的寬闊大道,大道上還建有一座橫空出世的彩虹式天橋。站在橋上,慶典現場的恢宏氣勢便撲入我們的視野。放眼望去,校門的左側高樓林立,臨近校門的“師陶樓”上懸掛著紅底白字的豎幅長聯:
八秩師陶鵬舉鴻飛李綻桃開輝寰宇,
九心歸一龍盤虎躍蛟騰鳳起耀中華。
校門的右側座落著一座水立方式的矩型現代建筑,紅白相間的豎格式墻體上方鐫刻著“陶行知紀念館”6個潔白大字。校門口的過道上方橫懸著一幅紅底白字的巨幅標語:“熱烈歡迎蒞臨重慶育才中學建校 80周年慶祝大會的各位領導、嘉賓、校友!”
陶行知先生的巨型漢白玉雕塑像就屹立在校門內側的過道中央,在花團錦簇中閃得熠榻生輝。校門內外的廣場上己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原來,這里剛剛舉行過陶行知雕塑像的揭幕儀式和陶行知紀念館的開館儀式,參加育才中學建校 80周年慶祝大會的報到處和簽名墻,就分列在陶行知雕塑像的過道兩旁。
就在這樣熱烈歡慶的氛圍之中,楊秋蘭老師領著我們在報到處報了到、領了校慶材料袋和到簽名墻上簽了名。晚上,她還陪同我們與參會者一同在校園的大禮堂里,觀看了由育才中學師生主演的話劇《陶行知在重慶》。
如此等等,在任何平常的敘述語言難以表達胸中之意的我,怎能不熱血沸騰:育才建校八十年,舉行慶典盛空前。應邀共享今報到,欣賞話劇觀校園。萬世師表陶行知,捧心奉獻筑宏愿。改革開放獲新生,而今育才群芳艷。
校慶大會綻奇葩
12月 31日上午,“慶祝重慶市育才中學建校 80周年大會”在 3000余名與會者的期待和歡呼聲中,徐徐地拉開了帷幕。
80年風云變幻,一代代育才人培養出來的一大批育才學子的代表們、全國各地陶研的陶子代表們、育才中學在國內外友好學校的代表們、陶行知先生的親屬代表們和重慶市各界的代表們以及多國的國友人們來了……他們與育才中學的師生歡聚一堂,共慶由陶行知先生創辦的重慶育才中學 80華誕。主持人宣讀了重慶育才杰出校友、國務院原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長李鵬生前發來的賀信發來的賀電。中央相關部委、重慶市有關部門、社會知名人士也發來了賀信,正在海外就讀的育才校友代表們通過視頻連線,表達了他們對母校 80華誕的美好祝福。
80載時光長河,搭乘著時光列車的深情講述與大屏幕上宏大視角的圖文呈現和育才師生激情四射的文藝演出,交相輝映、美倫美奐地娓娓道來。重慶市育才中學校長張和松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在致辭中介紹了新時代育才中學取得的輝煌成就:1963年,學校被評為重慶教育戰線上唯一的百面紅旗單位;1978年,學校被確定為第一所省屬中學。作為全國優秀的陶行知實驗學校、全國百強藝術示范學校、重慶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以及清華、北大等高校的生源基地學校,現己發展成為“一校五區”、教職工逾千、學生上萬的教育集團。
從中感受到育才人在傳承、踐行和發展著陶行知教育思想,履行著對時代、對國家的責任與擔當的我,怎能不感慨萬千:校慶盛典氣恢宏,重慶育才騰巨龍。李綻桃開輝寰宇,鳳起凰舞躍華中。八秩師陶鵬鴻舉,九心歸一興國夢。行知思想教學做,民族精神育英雄。
致敬陶行知塑像
80年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懷著教育救國的遠大理想,在重慶合川古圣寺創辦了育才學校。如今,在育才學校 80歲生日之際,座落在九龍坡區謝家灣育才中學本部校門口的“陶行知紀念館”開館了、陶行知先生的漢白玉雕塑像揭幕了、行知廣場的文化園建成了。它們都是重慶育才學校精神靈魂的寫照。
12月 30日上午,在重慶市育才中學的行知廣場舉行了陶行知先生漢白玉雕塑像揭幕儀式。來自北京、南京、上海、遼寧、安徽、陜西、廣西等省市以及美國、韓國的嘉賓代表 200余人,共同為陶行知先生漢白玉雕塑像,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呂德雄代表朱小蔓會長為重慶育才中學80周年校慶暨陶行知先生漢白玉雕塑像落成致賀信,她也希望重慶育中學在學校特色文化系列的打造,行知辦學精神的傳承,在新時代教育改革浪潮中肩負新使命,實現新作為。
重慶市育才中學校長張和松在揭幕儀式上表示:80年的育才人正是繼承陶行知先生宏志,奔涌向前,努力將育才學子培養成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自覺覺人的真人,努力把育才中學辦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創造型學校。陶行知孫女代表陶氏家屬講話,她高度贊揚重慶市育才中學繼承和發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雕塑家博杰發表了陶行知先生漢白玉雕塑像作品的創作感言,他希望陶行知的漢白玉雕塑像能成為永恒的精神豐碑。
在感受到了歷史與現實交融、藝術與靈魂對話之后的我,怎能不心潮澎湃:萬世師表陶行知,生活教育舉義旗。創辦學校育英才,教育救國樹宏志。自覺接受黨領導,奮不顧身勇創奇。功高凌云澤天下,鞠躬盡瘁英雄氣。
陶館天門向陽開
12月 31日,陶行知先生紀念館正式開館。該館為矩型 3層的現代建筑,占地面積近 1950平方米,館內面積約 1750平方米,包含“兩館十三廳”?!皟绅^”兼含陶行知紀念館和育才中學校史館;“十三廳”為兩館展廳數量之和,共設有序廳、A廳、尾廳等 13個展廳。
育才中學校長張和松在致辭中表示:陶館以線性時間為主軸,以精神脈絡為經緯,通過一明一暗兩條線索編織出陶行知的思想圖鑒。明線是用陶行知教育救國的生平事跡,來彰顯其“愛滿天下”的人格魅力;暗線是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萌生發展過程的介紹,來彰顯其教育思想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建成后的“陶行知紀念館”,是行知精神和育才風骨的凝煉。
我們是在開館當日的下午,隨參觀的人流入館參觀的。展覽內容分置于上、中、下三層樓。
在一樓,我們看到了還原后的陶行知青少年時期生活成長和學習的歷程。這一時期的陶行知受到徽學與西方教育思想的浸潤,逐步奠定了他中西合璧的理論基礎,并初步形成了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教育觀念。
在二樓,我們看到了展示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育才中學的前世今生。這是紀念館最具匠心的設計:運用“兩館合一”的特殊架構,通過巧妙設置路徑線,達到兩館“合而有別,分而不離”的藝術效果。它既可讓前來的參觀者在二者中進行選擇或觀其全貌。
在三樓,我們不僅從大量翔實的文字、圖片、實物、主題雕塑、立體造型、影像史料中,多角度地看到了再現陶行知一生的斗爭業績,而且也全方位地看到了育才中學 80年的崢嶸歲月,還仿佛使我們深層次地感受到了流淌在陶行知與一代代育才人身上的血脈與情懷。這是學陶師陶踐陶的思想平臺。
在育才中學“陶行知紀念館”,應工作人員和參觀者的邀請,我還為他們書寫了學陶師陶的字幅。參觀育才中學“陶行知紀念館”之后,校慶組委會還安排了我們部分參會者,驅車專程到座落在合川縣鳳凰山上古圣寺的育才學校原址及那里的“陶行知先生紀念館”參觀考察。
作為陶研路上后來者的我,在參觀了如此物博與神豐俱佳的陶行知紀念館之后,怎能不放聲高歌:陶館天門向陽開,精神長河通四海。行知育才珠璧聯,高歌猛進新時代。喜看桃李滿天下,肩負使命壯烈懷。繼往開來育新人,任重道遠后來者。
綜上所述,這次的“重慶之行”,育才中學建校8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給予我們的實在是太多太多;而我給予她的,也僅僅只有我帶去的《一群小好漢群英譜——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70周年暨新安旅行團建團 80周年》這 10本詩集分別相贈給喜歡這本書的有關陶子朋友們了。古語說得好:不學詩,無以言。而今,我還能做些什么呢?權且謹以“敢遣詩情到筆端”為題,寫下此文來記之。如是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