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珍
摘??? 要: 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更對教師及教育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作文需要改進以往的評改思維,靈活創新,探索出更加適合新時代語文教學的策略。以往的語文評改策略都是老師單向評改,不能讓學生充分領悟語文作文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作文創作??? 評改策略
新課標下的語文作文評改策略需要繼續完善,繼續優化語文作文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語文作文評改讓學生意識到觀察、調查、訪談、閱讀能力對語文創作的重要性。通常初中語文作文的評改標準主要是以下四點:
1.文章內容,查看學生作文的主題是否正確、選材是否合適。
2.表達方式,通過評改學生的作文,了解學生采用的體裁是否正確,包括記敘、描述、說明、議論、抒情。
3.文章形式,查看學生文章內容的層次是否分明、詳略分布是否得當,開頭結尾、過度照應等地方的創作是否連貫。
4.語言文字,查看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語句是否通順、創作思想邏輯是否合理,字與字的搭配、句與句的連貫性、遣詞造句、書寫工整性及修辭手法的運用是否形象貼切。
一、初中語文作文批改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認真批改,及時反饋。
語文教學工作者在批改語文時應當嚴格遵守新課改下的語文作文教學標準,發現每一個學生創作時的優勢及劣勢。讓紅筆落實到位,讓學生知道每一個紅點、每一個紅圈、每一條紅線都是參考新課標要求修改的。再者,老師應該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認真完成批改,及時反饋給學生,時間長了,學生容易忘記自己寫作時的心理及創作構思,這不利于老師與學生溝通,不能了解學生創作的主題。
(二)多批少改,鼓勵學生創作。
以往的語文作文修改主要是多改少批,轉變老師的工作途徑,引起學生語文創作的樂趣。在審閱學生的語文作文時,對學生創作錯誤嚴重的地方進行簡短的修改,將主要工作放在尋找學生的閃光點,用紅筆寫上激勵及贊美的語言。根據年齡特點,初中生正處于展現自我的年齡階段,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肯定的評價,有利于體會成功的歡樂,進而熱愛創作。通過初中教學目標、具有激勵性的教學方式、具有激勵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語文作文批改課堂中感受自己被重視,自己的才能得以展示,激發學習語文作文的動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要求老師關注每個學生,通過激勵的方式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及每一次的進步,循循善誘,讓學生感覺自己在進步,自己也能克服語文作文創作難題。
(三)巧用點評,注重引導。
不難發現由于學生的心理路程的發育不夠完善,很多時候會出現脫離實際的描述及表達。作為語文作文的引導者,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創作習慣,更要注重學生日常寫作思路的引導。批改的時候,如果發現學生存在抄襲或者表達過激的行為,就應當利用紅筆引導學生回到正軌。例如,發現學生全文抄襲的時候,給予學生暗示性提醒,在其作文本上寫上“作文很好,但是在這里看不到真正的你”,運用委婉的手法提醒學生不要抄襲。再如:部分學生創作的時候不能運用文字表達,因此,老師批改作文的時候應當注意到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語文老師評改作文只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引導學生創作,更加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作潛能,提高創作興趣。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修改策略
(一)學生自我評價。
以往的初中語文作文的評改主要由語文老師單向完成,不利于學生創作能力的培養。想將學生培養成創作型人才,首先需要教會學生如何批改作文。因此,在語文作文教學工作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寫完作文,自己評價、自己修改,在作文本中寫下自己的評價內容及修改痕跡。學生只有學會自己評改內容,才會寫出好的文章及好的創作思維。教會學生創作時注重文章內容、表達形式、文章形式、語言文字等方面的標準,讓初中學生更加注重語文評改標準,不斷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語文創作能力。
(二)建立學生互評機制。
建立學生互評機制并不是為了減少老師的工作量,剛好相反,增加老師批改的工作量。建立學生互評機制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語文創作過程中,不僅更熟悉語文作文批改標準,而且通過批閱同學的作文,發現自身的不足及優勢,欣賞其他同學優秀的地方,對自身具有借鑒作用。通過對作文內容的評價及修改,老師能夠看出批改的同學及被批改的同學存在的問題及掌握得好的地方,有利于老師制訂下一個章程的備課計劃。
(三)設立群評的課堂形式。
群評的課堂形式打破了以往老師單向批改的局面,適合新時代下新課程課堂形式。要求老師尋找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通過多媒體稿件的展示,讓學生在課堂中各抒己見。活躍枯燥的語文課堂氣氛,通過學生表達,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及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展示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工具前展示自己的文章,首先對自己的作文做出評價。其次,讓其他學生向作者提出相關問題及創作經驗,學生回答同學的問題,大家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更加能夠活躍學生的創作思維及開發學生的創作潛能,通過這樣的評改形式,讓學生更加意識到語文創作的樂趣,優化以往的批改形式,更熟練掌握語文創作技能。
三、采用多標準的評改方式
以往的作文評改方式以“挑毛病”為主,為了適應新課改教學標準,語文教學工作者可以將“挑毛病”的評改方式轉化為“找亮點”的評改方式,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采用多維度評改的教學策略并不是說一味追求學生的優點,忽視學生創作過程中不足的地方,而是采用剛柔并濟的教學手法,學生表現優秀的地方可以放大來說,表現不足的地方通過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達。采用多標準評改策略,主要考察老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創作水平、心理特征及特長優勢。
四、語文批改課堂的氣氛營造
教師可以通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或者創新作文評改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的應用,提高作文效率。整合多媒體教學工具和以往作文平臺教學方式的優劣勢,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以及以往教學老師在一邊解讀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大量的作文知識。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一方面能夠改善語文作文評改的氣氛,另一方面能夠控制教學進度為學生解讀,發揮以導師與學生為主導的作用,進一步培養初中生學習語文作文知識的邏輯思維,快速有效地達成教學指標。其次,使用多媒體強大的編輯功能,提前將作文評改課本的教學材料整理好,在作文評改課堂中,通過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作文評改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的輔助,學生通過視覺體驗、欣賞作文評改案例培養作文評改能力。借助信息科技,巧妙轉化批改學生作文的途徑,利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展示給學生。
優化語文作文評改策略,可以改善學生作文現狀。通過老師的不斷完善,引導學生不斷提高創作能力,激發學生創作興趣,挖掘學生創作潛能。以學生為主體的評改方式,更能夠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收集資料、整理信息等方面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王端富.作文評改策略淺議[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七卷)[C].2014:14-15.
[2]孫秀菊.淺談新課標下農村小學的作文教學[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68-69.
[3]滕楊柳.作文評析中的傳承與創新[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