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敏
摘??? 要: 對于民辦高校來說,要在不斷發展的教育浪潮中提高院校的競爭力和人才培養質量,響應國家教育要求,在落實院校建設的過程中,將高校自我評估制度的建設放在首位。本文根據高等院校的自我評估制度做出相關論述,探討民辦高校建立自我評估制度的具體手段及培養實踐型人才的教育方案。
關鍵詞: 民辦高校??? 自我評估??? 實踐型人才
隨著教學要求的不斷發展,民辦高校在高等教育環節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帶動作用。作為推動國家教育建設、滿足社會人才需要的戰略點,高校的未來建設目標不應停留在教書育人的基礎層次,其在完成自我評估的同時,應大力培養實踐型人才,提高高校的人才輸送效率,實現社會人才與教育活動的有效對接。
一、當前階段民辦高校自我評估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依賴職能單位,缺乏自主評估意識。
良好的自我評估制度是幫助民辦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途徑,也是滿足學生發展需求、響應當前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在民辦高校建設環節,只有結合當前的教學制度與評估體系,建立適用于當下、受益于未來的自我評估制度,才能實現從教學模式到教學理念、從教學手段到教學質量的全方位教育提升。現階段,院校與教師雖然能夠認識到自我評估的重要性,但在開展評估工作的過程中,并沒有形成具體可行的評估方案[1](43)。在開展評估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工作的完成依靠教育部門、教學監察部門等職能單位強制展開,高校缺乏自主配合能力,加之自身尚未形成切實可行的自我評估體系,在職能單位開展評估工作的過程中,高校處于被動配合、被動接受的最下級。在這種評估模式下,教學、教師、學生、院校等多方單位被割裂開來,既無法發揮評估的審查價值,又不能體現院校師生的主體意識,導致評估水平全面下降。
(二)過于注重教學評估,缺乏全面評估能力。
民辦高校的自主評估應該是一個由教育單位配合、高校自行展開,對教育成果及教學模式進行補足修改的過程,在開展評估工作的過程中,相關評估人員及教育人員應全面落實評估制度,從教育、環境、教學、硬件設施等多個角度開展評估工作,實現教學評估的全面化、客觀化。但在現階段的民辦高校自我評估活動中,部分評估單位與院校對于評估工作的關注點存在偏頗,在完成評估任務的過程中,過于注重當前的教學活動,膚淺地將教學質量、教學能力視為評估工作的主體,在這種片面性的評估框架下,相關評估工作停留在教學建設、教學運行等表面層次,無法細化到學科、專業、課程等各個細節。由于缺乏系統和諧的評估理論,在教學服務社會、教學資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應用評價比較抽象,在不完全理論下得出的評估結論難免有失公允。
(三)評估標準過于單一,評估結果過于片面。
教學評估是為了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增強教育競爭力的綜合評價活動,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評估的實際應用價值,相關院校應與教育單位建立評估互動,從專家討論、教師評價、學生反饋多個層次入手,取百家之長,建立客觀的評價體系[2](42-45)。在開展自我評估工作時,應結合現階段教學環境、未來的教學要求綜合考量,在填補教學空缺的同時,完善教育體制。但受到教學配置的限制,在開展教學評估的過程中,大部分院校采取“有樣學樣”的評估模式,由于教育起跑線本就存在差異,在彼此效仿的評價體系下,相關評價并不能起到分類指導的教育作用,得出的評估結論不能滿足當前高校發展環境的需要。
二、培養實踐型人才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高校的教育競爭力。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崗位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愈發嚴格,作為教學生力軍的民辦高校,要在洶涌的教育浪潮中激流勇進、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的發展打開出路,就必須結合當前的教學要求,培養新式實踐型人才,只有對教學目標做出調整,確保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具備技能應用、自我發展、經驗積累能力,才能提高高等院校的教學水平,實現教育與人才輸送的同步發展[3](18-26)。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未來人才的要求愈發嚴格,在開展自我評估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及院校依舊采取較為落后的評估方式,忽略當前教學要求,則基本教學制度得不到修正,導致人才需求與教學活動脫軌。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相關高校,將首先受到市場人才需求的沖擊,導致自身競爭力降低,破壞教育結構。只有結合自我評估方案給出的科學評估結論,合理調整人才培養計劃,才能在保障人才輸送鏈穩定運行的同時,提高高校的競爭力。
(二)滿足社會人才的需求。
現代化社會向未來人才的有關輸送提出了更復雜的要求——已經接受高等教育的學子,其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不僅要保持鮮明的求知態度,更要具備過硬的技能應用能力,只有適應不同崗位的人才需求、發展理念,才能全面發揮能力,為未來經濟建設提供助力。
三、在自我評估環節培養實踐型人才的具體手段
(一)增強自我評估意識,開展人才評估。
對于民辦高校來說,要在自我評估活動中培養實踐型人才,落實評估活動與人才教育,實現教學與評估的“雙豐收”,在制定工作目標之前,院校應增強評估意識,對評估活動的開展手段進行調整,將教學評估視為以教育檢查單位指導為主、自身配合為輔、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綜合審查活動,深化評估理論,開展人才評估。
以民辦高等院校相關評估工作為例,在開展教學評估的過程中,院校與相關教育單位都應建立正確的評估態度,將自我評估從“迎合專家”“檢查資料”的定位上拉下來,重新開展教學評估工作。在自我評估環節,院校應從社會人才需求、當前教學要求等多方面入手,著力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及時改革教學體系。在教學評估環節,邀請對應的教育專家、未來就業單位共同探討,結合當前的評估過程、評估成果調整評估框架,共同探討評估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