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強
摘 要:不少同學在高中階段,總感覺高中化學知識過于零散,缺乏體系。個人感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現有的教材已經把過去傳統的知識體系打破重組了;另一方面,我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及時有效地構建化學觀,將瑣碎的知識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使學生學習化學變得系統、科學、輕松。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歷,對高中化學觀念構建為本的教學實踐探索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觀念構建;實踐探索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基礎學科,在高中階段,學好化學對于學生的未來也會有深遠影響。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相關化學理論知識,并且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身獨特的科學觀。為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發揮觀念構建為本的教學方式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化學的魅力。從而更好地規范個人學習行為,提升學習能力,并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價值觀和學科素養。
一、 問題的提出
(一)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
在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因此在實際教學設計工作開展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學生未來發展為立足點,多元化的教學方案。經調查發現,在開展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事先掌握基本觀念,讓學生在基本觀念的引導下,有效地應對具體問題。為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不僅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專業知識,而是要利用化學觀念來影響學生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端正學生的化學學習態度,這也是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首要目標。
(二)當代科學教育改革的趨勢
在教育改革工作開展過程中,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教育改革工作者,必須要以提高學生個人學科素養為目標。將教學重點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學基礎之上,讓學生能夠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同時結合個人的情感與價值觀。其中,在新一輪的化學課程改革工作過程中,不僅僅要突出化學知識的重要性。而是要加強學生對化學學科現象以及基本觀念的理解,讓學生能夠通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這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大目標。
二、 分析傳統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教學階段,學生學習化學需要有良好的空間和化學思維。傳統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忽視了對學生化學思維觀的培養,導致學習變成了死記硬背,無法理解化學學習背后蘊含的原理與奧妙,對化學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同時在實驗教學環節,由于課時少,進度快,教師有意無意地弱化了學生的實踐,實驗是教師的個人舞臺,教師在臺上展示,學生負責觀看,然而簡單的實驗演示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化學學習中的原理。當下互聯網飛速發展,學生受各方面思潮的影響,思維日益開拓,教師教學理念卻仍舊停滯不前,這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滿足學生學習上的需求。陳舊落后的教學理念也是傳統教學的又一大弊病。
三、 觀念構建為本的化學教學
在開展高中化學教學工作之前,學生已經對化學基本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化學原理和化學方程式都已經有所接觸,這為學生開展高中學習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值得考慮的是,針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并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大量化學知識進行堆積,也不是一種固定的思維體系。真正的化學觀念是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化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學習和生活當中。通過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而發現隱藏在化學知識背后的思想觀念,這就是當前觀念構建為本的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例如,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之后會形成一定的化學觀念,其中包括“粒子觀”“元素觀”“分類觀”“經濟觀”“環保觀”“辯證觀”“守恒觀”以及“平衡觀”等。這些觀念都將對學生化學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是學生養成化學思維方式的重要基礎。
(一)化學研究的尺度與結構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化學研究范圍也隨之不斷擴大。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化學知識的基本結構并未發生變化。為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要把握住化學教學素養內容,以此為核心展開一系列的教學工作,堅持遵循觀念構建為本的化學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化學尺度與結構。
(二)化學中的系統
化學物質千變萬化,但是,就化學物質的組成來說,其組成物質元素卻是有限的,這一點恰恰可以為高中化學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時所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化學系統的這一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化學觀念,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歸納過程中形成一個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并將抽象的化學知識以學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展示出來,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化學學習態度、構建以素養為核心的科學觀,真正實現觀念構建為本的化學教學價值。
四、 觀念構建化學教學法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為學生設定明確的教學和學習目標。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各種化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讓學生能夠了解化學背后所蘊含的思想觀念。長期如此,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學知識,還能夠構建出適合個人學習與實踐的化學學科觀念。
(一)開展情景教學,活躍課堂氛圍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化學學科觀念,教師可以適當地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以具體的日常生活場景為例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在自己腦海里進行提煉和加工,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所學習的化學理論知識。通過學生熟悉的場景,先讓學生融入教師預設的氛圍中,引起大家激烈的討論,人人踴躍參與,活躍課堂的氛圍。
例如,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設立提問的環節,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并激發學生參與化學知識討論的熱情。同時,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奧妙,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在學習“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化學小魔術。教師在上課時,將準備好的金屬Na細顆粒放置在酒精燈芯上,再滴上一滴水后,酒精燈被點著了。此時教師可以借機向學生提問這個神奇的現象背后隱含了哪些化學觀念,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積極融入課堂氛圍當中,幫助其建立辯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