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芳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頒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學生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當下課程改革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發展學科關鍵能力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課程建設是一所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培養目標和支撐學生學科關鍵能力落地生根的重要載體。我校在英語學科特色課程建設過程中,嘗試著建設縱橫相融合的 1+2+N英語特色課程,探索拔節學生英語學科關鍵能力的新路徑。
構建基礎 瞄準關鍵能力
我校英語 1+2+N融合課程的構建,是彌補國家課程通識和共性教育的不足,是為了尊重和滿足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化需求,培育和發展學生英語學科關鍵能力,讓學生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溝通的素質和能力。
基于學校文化
我校基于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標,秉承“兼容東西方文化理念,培養國際化現代意識”辦學理念,學校旨在培養外語見長、全面發展、個性鮮明,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未來小公民:初步具備文化理解與傳承(Cultural Competency)、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創新(Creativity)、溝通(Communication)和合作(Collaboration)5C素養。學校基于國家、地方、校本三級橫向課程,形成了國際理解教育 4+1校本縱向課程體系,即基礎課程、拓展課程、探究課程、隱性課程,致力于辦出公辦學校中最具英語教學特色鮮明的學校,推動“金外表達”的品牌發展和內涵提升。
靶向學科定位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既要遵循語言學習的一般規律,又要關注學習環境的特殊性。這就意味著小學英語學科關鍵能力是一種綜合素養,是在不斷變化的語言情境中為了完成不同的語言任務而必備的一種綜合能力,在綜合語言運用中需要的理解、表達和思維三種能力。我們不能只關注校本課程而忽視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也不能讓校本課程孤立于國家課程或地方課程之外,與其缺乏關聯,要全力靶向英語學科關鍵能力,以基礎課程為 1,輔以 2+N或拓展或探究或隱性等課程,使之有機聯系,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服務學養監測
近年來,我校緊跟《蘇州市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和《姑蘇區學生階段學養素質綠色達標項目》的前瞻指引,深挖數據背后的聯系,通過數據的加工分析,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堅持用問題導向來破解瓶頸,在英語課程建設與學科核心素養中找到英語學科關鍵能力良性發展的坐標。我們以“教學現狀”為導向,全員研制學科 5C能力單,課業減負增效;以“有效課堂”為陣地,全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生動高效;以“教學研究”為行動,課程融合突破教學癥結,課程適切奏效,建立起一個從文化——課程——學科——學期——單元——課時的框架,瞄準英語學科關鍵能力,融合課程資源,以期實現學校英語學科優勢凸顯和特色品牌擦亮的雙贏目標。
實施路徑 夯實關鍵能力
我校英語“1+2+N”英語特色課程,需要充分把握英語學習規律,解決英語教學問題,優化英語教學過程,高度重視對英語學科關鍵能力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分析與總結。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英語必修和選修課程,積極調適學習策略、拓展學習渠道,提升學習效率,發展英語學科關鍵能力。
夯實“一個”國家課程
學校堅持將國家課程作為學生發展的基石,夯實基礎。譯林新版小學英語教材是關鍵能力落地的主要抓手,1-6年級 12冊教材 98個單元,聚焦于二十幾個“功能”和三十幾個“話題”,涉及“個人情況”“家庭與朋友”“身體與健康”“學校與日常生活”“季節與天氣”“文化與飲食”等。英語學習圍繞話題與功能串聯問題情境、語言知識、人文休養和價值品格,以“聽”“說”“讀”“寫”四項英語學科特定活動展開,“聽”“讀”重在理解溝通,“說”“寫”重在表達溝通,綜合語用重在用英語來做事,幫助學生形成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及綜合語用能力,重在提升英語溝通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研發“兩個”校本課程
學校將原有校本課程進行分解與整合,讓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有機銜接,開發引進了富有學校特色的英語校本課程,進一步拓展學生們的綜合語用能力。
國家課程校本化:學校為滿足學生語言發展需求,研發“校本課程一”“Reading and writing”,期望學生們的聽、說、讀、寫技能在國家課程要求的基礎上得到全面拓展。精選知識性、趣味性強的短文,鼓勵學生開展課內閱讀,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同時加強習作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話題歸類,構建框架,同年級組制定作文訓練題材和內容,有計劃實施。
校本課程國際化:學校依托高校科研引領,引進外教創設氛圍,“Oxford phonics world”和“Good English”形成“校本課程二”,期望學生們在資源統整、素材充裕的英語課程體系中提升英語核心素養。低年級學生通過觀看集圖形、圖像、文字、動畫及聲音等多種信息為一體的國外原版語音拼讀學習資源,跟隨視頻內容饒有興趣地學唱,在聲情并茂的語言環境中感悟語言魅力。為了將語音訓練延伸到故事閱讀,中高年級學生閱讀語言純正地道、內容生動有趣、融故事性、趣味性及知識性于一體的經典原版英語閱讀教材,挑選與教材單元話題貼近的故事內容組織學生聽音模仿朗讀,期間
華人時刊·校長
注重升降調、連讀、失爆、同化、重音等朗讀技能的訓練。
整合“N個”實踐活動
學校圍繞英語核心素養開展頗具特色的中外研學、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等各類活動,有機地將活動課程化,使活動更具計劃性、科學性和規范性。
研學交流多元化:學校與澳大利亞維州 SerpellPrimary School開展常態化交流活動,組織師生暑期研學旅行。學生們居住在Serpell Primary School結對學生家庭,融入地道的澳洲生活,感受澳洲本土文化,鍛煉用英語表達自己觀點的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語用能力。學生們體驗澳洲校園生活,與住家小伙伴一起上課,體驗澳洲英語母語學習課堂。學生們走進世界著名大學,感受澳洲名校濃厚的學術氛圍;暢游澳洲知名景點,了解人文歷史,感受多元文化。通過在英語國家中學習、生活和游玩,在游玩中用英語學習溝通、增加文化理解,多方位提升學生英語綜合素養。
主題活動課程化:學校依托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將原有的校園節日、主題班會等活動都納入統一的英語課程管理,從活動前的策劃、組織實施到活動后的反思總結,都有基于英語核心素養并圍繞“一帶一路一班一探一創一新”等主題進行國際理解教育特色課程。每一次活動課程,不僅是學生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更是一門發展英語學科關鍵能力的獨具匠心課程。學校還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素養為目標,將三級課程目標融合開展社團活動,成立了日、韓、法、意等小語種語言類社團和 Drama戲劇社,供學生自主選擇的綜合素質社團,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素養。
特色活動系列化 :學校為使“培養具有祖國情懷、國際視野,能夠用英語進行有效國際交流的人才”的英語教育目標落到實處,開設了英語特色文化專欄“金外星球”,定時播報學校國際理解教育主題活動和人物。在迎接新中國建國 70周年,以“最美金外之聲講最美中國故事”為主題,以“故事”和“文化”的關系為視角,包括“中國節日故事”“中國民間故事”“中國成語故事”等子話題。引導學生認識和熱愛祖國,嘗試用英語向世界介紹中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培養學生用英語與世界平等交流溝通的能力和素養。
融合意圖 提升關鍵能力
我校構建實施“1+2+N”英語特色課程體系,縱橫融合的過程是全體英語教師以學科關鍵能力為核心研究學生、研究教與學的過程,更是自身專業發展的過程。
研究“教”為重難點
課程融合需要英語教師更好地理解、認識和把握英語學科關鍵能力,進一步提升英語課程的理解力、批判力和創造力,重視在實踐層面的嘗試與創新,強調英語學科關鍵能力對課程融合的導向與指導功能。課程融合建設也有效促進教師從課程執行走向課程開發到融合創生,真正從學科指導走向課程領導。
研究“學”為突破口
課程融合側重于“學生怎么學?”的研究,致力于英語學科對小學生用英語閱讀、思考、表達能力的培養,基礎打得牢固、扎實,其關鍵能力的發展就會水到渠成。課程融合建設還要引導學生積極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和提升學習品質,從而有效實現學習的和諧、可持續、有個性的發展。
“1+2+N”英語特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深度縱橫融合英語課程資源,深度研究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夯實小學生英語綜合語用能力的根基,拔節英語學科關鍵能力,有效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硬實力。
(蘇州市金閶外國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