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

【摘要】目的:研究腦卒中并認知功能障礙采取認知康復訓練診療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區段為2017.02~2020.01,探究對象以此區段收診的伴腦卒中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為主,統計84例,按分別抽樣法分組,即常規組(n=42)和觀察組(n=42)兩組,常規組行一般治療(糾正微循環、改善顱內壓),觀察組在此前提下增加認知康復訓練,比對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MMSE及SF-36評分較常規組明顯提升,比對有統計學意義P<0.05(t=5.753、7.722,P=0.000、0.000)。結論: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采取認知康復訓練診療效果令人滿意,可進行患者認知能力的大幅度改善,屬理想診治方法,值得借鑒。
【關鍵詞】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認知康復訓練;認知功能;生活能力;效果
【中圖分類號】
R821.4+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32-02
腦卒中屬高危疾病,致死率及致疾率極高,臨床特點為進展快、遷移迅速、發病急驟等,且隨近幾年國內高血壓、冠心病等患病人數愈加增多,使腦卒中患病率逐步提升[1]。卒中后常常影響機體多種功能,如肢體、表達、認知等,其中屬認知功能異常最為多見,不利于臨床診療。康復訓練在整個診療中具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因方法單一,研究樣本少,導致康復效果不佳[2]。基于此本院對2017.02~2020.01收診患者開展研究,均分組后應用不同診治措施,下面就過程做回顧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區段為2017.02~2020.01,探究對象以此區段收診的伴腦卒中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為主,統計84例。納入標準:滿足腦卒中并認知功能障礙確診標準;知情且簽訂協議書。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病史;合并重要臟器病變;對研究未知情。按分別抽樣法分組,即常規組(n=42)和觀察組(n=42)兩組,常規組男性人數為24例,女性為18例;年齡最大最小72歲、63歲,均齡(67.26±1.03)歲;病程3-11d,均程(7.32±1.36)d;觀察組男性人數為27例,女性為15例;年齡最大最小74歲、62歲,均齡(68.36±1.15)歲;病程3-11d,均程(7.32±1.36)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若有P>0.05,則具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于研究中接受一般治療,如提供神經保護劑、糾正微循環及控制且降低顱內壓等。
觀察組輔以認知康復訓練:①注意力康復訓練。掌握患者喜好,并通過音頻或視頻進行呈現,指導患者依據所聽到、所看到的情景實施描述,并為其提供新聞等簡短片段,要求患者對內容加以重述。②記憶力康復訓練。此項訓練借助首詞記憶法及復數法完成,如引導患者重復朗讀所要記憶的信息,將信息全部集中形成固定結構或整合在同一列表內,與記憶信息相聯系,編制成易記憶的句子。③計算力康復訓練。設計較為簡單、方便且貼近生活的數學問題,引導其進行計算,依據患者狀況調整題目難度,激發其興趣。④定向力康復訓練。預先于電腦中錄入家屬、朋友的清晰圖像,以視頻播放形式使患者辨識,在不斷訓練中慢慢縮短辨識時間。以上訓練均遵從漸進式準則,每次訓練均在30~45min,每周5次,持續4周。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MMSE及SF-36評分。MMSE為認知功能量表,總分30分,分數越高越好;SF-36為生活能力量表,涵蓋肢體與心理等方面,采取百分制,得分越高越好[3]。
1.4?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22.0軟件對相關數據行處理分析,定量資料(SF-36)等用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檢驗。定性資料,如治療效果以率說明,x2行檢驗,P<0.05統計學意義重大。
2?結果
MMSE及SF-36評分
臨床統計數據可得,觀察組MMSE及SF-36較常規組具明顯提升效果,具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見下表。
3?討論
現階段,臨床對腦卒中并認知功能障礙致病機制尚未得出確切結論,多考慮是各種因素協同作用所致,當前可以確定的是,腦卒中病變部位與其認知功能異常存有一定的關聯,如丘腦及左側頂葉受損可誘起不同層次認知功能障礙,而在此病的診治中認知康復訓練極為重要[4]。
認知康復訓練以科學為依據,以改善認知功能為目標,以提升生活水平為目的,其順利進行可在一定意義上進行神經細胞及突出結構的積極修復,且對瀕死神經細胞有較大的保護作用。通過持續開展康復訓練,
可使腦缺血地帶周邊組織功能重塑,且強化大腦記憶功能,從而糾正腦部微循環,實現認知功能的改善目的。本次研究中,觀察組MMSE及SF-36評分較常規組明顯提升,比對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認知康復訓練效果理想,可行性較高。但需要注意,認知康復訓練過程較為漫長,應從患者實際出發實施訓練,不可操之過急,且嚴密監視心理變化,借助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導等方式消除不良心緒,以提升康復信心[5]。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采取認知康復訓練可獲滿意效果,可進行患者認知能力的大幅度改善,屬理想診治方法,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李琴, 陳嘉卿, 李雨峰等. 計算機輔助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9, 16(02):196-198.
[2]?孫莉, 沈曉艷, 葉維等. 低強度激光鼻腔內照射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J]. 中國康復, 2018,33;No.162(04):10-12.
[3]?關利利, 劉愛賢, 莫林宏等. 康復治療在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中的應用效果[J]. 陜西醫學雜志, 2017,24(05):30-32.
[4]?孫金菊, 陳長香, 李淑杏等. 言語聽覺反饋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效果觀察[J]. 山東醫藥, 2017, 057(026):44-46.
[5]?孫金菊, 陳長香, 張敏等. 言語聽覺反饋訓練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康復效果[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17, 26(06):52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