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萍 施娟

【摘要】目的:對腦出血患者開展急救護理,分析其對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搜索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腦出血患者72例,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各36例,參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基于此施以急救護理,就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進行組間對比。結果:實驗組患者相較于參照組神經功能恢復更好,生活質量更優,P<0.05。結論: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急救護理,可顯著改善患神經功能,提升生活質量。
【關鍵詞】急救護理;腦出血;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187-01
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腦出血的發病率逐步提升,且趨于年輕化[1]。腦出血主要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自發性出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提升,該病的治療逐漸成熟,治療效果越來越佳,為此,臨床對該病的治療已不再拘泥于搶救、維持生命,怎樣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臨床重點話題。有學者提出[2],急救護理可顯著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因此,本文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急救護理,分析其應用效果,以下為本文結果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搜索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腦出血患者72例,按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參照組與實驗組,各36例,參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53~76歲,平均(65.81±1.62)歲。實驗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55~76歲,平均(66.21±1.38)歲。患者各項一般資料組間比對,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即指導患者家屬辦理入院手術,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評估患者的肢體、語言功能,建立有效的靜脈輸液通道,指導患者選取適當的體位等。實驗組基于此施以急救護理,具體如下:
(1)建立多科室急救護理干預小組,包含急診科、CT室、醫學檢驗科、手術室、B超室等。在患者入院時,及時建立完善的急救護理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變化,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2)及時清理患者口腔中的嘔吐物,保障呼吸道暢通,必要時給予患者脫水劑等藥物進行治療,防止窒息、腦疝的發生。(3)對患者開放搶救快速通道,并進行動脈監測,迅速組織專家會診,協助患者進行CT、磁共振等檢查,及時發送檢查結果。(4)對患者進行完善的風險評估,例如呼吸道情況、用藥情況、生命指標等潛在危險因素;做好患者的轉運工作,例如氧氣瓶、生命監測儀、陪護人員等準備。(5)給予患者持續吸氧治療,頭部連續亞低溫治療,從而緩解腦耗氧量,起到保護腦細胞的作用。
1.3?觀察指標
①神經功能使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量表[3]對患者的神經功能康復情況進行評價,評分越低表示神經功能康復越優。②使用生活質量簡表(SF-36)對患者進行評估,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x±s)用于表達計量資料,χ2用于檢驗計數資料,P決定是否有差異,其中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相較于參照組神經功能恢復更好,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本文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相較于參照組神經功能恢復更好,生活質量更優,P<0.05。其原因可能為,急救護理中,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嚴密的檢測,實施了解患者的生命指標及意識情況,有效的預防再出血時間發生[4]。在搶救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確保患者的呼吸道暢通,配合降低其顱內壓及血壓以防止腦疝,為患者采取降溫措施降低耗氧量而保障其腦部供氧等針對性護理措施,大幅度縮短了搶救時間,減少了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而言之,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有效的急救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魏霞.腦出血急性期院內急救護理[J].河北醫藥,2014,36(17):2715-2716.
[2]?龔龍飛,張幼麗,鄧麗萍等.腦出血患者院外急救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5,10(9):864-866.
[3]?邵雄英.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0):17-19.
[4]?葛銀平.試論急救護理對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