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川

【摘要】目的:對在胃癌手術患者護理中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方法:本研究抽取了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54例胃癌患者作為本研究的被選取對象,為便于臨床研究的順利進行所有被選取對象均進行雙盲法的方式進行隨機分組處理,共分為觀察組(n=27例)與參照組(n=27)兩組。兩組患者在均行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人性化護理。本研究將通過對比兩組被選取對象的平均住院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評價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經臨床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平均住院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短于參照組,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顯著縮短,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胃癌;手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821.4+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226-01
胃癌是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在我國各類惡性腫瘤疾病中發病率較高,存在一定的地域特點,我國南部地區胃癌防病率顯著低于東部及西北部。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有著直接的關系。通過分析影響胃癌出現的原因我們發現,飲食、疾病、遺傳和感染等因素均有可能誘發胃癌的出現。在臨床上,胃癌早期患者癥狀一般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會出現典型的消化道病變癥狀,最終患者會出現嘔血、黑便、黃疸、淋巴結腫大和惡病質等癥狀,威脅患者的生命[1]。手術是常用于胃癌患者治療的手段,通過手術的方式對癌細胞及組織進行徹底的切除,有助于患者生命的延續。但是,因多種因素的限制,胃癌手術患者的手術恢復效果往往欠佳,因此需要良好的護理方式進行配合。本研究為探詢更加適合的胃癌手術患者護理方式,對比了不同護理措施對胃癌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54例胃癌患者作為本研究的被選取對象,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手術。為便于臨床研究的順利展開,本研究采用了雙盲法的方式將所有被選取對象隨機分為了兩組,分別為觀察組(n=27例)與參照組(n=27)。在觀察組中,男15例(55.56%)、女12例(44.44%);年齡48-75歲,平均年齡(63.75±3.18)歲;病程13-27個月,平均病程(21.19±2.31)個月。參照組中,男14例(51.85%)、女13例(48.15%);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4.12±3.15)歲;病程13-29個月,平均病程(21.54±2.28)個月。兩組被選取對象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數據差異經統計學軟件驗證發現無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兩組被選取對象均行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其中包含術前健康知識宣教、心理干預、術中配合,術后用藥指導、并發癥護理和生活護理等內容。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人性化護理。首先,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予以熱情的接待,并帶領患者熟悉醫院環境、病房位置和擺放主治醫師,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多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詳細的解答患者的疑問,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扭轉患者的錯誤認知,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狀態和即將到來的治療方法,提升依從性。其次,在手術開始前護理人員應當做好手術器械的檢查工作,認真進行消毒,并對所需的血袋進行保溫。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當與麻醉師和主導醫師做好患者資料的交接工作,并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安撫患者的負面情緒,調節手術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在手術開始后,護理人員應當幫助醫護人員進行手術器械的傳遞,并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最后,在術后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結果的通報,并引導患者情緒,避免劇烈情緒波動影響術后恢復效果。同時,護理人員應當定時進行病房巡視,觀察患者的切口愈合狀態,并進行輔料的更換。對于患者的每日飲食,護理人員也應當加以關注,根據患者的口味調整飲食結構,在保障營養需求的同時進行食材的配比。護理人員還需鼓勵患者進行簡單的鍛煉,避免長時間臥床影響胃腸功能,預防腸梗阻和壓瘡等并發癥的出現[2]。
1.3?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進行記錄,整理后進行組間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版本為SPSS 21.0)處理兩組患者的各項時間指標數據差異,利用n(組員例數)表達計數資料,以(x±s)表示住院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等計量資料,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2?結果
對組間各項時間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學軟件驗證比較發現,觀察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要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指通過予以患者尊重,予以患者最優質的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臨床研究發現,人性化護理措施的施行能夠給予患者一種認同感,有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建立和患者依從性的提升,對于治療的順利進行有著促進作用。胃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在確診后往往會出現恐懼、焦躁和抑郁等負面情緒,患者依從性較低,不易于治療的進行。并且,胃癌患者在手術后因疼痛等因素的限制,也易出現負面情緒,不僅對患者術后恢復會造成影響,還不利于預后。而在胃癌手術患者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則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該措施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對患者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并通過并發癥護理、飲食干預、健康鍛煉和人性化關懷等干預措施增強術后恢復效果,有助于患者住院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的縮短,因此具有較高的推廣與應用價值[3]。
參考文獻:
[1]?武雅萍. 人性化護理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 名醫,2019(09):202.
[2]?曹莉莉. 人性化護理在胃癌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2019,14(15):102.
[3]?張小燕,冉召康. 人性化護理在胃癌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2):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