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登宇/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調查黔南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9 級學前專業新生,調查時間為2019 年10 月,抽取132 名學生作為樣本,其中女生123 人,男生9 人。
采用自編問卷,調查新生的年齡、生源地等基本信息及其對性知識、性觀念的認識和理解。其中性知識里面細分為一般性知識、避孕性知識以及艾滋病知識三個部分。
通過問卷星編寫、發放問卷,組織學生利用微信掃碼的方式填寫問卷。
利用問卷星發放問卷并收集數據,采用SPSS 19.0 進行數據分析,進行描述性分析、x2 以及T 檢驗并認為P≤0.05 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發放132 份問卷,回收132 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生源地為農村的有68 人(51.52%),鄉鎮的有40 人(30.3%),城市的有24 人(18.8%)。
調查顯示,有36 人(27.7%)是通過網絡來獲取性知識,占比最高;有33 人(25%)是通過性教育課程來獲取性知識,這說明目前基礎教育階段的性教育現狀有所改善;而通過父母獲得性知識的只有15 人(11.36%),這說明目前父母的性教育思想還比較保守。
1、對一般性知識的分析
在調查問卷中,對一般性知識的調查主要是關于學生對生殖器官相關內容的了解。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生源地的學生在對這些知識的了解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僅有射精這一詞匯存在顯著性差異。而不同性別的學生對以上所有詞匯的了解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如表1。

表1 學生對一般性知識了解的性別差異檢驗
2、對避孕知識的分析
問卷調查中涉及避孕知識主要包括學生對體外射精、避孕藥、安全期等避孕方式的了解以及避孕套的認識等問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對避孕知識的了解狀況比一般性知識差。其中,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體外射精和安全期的避孕方式以及避孕套的認識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3、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分析
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了解主要涉及艾滋病的傳播及預防,分別以生源地和性別作為自變量,通過卡方分析發現,學生的生源地與艾滋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無顯著差異,但學生的性別與部分艾滋病知識的掌握(如:輸入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可能傳播艾滋病,靜脈注射吸毒可能會傳播艾滋病)有顯著差異。
調查問卷中涉及到性觀念的調查主要有婚前性行為、一夜情、約炮、同性戀、性交方式等。通過卡方檢驗發現,不同生源地的學生在看待一夜情問題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學生對情侶可以發生婚前性行為這一問題的認識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反對者均為女生,由此看來女生的性觀念較保守,如表2。
本研究通過對新生性知識的研究結構相比李玲等關于廣東省大學生性知識的研究更為系統化和結構化,從一般性知識、避孕性知識和艾滋病相關知識等方面進行調查,得到更為系統的認識;同時也在大學生獲取性知識的途徑上和其產生了一致結論。
本研究對新生性觀念的調查的結果,與梁楠等在《“90 后”在校大學生性行為及性觀念的調查研究》中得出的“男女生在性觀念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男生性觀念較開放,女生相對保守”相一致。
隨著近年來性侵幼童事件的頻頻出現,家長越來越擔心自己的孩子性保護意識的缺失,也迫切希望幼兒園能夠對學前兒童進行性教育,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承擔著未來幼兒性教育的艱巨任務,如果作為幼兒教師,自己對性知識都不了解、依然“談色性變”,那何談對幼兒進行性教育?

表2 不同性別學生對婚前性行為問題認識差異分析
所以,為了補缺大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所應該接受的性教育,大學里應該開設面向全體學生的“性教育”相關課程,同時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講,還應該開設幼兒性教育的教法課,傳授學生一些前沿的幼兒性教育的理論思想以及教學手段,如根據幼兒性別發展階段理論,在進行幼兒性教育時目標應從概念理解、自我知覺、偏好態度和行為表現四個維度進行擬定,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辯證關系:完整、客觀、幼兒本位的設計對實施的積極作用,完整的活動實施對活動設計的反思作用。
綜上所述,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性知識和性觀念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地區差異對兩者的影響較小;學生性觀念比較開放但性知識缺乏,所以我們應該開設面向全體專業學生的性教育課程,同時將“幼兒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學前專業教法課程中。
注釋:
①李玲,黃艷蘋,劉兵.廣東省大學生性知識,性觀念,性行為現狀及性別差異[J].重慶醫學,2015(6):819~821,824.
②梁楠,邵澤民,趙加偉,等.“90 后”在校大學生性行為及性觀念的調查研究[J].校園心理,2015(3):167~172.
③蔣登宇,李露.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辯證關系[J].卷宗,2019(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