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榆婷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也是重要階段。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性,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定的難度,多次出現解題錯誤的情況,學習效率不高。為了讓學生正確解題,教師需要科學分析小學生數學解題錯誤的原因,采取相應的解決策略,進而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小學生數學解題錯誤歸因及其解決策略,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解題錯誤;歸因;解決策略
眾所周知,不管哪個階段的學生,哪個年級的學生,他們在解題時都不可避免存在錯誤的情況。因此,小學生在數學解題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但是為了可以降低學生解題錯誤的概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合理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加迅速正確的解題,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一、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數學解題時存在的錯誤不能準確認識
如果學生在解題時存在錯誤,通常教師對待這些學生時都采用生硬的應對方法,尚未采取適合的應對方法為他們提供幫助。特別是有些數學題教師講過多次,很多學生還是不能做對,這時有些教師就會產生暴躁的情緒,往往采用訓斥的方法,要求學生對錯誤進行改正,事實上,該應對方法不能體現出合理性。并且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容易造成許多學生在解題中存在諸多問題,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且忽視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這樣很有可能造成學生不能充分理解每個知識點,進而出現很多錯誤。若小學生由于內心存在畏懼心理而不愿意解決難題,這時就需要教師應該在第一時間找到問題,而且結合該類型的難題認真講解,對學生解題錯誤出現的原因進行全面系統分析。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看待問題時善于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就有些題目來說,教師容易正確的解答,但是學生是很難解答的,即便解答出來,也不一定是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科學分析小學生在數學解題中出現該錯誤的根本原因,每個學生的教學方案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講解“乘除法的混合運算”時,有這樣的一道數學題目“12÷3×2=?”有些學生的解題思路是3×2=6,12÷6=2,答案是錯誤的。他們潛意識中喜歡先算乘法,而這些學生之所以解題錯誤,關鍵原因在于學生不能充分理解正確的運算順序,他們堅持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并沒有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所以他們在今后碰到同類型的題目時,還是解題錯誤。因此,教師需要迅速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讓其可以及時糾正,這樣可以避免今后出現相同的錯誤。
二、 小學生在解題中很有可能存在思維障礙
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往往會發現在一份作業中,學生存在各種問題,出現不同的錯誤。而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法,不管什么學生,在做題中都容易出現個人的思維誤區,就學生經常出現錯誤的題目來講,許多學生都不能深入的分析探究問題,在分析問題過程中,僅僅按照事物的發展過程進行思考,并沒有認真考慮變量因素。其實,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中都是尤為重要,教師需要對這些方面的培養引起高度重視,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采用類比法發現解題思路。就學生解題中出現的思維障礙問題來講,教師絕對不可以忽視,培養學生數學解題的多樣化思維模式是一項漫長且艱巨的任務,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要學會科學總結和認真觀察,在思考問題時盡量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就小學數學來講,其前提條件是數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數學概念,教師需要盡可能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基礎,為學生科學構建全面的數學學習知識體系。并且教師必須要觀察到數學解題錯誤對學生數學思維水平以及數學思維特征的揭示,了解到學生解題中存在一些錯誤的科學性以及必然性,掌握學生思維方面的缺陷,并不是將錯誤單純的總結成學習態度隨意、上課學習注意力分散以及解題粗心大意。并且教師不能將過多的教學課時用于自己講解,盡可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認真思考和相互探討,而且促進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彼此溝通,以找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同時,需要讓數學教學全過程充分體現出開放性,必須要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日常溝通和教學過程中要站在平等的位置,與學生多溝通,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對培養學生數學解題思維是非常有利的。
三、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焦慮情緒
通常,小學生在數學解題中都會出現負面的情緒,主要包括壓抑情緒、緊張情緒以及恐懼情緒等等。小學數學學科對思維有相當高的要求,數學學科的重點在于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思維的顯著特征是廣闊性以及敏捷性等等,許多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出現不適應的情況,這是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焦慮情況的根本原因,而且這樣也很有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因為焦慮情緒的出現,容易導致學生只要碰到考試或者測試就出現過于焦慮的情緒,造成一些學生平時學習中可以做的題目也會做錯,甚至讓學生形成一種逃避心理。就該類型的學生來講,教師必須要對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產生焦慮情緒的主要原因,通過讓他們鞏固學習基礎的方法,認真對待測驗,有效緩解他們在練習中的焦慮情緒,及時將他們對數學學習的錯誤認識指出來,利用邏輯分析方法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自信心,使學生可以進一步完善數學認知結構,進而使小學生可以正確解答數學題目,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敢于面對難題,培養他們遇到問題不放棄的堅強意志。
四、 缺乏學習自信心和良好的解題技巧
小學生由于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較差,所以他們在數學解題中經常會出現自信心不足的情況,對于簡單的題目,他們可以迅速的解答出來,但是如果題目較為復雜,他們容易解題錯誤。并且有些小學生因為自身缺乏有效的解題技巧,這樣也導致他們在解題時出現錯誤。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改變師生的身份,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許多解題技巧都是需要教師來講授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該過程中需要認真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數學題目和知識點,采用適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基礎知識,只要學生有扎實的學習基礎,這樣就可以避免解題錯誤的情況出現。然而多數時候學生由于解題錯誤形成很強的挫敗感,覺得數學題目很難,自己也難以學會,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削弱。對于小學生的該情況,教師必須要重視,首先,需要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采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講授各種難題的解答思路,使他們都能夠迅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理性思維能力,很多數學概念都是抽象的。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結合實際生活,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相融合,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其次,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結合教學內容仔細觀察附近的環境以及事物,及時發現事物之間存在的某種關系,逐漸提高學生解題的靈活性,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比如:講解“認識小數”時,教師能夠利用該課題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有關的事物,開展舉例分析。某個商場,橘子是每斤4.2元,梨子是每斤5.39元。或者教師可以要求利用周末或者放學時間,統計和整理家周圍商場的蔬菜或者商品價格,而且科學制訂表格,進而讓學生可以更好的認識小數。
五、 教學方式單一,難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有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現解題錯誤,其原因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也有可能是教師的問題。當前,我國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完全照搬教材的內容,久而久之,這樣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學生在解題時多次出現錯誤。因此,為了可以極大地改善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適當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而多媒體教學就是其中一種。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首先,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做成PPT的課件形式。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事先制作好的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而且在講解知識點時也可以加入學生喜歡的相關圖片。比如:講解《雞兔同籠》時,教師現可以將微課播放出來,將雞兔同籠的來歷介紹給學生聽。最后,教師可以介紹這道題目:一個籠子中有雞和兔子若干個,從上往下數有40個,從下往上數82個,那么,雞和兔子分別有多少只?因為視頻具有一定的形象性,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為保證學生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積極對待學生的解題錯誤,解題出現錯誤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關鍵在于學生屢次犯下相同的錯誤。為了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合理分析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再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或者減少學生出現解題錯誤,進而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讓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數學,對學習其他學科也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賴玉新.小學生數學解題錯誤原因探析及矯正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9(22):189.
[2]晏宇.小學生數學解題錯誤原因探析及矯正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9(13):35.
[3]嚴慧敏.小學生數學解題錯誤歸因及解決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5):83-84.
[4]楊曉麗.四年級小學生方程解題錯誤的歸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
[5]王小燕.高一學生數列解題錯誤研究和對策探索[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8.
[6]許楊飛.農村小學生數學解題錯誤緣起與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83.
[7]馬文杰.高一函數教學中學生數學解題錯誤的實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