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全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類在文物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完善。作為人類文化的積淀,文物不僅承載著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展現了我國的歷史發展以及古人對世界的改造。由于文物的歷史、科學以及藝術價值較為隱蔽,所以必須采取相應的文物鑒定方法,才能將這些價值揭示出來。文章基于文物鑒定的含義、內容與方法,深入分析了文物鑒定應用現代技術的必要性,并闡述了現代技術在文物鑒定中的具體應用。希望通過利用這些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能夠使文物得到更加準確、有效的鑒定。
關鍵詞:現代技術;文物鑒定;應用
文物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創造并留下來的遺物與遺跡,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寶貴的文化遺產,并且具有顯著的不可再造性。由于文物的歷史、科學、藝術及經濟價值比較高,在文物市場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諸多難以辨別的仿制品與贗品。為了使文物鑒定變得更加準確、可靠,必須采用科學的鑒定方法以及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來開展文物鑒定工作。
1 文物鑒定概述
1.1 文物鑒定的含義
文物鑒定主要是指利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鑒別文物的各種屬性,如文物的真偽、價值、年代等,是文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針對出土的文物,鑒定工作主要是進行斷代。針對在各個地區流散或者傳世的文物,則需要鑒定它的真偽、價值等。現階段,人們在鑒定文物時已經將大量的科學技術應用到了其中,為文物鑒定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博物館、研究所等文物保護機構可以通過文物鑒定對文物的相關屬性予以明確,如文物的真偽、年代等,并在此基礎上為文物建立相應的檔案,同時進行分類保護。
1.2 文物鑒定的內容
1.2.1 辨偽
在各種文物藏品特別是傳世品中,充斥著大量的偽造品。因此,在研究、保管以及陳列之前,需要準確辨別出偽造品。對于流散的以及館藏文物,應準確地辨別它們的真偽。而對于文物史跡,則需要對其中某一部分的真偽進行辨別即可。例如,建筑物上的附屬品被毀壞之后,人們通常會根據本來的形狀重新制作,但畢竟所處的時代不同,如果無法有效地進行辨別,那么就會影響到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1.2.2 斷代
在鑒定過程中,對文物的斷代至關重要。在實際鑒定時,需要對那些因偽造而造成文物年代混亂的現象進行有效的辨別。對于缺乏紀元的文物,需要對它的年代進行鑒定。
1.2.3 評定價值
文物不僅歷史價值比較高,同時兼具藝術與科學價值。在開展鑒定工作時,應根據特定的歷史環境來分析,對文物的歷史地位、制作工藝等進行科學的鑒定。
1.2.4 評定等級
在文物鑒定工作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對文物的等級進行評定,即根據相關的文物法規來鑒定文物的價值。根據我國現行的文物法規以及文物不同的價值,可以將流散與館藏文物劃分成三個等級:一級文物、二級文物與三級文物。對于文物史跡,除了需要將其劃分成級別不同的文物保護單位外,還要讓人民政府負責審核管理。
1.3 文物鑒定的方法
1.3.1 傳統鑒定法
傳統鑒定法是通過對文物形態與內涵規律的判斷來鑒定文物。傳統鑒定方法是在長期經驗的積累與總結后,形成的系統性地鑒定不同類別文物的研究方法,又稱作“眼學”。目前,較常用的傳統文物鑒定方法有以下兩種:
第一種,同類器物比較法。在文物鑒定中,最基本的一種方法就是對器物進行比較鑒別。在比較鑒別之前,首先需要具備已經知曉真偽的、與被鑒別器物屬于一類的標準器物,通過比較被鑒別器物的各種屬性,如顏色、花紋等,對它們之間的異同以及聯系做出準確判斷,進而獲得準確的結論。
第二種,綜合因素分析法。在進行綜合分析時,需要對文物的特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相同或類似文物鑒定的普遍性法規為依據,并結合相關信息,基于對文物自身特殊性的考察來分析判定文物,從而實現對文物的有效鑒定。文物不僅包含眾多內容,而且涉及領域廣泛,因此要想確保鑒定結果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全面分析文物。
在使用傳統鑒定法時,應根據不同的鑒定對象來適時調整,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性地判斷與分析各個時期文物的工藝特點、外在形狀等。也就是說,使用傳統文物鑒定法時,鑒定的核心是及時了解各個時期、各種文物的特點。
1.3.2 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鑒定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完善,人們鑒定文物的方法越來越先進??茖W技術不僅有助于我們對遠古社會創造生產情況的了解,而且能夠使古人的歷史生活背景得到復原。使用現代科學技術鑒定文物時,通常以評定年代、分析成分等內容為主。目前,有很多現代科學技術能夠被用于對文物的鑒定,如電子探針法、中子活化法、放射性碳素測定法等。合理使用現代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文物鑒定的可靠性與準確性。但相比于傳統的鑒定方法,在對現代科學技術進行使用時,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費用。
2 文物鑒定應用現代技術的必要性
2.1 傳統鑒定法的局限
傳統鑒定法是指老一輩專家通過長期的考古研究、對文物不斷地鑒定所總結出的、以相關信息資料為基礎并多次予以驗證的一種方法。在這種鑒定方法下,人們需要反復地對文物進行鑒定,努力積累與總結經驗,將其中的規律找出來,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與驗證這些以文物的形態學為核心的方法。
傳統鑒定法雖然能夠利用人們不斷積累的知識結果進行準確的鑒定,但這種鑒定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從本質上來看,傳統的文物鑒定法是鑒定者的主觀判斷,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和經驗各不相同,所以他們的認識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進而導致最終的鑒定結果也有所區別。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文物管理部門通常會成立專門的鑒定委員會,一旦文物的鑒定結果不一致,那么就會通過投票的方式予以處理。
2.2 現代科技鑒定法的優勢
現代科技鑒定方法的精確度更高,并且更加可靠。與文物鑒定相關的學科中有多種斷代技術,如樹木年輪斷代、熱釋光斷代、考古地磁斷代等。利用相關設備對文物進行測定,比較測定值與既定量值之間的差異,可以獲得比較合理的年代結論。并且這種方法基本不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可信度更高。在對文物的制作工藝與質地進行確定時,可以采用光譜分析、電子顯微分析、能譜分析以及視頻顯微等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些技術方法逐漸成了鑒定文物的主要手段。
在現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精準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這些技術除了會被運用到文物年代的鑒定中之外,還被用來分析文物的質地、真偽以及價值。
3 現代技術在文物鑒定中的具體應用
3.1 文物微觀特性的鑒定
在鑒定文物時,利用電子、超景深視頻顯微技術能夠將文物的微觀部分放大幾十倍甚至上萬倍,清晰地呈現出文物的構造,進而使肉眼鑒定以及傳統顯微鏡鑒定的不足得到彌補。依托超高的分辨率與實時保存圖像的方式合理鑒定文物,可以有效提升鑒定的精準度。例如,絲織品紡織工藝,青銅器的銘文、紋飾、鑄造工藝與鍛造特點等,都可以被當作文物的微觀特征。盡管造假者可以人工仿制文物的外在形態以假亂真,但無法仿造文物的微觀特征,而這也體現了贗品“形似無神”的特點。
3.2 無損鑒定
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到文物鑒定工作中,依托其取樣少與無損的優點,有助于文物資源的保護,能夠確保文物的完整性?,F階段,光譜分析法與X熒光分析法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文物鑒定工作中。光譜分析法不僅靈敏度高,而且能夠快速地分析微量元素。該方法適用性較強,特別適用于陶瓷與金屬的鑒定。此外,光譜分析法的取樣量不多,基本不會影響到文物的完整性,也就是說,能夠在不破壞文物價值的情況下,確保文物鑒定工作的順利進行。X熒光分析法主要分析的是文物的表面,對文物造成的破壞不大。在鑒定文物的具體元素成分時,一般不必進行化學制樣與取樣,所以能夠為文物鑒定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3 多技術交叉鑒定
此類鑒定方法主要是指借助多種現代科學技術來交叉對比分析同一件文物。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鑒定同一件文物,能夠使文物鑒定的準確性以及可靠性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利用X射線成像技術能夠有效檢測文物的加工工藝,再與對比分析方法相結合,即可準確判定文物的真偽。再如,在鑒定陶瓷時,如果想要準確地判斷出此類文物是否出自相同的制作地點,可以采用光譜分析法、電子探針顯微法、X射線分析法等多種現代科學技術交叉鑒定,綜合分析文物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即可準確地判定陶瓷的制作地點是否相同。
3.4 真偽、年代合并鑒定
該方法又被稱作骨化石含量測年法,通過判斷骨化石的年代來鑒別它的真偽。以20世紀初轟動全英國的“Piltdown”造假案為例。查爾斯·道森在英國南部找到了人頭蓋骨、猿類的下頜骨等文物,宣稱已經對人類與猿類的“缺環”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在這之后,英國政府將之稱作“Piltdown Man”,并加入教科書中。后來,英國博物館進一步鑒定了人類頭蓋骨以及猿類下頜骨的氟元素、氮元素與鈾元素。鑒定結果顯示,它們所屬的年代不同,而且彼此之間沒有關聯性,人類頭蓋骨距今600多年,而下頜骨則是通過科技對猩猩嫁接的產物。為了將骨骼的共存性及年代性體現出來,造假者采取重鉻酸鉀對骨骼進行了處理。該造假案將現代技術在文物鑒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出來。
3.5 三維成像技術
三維成像技術是在電子測量、圖像處理以及三維還原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三維數字化電子模型技術。三維成像技術能夠將文物制作成360度無死角的還原模型,并把該模型保存到數據庫中。鑒定文物時,鑒定人員能夠通過該模型對比分析需要鑒定的文物,進而獲得相應的鑒定結果。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三維模型將地宮、墓室等文物原本的保存環境還原,這不僅能夠更好地分析文物的具體結構,而且能夠促進其他相關鑒定工作的開展,如文物斷代等。
3.6 激光與光電透視技術
長期以來,對于鑒定人員而言,始終無法解決的一大難題就是怎樣對文物的內部結構進行檢查。為了使這一難題得到解決,我們可以利用激光與光電透視技術來鑒定文物,而這也為文物鑒定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在文物鑒定中,透視技術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能夠幫助鑒定人員對文物的內部結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仿制做舊的文物內部屬于“盲點”區,鑒定人員利用透視技術可以對文物的內部結構進行觀察,判斷出文物內部是否存在做舊的情況。特別是在檢查那些青銅器以及細口類的瓷器時,這種技術能夠起到極佳的效果。第二,使鑒定人員在類比文物時有全新的對比方法。借助透視技術,可以直接拍攝并保存文物的內部結構,從而形成相應的類比資料。此后,鑒定人員在開展文物鑒定工作時,可以直接調出保存的資料,并結合透視影像資料來比較分析文物,進而對文物的真偽、形成年代等做出準確的判斷。例如,在對青銅器這類文物進行鑒定時,通過透視技術能夠將器皿內部的裂紋、銹斑等情況拍攝出來,為后續文物鑒定工作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持。
4 結束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益完善,這些技術將會逐步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能夠充分整合各類文物資源,使文物鑒定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更好地促進文物鑒定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候雪梅.新媒體在書畫文物鑒定中的應用[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2):71-73.
[2]劉麗芳.新時期文物鑒定的幾點有效思考[J].文存閱刊,2018(8):146.
[3]龔曼.仿古書畫在館藏中的意義及作用—以河南博物院館藏明清時期書畫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4):132-133.
[4]張亞旭,王麗琴,何秋菊.拉曼光譜技術在文物有機物鑒定中的應用[J].光散射學報,2017(1):8-15.
[5]李文喜.淺談文物鑒定與鑒賞[J].華章,2018(31).
[6]劉紅艷.古代文物鑒定淺析[J].黑龍江史志,2014(1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