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景云榮 何婷婷 柴軍紅 宛春雷 張蕾



摘要:以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為原料,吳茱萸總黃酮的含量為指標,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正交設計法優化總黃酮的提取工藝。所得最佳提取工藝為乙醇體積分數70%、固液比1∶50、提取時間40 min、提取溫度65 ℃,在此條件下總黃酮得率為8.82%。DPPH·自由基清除試驗評價吳茱萸總黃酮體外抗氧化活性表明,吳茱萸總黃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關鍵詞: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總黃酮;提取工藝;抗氧化活性
中圖分類號:R284.2;S567.1+9?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0)03-011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3.025
Study on extracting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Evodia rutaecarpa
ZHAO Nan,JING Yun-rong,HE Ting-ting,CHAI Jun-hong,WAN Chun-lei,ZHANG Lei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11,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 Taking Evodia rutaecarpa as raw materials, and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as the index, 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e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Evodia rutaecarpa was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ethanol concentration at 70%, solid-liquid ration at 1∶50, extraction time at 40min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at 6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ng rate of total flavonoids reached 8.82%.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Evodia rutaecarpa had good ability to scavenge DPPH· free radical.
Key words: Evodia rutaecarpa;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 process; antioxidant activity
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干燥成熟果實,是中國傳統中藥,貴州道地藥材[1],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等功效[2]。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吳茱萸具有抗炎鎮痛[3]、降壓[4]、抗腫瘤[5]、心肌保護[6]等多種作用。吳茱萸的化學成分豐富,主要包括生物堿[7]、檸檬苦素[8]、黃酮[9]、揮發油[10]等,其中對生物堿類成分的研究最為深入,而對吳茱萸中黃酮類成分研究較少。吳茱萸中黃酮類成分主要為黃酮及其苷類,其結構豐富多樣,為吳茱萸藥材的藥理活性奠定了物質基礎。目前對于吳茱萸中總黃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鮮有報道。
本試驗以吳茱萸藥材為原料,通過超聲提取法研究乙醇體積分數、固液比、提取溫度、提取時間4個因素對吳茱萸中總黃酮得率的影響,應用正交設計試驗優化提取總黃酮的工藝,通過清除DPPH·自由基法評價吳茱萸總黃酮的抗氧化活性,以期為吳茱萸的資源開發與合理利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與試劑? 吳茱萸購于河北安國藥材市場,粉碎備用。乙醇(分析純,天津進風化工有限公司),蘆丁標準品(≥98%,貴州迪大科技有限公司),NaNO2(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Al(NO3)3(天茂化工有限公司)。
1.1.2? 主要儀器? 紫外分光光度計(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電子分析天平(塞利多斯科學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清洗儀(標和儀器有限公司),旋轉蒸發儀(Yamato科技貿易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總黃酮的提取? 吳茱萸果實干燥后,粉碎過篩,準確稱取1.0 g粉末置于錐形瓶中,加入一定體積分數的乙醇溶液,在一定溫度下,超聲波輔助法加熱提取。
1.2.2? 蘆丁標準曲線的繪制? 蘆丁標準品恒溫干燥后,精密稱取20.0 mg,60%乙醇溶解并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制成0.2 mg/mL的蘆丁標準溶液。分別準確吸取1.0、2.0、3.0、4.0、5.0 mL置于10 mL具塞比色管中,再依次分別加入4.0、3.0、2.0、1.0、0.0 mL 30%乙醇,每個具塞比色管中加入5%的NaNO2溶液0.3 mL,搖勻,靜置6 min后,再加入10%的Al(NO3)3溶液0.3 mL,搖勻,靜置6 min后,再加入1 mol/L的NaOH溶液4.0 mL,30%乙醇定容至10 mL,搖勻后靜置15 min,于510 nm下測定吸光度。
1.2.3? 總黃酮的檢測? 準確吸取“1.2.1”提取溶液? 1 mL,按照蘆丁標準曲線繪制的步驟,在510 nm下測定吸光度,計算總黃酮得率。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2.4? 單因素試驗
1)乙醇體積分數的選擇。固定提取溫度為50 ℃、固液比為1∶30、提取時間30 min的條件下,乙醇體積分數分別為20%、40%、60%、80%、90%,研究不同體積分數的乙醇對吳茱萸中總黃酮得率的影響。
2)固液比的選擇。固定乙醇體積分數為80%、提取時間為30 min、提取溫度為50 ℃,按照固液比分別為1∶20、1∶40、1∶60、1∶80、1∶90,研究固液比對吳茱萸中總黃酮得率的影響。
3)提取時間的選擇。固定乙醇體積分數為80%、固液比為1∶40、提取溫度為50 ℃,提取時間分別為15、30、45、60、75 min,研究不同提取時間對吳茱萸中總黃酮得率的影響。
4)提取溫度的選擇。固定乙醇體積分數為80%、固液比為1∶40、提取時間為45 min,提取溫度分別為30、40、50、60、70 ℃,研究不同提取溫度對吳茱萸中黃酮得率的影響。
1.2.5? 正交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以乙醇體積分數、固液比、提取時間、提取溫度為試驗因素,以總黃酮得率為指標,設計正交試驗L9(34)優化總黃酮的提取工藝。試驗的因素與水平見表1。
1.2.6? 抗氧化活性? 參考文獻[11]的方法并稍加改動,以抗壞血酸為對照,在具塞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2 mmol/L的DPPH·溶液2 mL、無水乙醇2 mL和不同濃度的抗壞血酸溶液或吳茱萸黃酮溶液2 mL,混勻后,避光放置30 min,于517 nm處測定吸光度A0、A1、A2,重復試驗3次,計算不同濃度下對DPPH·的清除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線性關系考察
依據“1.2.2”項下方法繪制標準曲線,以吸光度(y)對蘆丁標準品的濃度(x)進行線性回歸。蘆丁標準品在0.01~0.05 mg/mL與吸光度相關性良好,回歸方程為y=1.272 x-0.001,R2=0.999 8。
2.2? 單因素試驗結果
2.2.1? 乙醇體積分數對吳茱萸總黃酮得率的影響? 由圖1可知,吳茱萸中總黃酮得率隨乙醇體積分數增加而增大,在乙醇體積分數為80%時,吳茱萸總黃酮得率最高,乙醇體積分數為90%時,得率開始趨向于平緩并略有降低,可能是由于乙醇體積分數過高導致極性較大的黃酮溶解度降低。因此選擇乙醇體積分數70%~90%進行正交試驗。
2.2.2? 固液比對吳茱萸總黃酮得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在固液比為1∶40時,吳茱萸總黃酮的得率達到最大,提取溶劑的量增加后,總黃酮得率反而降低,提取時間也相應延長,在限定的時間內得率有所下降。因此,選擇固液比1∶30~1∶40進行正交試驗。
2.2.3? 提取時間對吳茱萸總黃酮得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在提取時間小于45 min時,總黃酮得率隨提取時間增加而增大,當提取時間大于45 min后,總黃酮得率有下降趨勢,可能是由于提取時間增加,黃酮苷類被水解,所以吸光度有所下降。因此,選擇40~50 min進行正交試驗。
2.2.4? 提取溫度對吳茱萸總黃酮得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吳茱萸總黃酮吸光度隨提取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當提取溫度為60 ℃時,吳茱萸中總黃酮得率達到最大,在提取溫度為70 ℃時,開始趨向于平緩并且略有降低,可能是由于溫度過高,乙醇揮發較多,同時對熱不穩定的黃酮被破壞,降低了總黃酮得率。因此,選擇55~65 ℃進行正交試驗。
2.3? 正交試驗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選擇4因素3水平設計正交試驗L9(34),優化吳茱萸中總黃酮的提取工藝,考察指標為總黃酮得率,正交試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各提取因素的影響順序為提取溫度>固液比>提取時間>乙醇體積分數,正交試驗最佳工藝為A1B3C1D3,即乙醇體積分數70%,固液比1∶50,提取時間40 min,提取溫度65 ℃。在最優工藝參數下,進行重復性試驗驗證工藝穩定性。取待測樣品5份,測試總黃酮平均得率為8.82%,相對標準偏差為2.13%,表明該工藝參數較穩定。
2.4? 抗氧化活性結果
以抗壞血酸為對照,DPPH·清除能力的測定結果見圖5。由圖5可知,在濃度小于0.015 mg/mL時,吳茱萸總黃酮對DPPH·的清除率略優于抗壞血酸,表明吳茱萸總黃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3? 小結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采用超聲提取法,通過正交試驗對吳茱萸中總黃酮的提取工藝進行優化,得到吳茱萸總黃酮提取的最優工藝為乙醇體積分數70%、固液比1∶50、提取時間40 min,提取溫度65 ℃,總黃酮得率為8.82%,且該工藝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同時,通過測試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以抗壞血酸為對照評價吳茱萸總黃酮的抗氧化活性,結果表明,吳茱萸總黃酮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略優于抗壞血酸。研究首次采用超聲提取法對吳茱萸藥材中總黃酮的提取工藝及其體外抗氧化活性進行研究,旨在為吳茱萸藥材的開發利用以及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詞典上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7.1118-1120.
[2] 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278-279.
[3] KOBAYASHI Y. The nociceptive and anti-nociceptive effects of evodiamine from fruits of Evodia rutaecarpa in mice[J].Planta medica,2003,69:425-428.
[4] 龔慕辛,王智民,張啟偉,等.吳茱萸有效成分的藥理研究進展[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9,20(2):183-187.
[5] GI K,LIN S,LEE C C,et al. Evodiamine inhibits in vitro angiogenesis:Implication for antitumorgenicity[J].Life sciences,2006, 78:2234-2243.
[6] 許青媛,楊甫昭,陳春梅.吳茱萸溫通血脈的藥理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4(2):35-37.
[7] ZHAO N,LI Z L,LI D H,et al. Quinolone and indole alkaloids from the fruits of Euodia rutaecarpa and their cytotoxicity against two human cancer cell lines[J].Phytochemistry,2015,109:133-139.
[8] 趙? 楠,李達翃,李占林,等.吳茱萸化學成分的分離與鑒定[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6(2):103-109.
[9] 趙? 楠,李占林,李達翃,等.吳茱萸中1個新的苯丙素苷類化合物[J].中草藥,2015,46(1):15-18.
[10] 王? 銳,倪京滿,馬? 星.中藥吳茱萸揮發油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93,28(1):16-18.
[11] 艾? 薇,李? 悅,匡建秋.藿香葉黃酮提取工藝優化及其體外抗氧化活性[J].食品工業而科技,2018,39(22):187-191.
收稿日期:2019-05-06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項目(1354MSYYB004);牡丹江師范學院科研項目(QN2019004);牡丹江市科技攻關項目(Z2018S070);黑龍江省北方藥食技術工程中心專項(PT2018011)
作者簡介:趙? 楠(1989-),女,黑龍江牡丹江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電話)13845302432(電子信箱)swxzn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