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榮飛 毛元華 楊萍
高校開設思政教育課程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不僅是教育問題,而且關乎未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因此,基于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在高校建立思政教育課程十分有必要。但是,當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師資隊伍落后、思政教育內容不夠完善等問題,高校需要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解決策略。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切實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方針政策,高校需要完善思政教育工作內容。在當前社會多元化影響下,高校思政教育價值觀念出現了波動,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會影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全面認識大學生認知特點以及思想水平,讓大學生自覺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確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一、強化思政教育,優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在高校階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是幫助大學生優化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形式而言,主要是培養大學生辨別是非以及正確分析事物的基本能力。從內容上分析,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方方面面。當前,各大高校在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活動中,傳統教育模式顯然難以適應當下時代發展需要,高校應積極改革教育模式,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一)有利于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
如今,在經濟、文化等全球化進程中,各個國家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多元文明的互相碰撞使得各個國家在多方面發展中逐漸趨于融合,加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各個國家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人才力量的支撐。因此,黨中央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并將其納入高校思政教育內容中,以期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復合型人才需求市場越來越大。在社會主義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大學生思想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社會化矛盾,這些矛盾如果不加以解決,將會影響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僅僅用分數來衡量大學生的德育水平不太準確,因此,高校需要開展靈活多樣的思政教育活動,來促進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三)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高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政教學工作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還能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思想方式都在逐漸發生變化,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會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和社會觀念產生影響。高校傳統思政教育對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最大,產生的效果較為理想,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也產生了重要作用。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校園是一個較為開放性的環境,這種環境對于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具有促進作用。隨著近年來社會的不斷發展,多元文化逐漸涌入大學校園中,給大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是以思政課堂為主要載體,教學力量也主要以思政教師為主,但是,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逐漸暴露出師資團隊專業素養不高、思政教育工作運行出現偏差等問題,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產生了極大影響,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一)教學方式較為落后
當前,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及時接收外界信息與事物,因此對于思政課程重視程度不高,而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在思政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比如在課堂上過于注重講解理論知識,忽略實踐技能的培養,造成大學生在思政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脫節,難以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思政教學工作的開展。大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局面,缺乏主體意識,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思政工作運行出現偏差
一直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管理不當以及功利化傾向,高校思政教育環節缺乏系統化和體系化。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許多高校思政教師都在扮演著“萬金油”的角色,教學工作過于形式化,無法與大學生的實際德育情況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同時,高校思政教育考核仍然采用試卷形式,難以全面客觀反映教學工作成效,也無法反映大學生真正的德育情況。此外,大學生思政教學課程的開展基本上需要采取強制化手段,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也影響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教師專業素質較為落后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除了大學生是思政教育的主體,思政教師在其中也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高校思政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是影響大學生能否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但是當前,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專業素質較低,對于“知行合一”教學理念的踐行程度還有待提升。甚至有的高校思政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育與生活中言行不一,沒有給大學生樹立道德榜樣。此外,部分高校思政教師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夠重視,照本宣科現象較為嚴重,反映出高校部分思政教師缺乏專業素養。
三、強化高校思政教育,優化大學生綜合素質對策
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思想觀念和道德素質將直接影響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和前途。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高校需要不斷更新思政教學工作內容,面對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手段等重新進行拓展和延伸,積極構建高校思政教育網絡平臺,逐步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只有如此,高校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從而實現強化高校思政教育、優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
(一)轉變教學方式和手段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與高校思政教學方式息息相關。首先,需要改革教學內容,增加有利于高校思政教學工作的內容,不能過多依賴教材,可以充分挖掘與大學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思政教育內容,比如時事政治、新聞熱點等,將這些信息融入思政課堂中,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高校思政教師需改善課堂互動環節,可采取不同的方式開展教學,比如翻轉課堂、分組討論以及案例教學等,以此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構建科學思政教育工作體系
針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運行不夠完善等問題,高校需要更新教學理念,構建新的工作體系。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體系需要緊緊以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為中心,將積極的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其次,高校還需完善思政教學評價體系,引導課堂逐漸構建知識與素質并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思政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具體考核中需完善相關實踐教學規劃,側重評價大學生學習是否合乎規范。同時,為方便評價,要建立大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兩方面內容,確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強化教師專業素質
高校思政教師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關鍵性力量,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必須具有高超的教育技能以及良好的綜合素質。高校思政教師還應以身作則,端正自身行為,以德服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實現高校思政教育目的。首先,高校要提升思政教師專業素質,平時利用互聯網為思政教師開展專項培訓或開展主題交流會,充分調動思政教師教學積極性。還可以為思政教師提供到外地學習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們參與掛職鍛煉和實踐鍛煉。其次,思政教師自身也到其他院校積極參加思政教學活動,比如思政教學演講比賽等,為本校思政教學工作的創新引進先進的管理辦法。
四、結語
高校要優化大學生綜合素質,需要正確認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性質,強化思政教育工作內容體系建設,加強防范管理。當前,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單一技術型人才,而是逐漸注重包括品性、道德在內的綜合型人才。基于這一形勢的變化,高校需加強思政教育工作,增加有針對性的思政教學內容,逐步引導大學生實現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應用的轉變,充分發揮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貴州省教育廳項目“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多維育人”工作平臺實證研究” (項目編號:2019FDY034)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李縛洪.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思政教育,2019(22):74-75.
[2]程一直.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大學生綜合素質[J].教育現代化,2019(55):206-207.
[3]張旭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建議[J].人力資源管理,2016(9):138-139.
[4]田 芬.新時代地方高校思政課程改革的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6):38-39.
[5]潘 安.高校思政教學中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9(41):80-81.
[6]孟 昕.“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現代交際,2019(18):142-143.
(作者單位 貴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