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麗
隨著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旅游業在全球各地蓬勃發展。歷史文化遺產是旅游業開發中的重要資源。在強調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同時,旅游業的開發對其產生了一定影響。在旅游業發展的同時,如何科學有效地保護和開發歷史文化遺產,是當今備受關注的話題。
一、引言
自2006年起,我國將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確定為 “文化遺產日”。隨著旅游事業的大力發展,國家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日益增強,但對于發展旅游事業和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兩者之間的矛盾如何處理仍然是社會的一大難題。本文擬對如何實現旅游開發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入結合進行探討。
二、歷史文化遺產的概念及重要性
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歷經數千年不斷自我進步的珍貴產物,其中包含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例如蘇林古典園林、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麗江古城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二十四節氣、活字印刷術、皮影戲等。這些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偉大代表,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創作精神和勞動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在過去歷史階段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揭示了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的社會歷史發展軌跡,具有極重要的歷史研究、科學研究、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歷史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在現代社會中,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迫在眉睫。保護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是我們歷代傳承的責任,而且對于凝聚中華民族力量、促進中華民族和現代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歷史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現狀
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要求、自然環境惡化的影響和全球化趨勢背景下,歷史文化遺產的處境已然危險。目前,在如何處理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之間的矛盾的道路上存在著諸多阻礙。
(一)歷史文化遺產與旅游業產品整合不足
在旅游業產品的開發中,與歷史文化遺產的結合缺乏深度與廣度。文化旅游產品大多大同小異,缺乏創新且未能夠在旅游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能實現旅游產品與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效結合,對于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來說,實在是一種損失。
(二)忽略歷史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
雖然打著歷史文化遺產的招牌會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但是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粗糙過度的商業開發,會使其文化價值大大削弱。一些旅游企業不僅沒有挖掘歷史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而且還對歷史文化遺產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例如平遙古城。平遙古城是我國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價值珍貴。但是,隨著近年來的旅游開發,平遙古城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例如在平遙古城內違法建造42米高的摩天輪;平遙古城內的居民擅自拆除、改建多處具有文物價值的民房,翻建開挖地下室。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平遙古城的開發忽略了歷史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造成了對歷史文化遺產不可逆轉的傷害。
(三)缺乏歷史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人才培養體系及科學理論
我國大部分歷史文化遺產植根于農村、城鎮地區,這些地區民眾的文化素質整體偏低,對歷史文化遺產的認知相對欠缺,缺乏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使得很多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破壞。近些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國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雖然民眾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大大提高,但是有效的歷史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還是缺乏科學完善的理論指導,主要體現在:一是缺乏科學的資源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二是缺乏科學系統的開發實踐理論,三是缺乏對歷史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系統的研究方法。歷史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需要懂得相關理論知識,又要諳熟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特點等,從目前我國院校開設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來看,這些問題還需要時間去解決。
四、旅游開發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影響
(一)旅游開發對歷史文化遺產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歷史文化遺產的生命力可以通過遺產利用持續活躍。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內在精神可以通過合理、科學、適度的旅游開發得到有效的傳承和弘揚,如在旅游景點設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場展示:由民間文化傳承人進行歌舞演藝活動、民間藝術展示、手工藝品售賣等。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得旅游業的文化內涵得到豐富,民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保護。
(二)利用旅游開發的商業性為歷史文化遺產提供資金支持
歷史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是一項消耗大、歷時久的龐大工程,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來源,但是事實上國家能夠提供的專項資金非常有限。因此,旅游業的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相結合能夠對雙方產生互補作用。云南民族歌舞的繁榮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文藝搭臺,經濟唱戲”,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有效地傳承和保護了云南民族歌舞文化,而且能夠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
(三)旅游業的發展可鞏固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基礎
歷史文化遺產是旅游開發中吸引游客的重要資源,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可以增加旅游景點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促進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而且旅游者對當地歷史文化遺產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和奇異景觀的贊美和欣賞,對于當地居民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可以喚起當地居民的自豪感,增強其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與積極性。
(四)旅游開發影響歷史文化遺產的原真性
某些旅游企業為了追求商業價值,對歷史文化遺產過度開發、胡亂改造,造成了對歷史文化遺產原貌的破壞,導致許多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流失原本的文化內涵和真實性。在全球化大趨勢下,歷史文化遺產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文化沖擊。許多傳統的文化技藝不被重視,大量珍貴的文物資料因種種原因流失海外或遭到毀棄,歷史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受到嚴峻威脅。
五、旅游開發中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策略
(一)提升群眾綜合素質
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非常龐大,如果僅靠政府的人力物力安排,那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進程會相當艱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可以邀請群眾共同參與,通過講座、演講、宣傳等方式,加深群眾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了解,提升群眾的綜合素質,激發群眾的歷史責任感,使得群眾自發參與到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成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堅實的群眾基礎。
(二)逐步建設形成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律體系
通過建立系統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律體系,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保障在旅游開發中做到不違規建設,防止掠奪性開發,避免來自各方面的干擾,保障相關措施的有效實行,切實實現健康模式下的旅游開發。
(三)加大對旅游開發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投入
沒有資金,不管是旅游開發還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都存在著困難。設置社會集資機制,出臺相關收費政策,可以緩解資金投入不足的壓力,讓群眾共同參與到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來,及時有效地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實行人才獎勵政策,積極鼓勵大量的人才投入到旅游開發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完善相關的科學理論指導,形成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
(四)創造新的開發模式
固有的開發模式,不僅使得旅游者產生審美疲勞,還會造成大同小異的景點展示,不能充分體現歷史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內涵、藝術價值。要在創新中延續歷史文化遺產在旅游開發中的生命力,以撒拉族民族文化的旅游開發為例:借鑒“賀州客家文化生態博物館”的成功經驗,撒拉族民族建立了撒拉族生態博物館。撒拉族生態博物館是以不改變任何原有事物的原貌特征,進行原汁原味地展示。撒拉族生態博物館留存了以整個鎮子為基礎的古建筑籬笆木樓、特色服飾六牙子帽、纏頭巾和互道“色蘭”(安寧的意思)問安、男孩“割禮”、女孩“蓋頭”等古風俗。旅游者進入撒拉族生態博物館,可以親身體驗撒拉族原有的民族習俗,深刻感受到撒拉族的民族文化特色。
(五)堅持道德底線和開發原則
歷史文化遺產是每個國家珍貴的文化瑰寶,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逆轉性,所以,在旅游業開發建設過程中,要切實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資源,堅守道德底線,不可為了一時的商業利益做出破壞歷史文化遺產的行為;要堅守保護性、特色性、原真性、參與性、文化性原則,科學有效地做好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
六、結語
對于旅游開發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我們應該保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其中的艱難險阻,并且堅持保護性、特色性、原真性、參與性、文化性原則。對于旅游開發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通過建立科學系統的理論體系,創新開發模式,歷史文化遺產定會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在挑戰與機遇并行的時代里,我們要大力傳承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讓歷史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散發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參考文獻:
[1]劉建平,陳姣鳳,林龍飛.論旅游開發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07(3):65-69.
[2]張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J].現代商貿工業,2010(7):94.
[3]高擁軍.談經濟發展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9):392.
(作者單位 河南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