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丹
【摘要】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賴于教學過程的不斷優化。而古詩詞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一直以來的重點和難點內容,更是需要教師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豐富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古詩詞學習水平的提升。因此,依據從教經驗,談一談應該怎樣做好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關鍵詞】古詩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古詩詞是中文當中獨有的一種文體,從當前可以接觸到的古詩詞內容來看,這些古詩詞大多歷經了千百年的沉淀,記載著古代詩人和文學家思想內涵的精華。同時,古詩詞中還蘊含著十分深刻的文學內涵,無論是字詞的推敲還是句子的編排,都可以作為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優秀范本。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的古詩詞教學不但可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而且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古詩詞的具體內容以及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
一、背景解讀,引導初步分析
古詩詞的類型十分豐富,無論是敘事詩、邊塞詩、送別詩,還是抒情詩、詠物詩、懷古詩,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內涵,而古詩詞作為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一種產物,每一種類型的詩詞又有其特定的誕生背景。換句話說,每一首詩都是作者由于某一事件或者某種經歷有感而發的。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初步體會詩詞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講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古詩詞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清平樂·村居》這一節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簡單閱讀了這首詞,學生比較直觀地發現,這首詞中的內容主要是在描寫寧靜、美好的鄉村生活。接著,我簡單地給學生講解了這首詞的創作背景:這首詞創作于辛棄疾閑居帶湖時期。當時,辛棄疾生活的宋朝一直受到北方金國的侵略,而辛棄疾一直主張抗金。但是,他的這種想法一直沒有得到當權者的采納,所以辛棄疾在43歲以后,一直沒有得到重用,以至于他在信州閑居長達20年。此時,辛棄疾的理想已經破滅,這也使得辛棄疾從此隱居于農村當中,并創作了大量的詩詞,而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最終,通過詩詞背景的講解,使學生初步體會到這首詞中蘊含的愛國之情以及報國無門的惆悵。
二、創設情境,營造課堂氛圍
正如前文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的難點,而這也對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為了保障古詩詞教學質量,教師應通過恰當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特點創設一些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可以使教學內容以一種更加直觀和生動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有效增加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進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回鄉偶書(其一)》這首詩的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組織學生進行了角色扮演的課堂游戲,而角色扮演就是創設教學情境的一種具體方式。首先,我給學生講解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賀知章在唐玄宗天寶三年辭去了朝廷的官職,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越州永興,這時,賀知章已經是一個86歲的老人了,而此時的他已經離開家鄉有50多年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賀知章寫下了這首詩。接著,我讓學生自愿報名參與了角色扮演,然后,我讓這些學生分別扮演詩中的老人和一群兒童,之后,我結合詩中的內容給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講解,我問:“同學們,如果讓你們自己離開家,你們會不會想家呢?”學生馬上異口同聲地回答:“會”,然后我繼續說:“那大家想一想,如果讓大家幾十年都不能回家,你們會是什么感覺呢?而這種感覺就是這首詩中作者表達出的一種感情。還有,如果有一天你正在和朋友玩游戲的時候碰到了一個非常奇怪的陌生老人,你會說什么做什么呢?”接著,我讓學生根據這一思路自主設計了對話的語言。最終,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對這首詩的內容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三、啟發聯想,促進深入理解
從古詩詞的內容來看,其語言都是十分凝練的,所以要想對詩詞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需要結合詩詞內容進行思考,以此來促進思維的發散。同時,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十分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中,學生的思考也應該是自主性的。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自主探究活動,當然,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完善,所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此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這樣一來,可以給學生指明正確的思考方向,從而有效保障學生自主探究的質量,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深入理解。
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合作探究。首先,根據學生在古詩詞學習水平、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實際表現,我把學生劃分成了幾個小組,然后,我給學生提出了以下一些問題:(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這個日子有什么特殊的內涵?(2)在九月九日這一天,作者此時身在何處?他此時的感覺是怎樣的?(3)當作者孤身一人的時候,他想到了什么?(4)當作者獨自登到高處時,他作何感想?(5)你還知道哪些有關于懷念家鄉的詩句?接著,我讓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了合作探究,而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學生對這首詩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再如,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教學中,我同樣組織學生進行了合作探究,劃分小組之后,我給學生提出了問題:(1)“故人”是什么意思?在這首詩中指的是誰?(2)“煙花”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為什么會用煙花來形容三月呢?還可以怎樣來形容三月?(3)揚州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地方,李白此時好像看到了揚州怎樣一番景象?(4)此時朋友要去揚州,作者的感覺是怎樣的?(5)當孟浩然的船離開之后,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不愿離去,他這時在望什么呢?(6)長江是重要的交通渠道,此時江上一定會有很多船,為什么在李白眼里卻是孤帆呢?最終,通過不斷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逐漸使學生的古詩詞法分析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四、聯系生活,靈活運用詩詞
在古詩詞教學中,詩詞內容理解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相關古詩詞才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具體應用場景,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相似的場景中更加自然地運用詩詞進行情感的表達。
《贈汪倫》是李白與朋友分別前所作的一首詩,詩中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李白和朋友之間真摯深厚的感情。于是,我在教學中告訴學生,這首詩是用來描寫友情的,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對自己最好的朋友來說這句話,以此來突顯我們和朋友的真摯友誼。最終,通過不斷的引導,逐漸使學生體會了古詩詞在生活當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采用更加恰當的方式來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優化每一個教學環節,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古詩詞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紹綨.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J].速讀,2018,(12) :155.
[2]劉敏.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語文課內外,2018,(36) :166.
[3]閆秀民.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現存問題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6)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