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麗影
(亳州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上升,但要真正走上世界舞臺中央,還需擴大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影響力。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長期發展戰略,在世界范圍內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一部分,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也將為中華優秀文化的世界性弘揚助一臂之力。為此,我國先后頒布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和《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綱要》和《意見》都提到“推動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1-2]這些政策的頒布皆是國家鼓勵和推進中醫藥文化“走出去”的有力措施。據此,筆者嘗試以亳州中醫藥文化為切入點,從傳播學視角深入分析中醫藥文化譯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途徑,以加快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進程,實現世界性弘揚。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認為,“傳播是人與人之間為了共享信息,建立共同意識以及協調行動的關系而進行的信息交流活動。”[3]因此,傳播是一種互動,是傳播者傳遞信息和受傳者接收信息的互動行為。作為一種特殊的互動行為,中醫藥文化的譯介不是單純的語言轉化,而是一種跨語際、跨文化的傳播行為。它既注重源語文化信息的傳遞,也更強調受傳者信息的接收效果,即源語文化的成功移植以及與目標語文化的深度交融。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4],中醫藥文化的譯介實質上是一種旨在文化移植和交融的跨語際、跨文化的信息傳播行為。因此,成功譯介中醫藥文化不僅在“譯”,更在于“介”,即基于“譯”的文化傳播與推廣。
在當前國家鼓勵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元素,中醫藥文化的對外譯介可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順利實施。但縱觀我國中醫藥文化的譯介現狀,依然存在諸多需深入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據此,筆者基于拉斯韋爾傳播模式,從“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和“譯介受眾”四個維度對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現狀進行深入探討。
作為中國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亳州中醫藥文化歷經千年傳承與發展已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主要包括以儒家、道家文化為精髓的中醫藥養生文化思想;以藥膳、藥酒、藥茶等實物為輔助的中醫藥養生文化;以中藥材種植為依托的中藥文化;以華佗創建的五禽戲為代表的行為文化;以中藥材市場為載體的藥商文化。在自身發展要求和國家戰略的引領下,亳州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海外傳播方面也存在諸多亟待突破的推廣“瓶頸”。[5]
1.譯介主體。翻譯不僅是雙語交際,更是一種跨語際、跨文化的傳播行為。作為實施傳播的第一要素,譯介主體是翻譯這一跨文化交流實踐活動的實施者,是決定文化譯介與傳播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其目的是通過翻譯再現源語文化,成功實現文化移植以及源語文化與目標語文化的深度融合[6],最終以國外受眾能接受的方式使其領悟和接受源語文化,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因此,中醫藥文化譯介主體既要精通英語,還要熟悉中醫的基本理論知識。同時,還要了解到中英兩種語言在語言、文化、思維方面存在許多差異。
目前,從事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的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對中醫基本理論和文化不甚了解的專業英語譯者,他們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但因缺乏對中醫藥文化的深入了解,造成在翻譯時因沒有領悟到中醫藥文化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而導致誤譯甚至漏譯等現象的發生。這一譯介群體主要包括本地高校從事翻譯教學的英語教師、組織機構翻譯人員以及對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感興趣的個體。另一類是英語功底不夠深厚的中醫工作者以及中藥行業人員,他們盡管已熟練掌握中醫基本理論,十分了解中醫藥文化,但因英語基礎不夠扎實,而導致譯文不夠地道,使國外受眾讀后不知所云,難以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深諳中醫藥文化又具有良好翻譯功底的高層次譯介主體匱乏,不夠多元化等問題的存在極大地阻礙了亳州中醫藥文化的海外傳播和創新性發展。
2.譯介內容。譯介內容主要涉及到翻譯內容的選擇,策略的選用以及要遵循的原則等問題。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中體現中醫藥本質與特色的內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器物形象及外在的行為規范等各種元素的總和,[7]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中醫藥文化體系。若將整個體系的全部內容不加選擇地全盤對外譯介和傳播,既不現實也不合理,在譯介內容的選擇上應擇其精華,充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外,譯者若想譯介內容既能體現中醫藥文化的民族特色,又能兼顧譯介受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狀況使其樂于接受,在翻譯時還要遵循一定的翻譯原則[8],采用靈活的翻譯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突破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更好地向國外受眾傳播中醫藥文化,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從筆者搜集到的翻譯資料來看,目前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如通過瀏覽一些中藥企業的英文網站發現,網站展示內容多是有關其企業和產品的介紹,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內容較為匱乏,語言層面和文化層面均存在誤譯現象,尤其是譯文中針對一些中醫文化負載詞的處理因沒有采取恰當的翻譯策略而導致亂譯和漏譯等不規范現象時有發生,可讀性較差,起不到良好的對外傳播效果。如對華佗創建的“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和姿態進行肢體活動的一種健身術)”[9]這一亳州中醫藥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就有“five-animal exercise”、“five-animal play”等多種錯誤譯法。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出有關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內容沒有真正做到深入文化內涵和體現中醫藥文化獨特的民族特色。
3.譯介途徑。譯介途徑是譯介傳播行為得以實現的工具和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播途徑已由單向傳播的傳統媒體轉向以互聯網、智能手機為載體進行多維度傳播的新興媒體。新興媒體因其傳播形式多樣、互動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而在現代信息傳播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作為現代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新興媒體在優化中醫藥文化譯介途徑方面同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成為中醫藥文化對外譯介與傳播的強大推動力。
據調查,亳州市在中醫藥文化的譯介與傳播方面盡管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主要還是以藥博會英文宣傳手冊、中藥博物館介紹手冊等形式呈現,途徑較為單一。亳州市政府門戶網站及各中藥企業的英文網站雖有涉及中醫藥文化的相關信息,但所展示的內容不夠全面也不夠系統深入,因而訪問量較少,無法起到應有的宣傳作用。在中醫藥發展日趨國際化的時代背景下,對外譯介與傳播“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途徑不夠多元化,無形之中會削弱亳州中醫藥文化的對外傳播能力,進而影響其走向國際化的進程。
4.譯介受眾。譯介受眾是譯介行為的接受者。處于譯介鏈終端的譯介受眾是文化信息傳遞的目的地,其在整個譯介行為過程中接收和傳播信息的作用不容小覷。由于生活在不同的語言、文化和地理環境中,譯介受眾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以及對信息內容的興趣、需求也會互不相同。因此,在譯介過程中,譯介主體應以譯介受眾的信息需求為出發點,充分考慮到語言文化差異,同時兼顧譯介受眾的認知狀況,才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沈蘇儒認為,對外傳播的受眾有直接受眾和間接受眾之分[10]。同樣,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受眾也有直接受眾和間接受眾之分。直接受眾是指曾親臨亳州的外國群體,這一群體主要包括每年參加國際(亳州) 中醫藥博覽會的國外專家、中醫藥代表、世界各國和地區中醫藥團體成員以及國外游客。間接受眾是指沒有到過亳州,但卻經由直接受眾或其他各種不同途徑接觸過亳州中醫藥文化的國外群體,這一部分人群主要包括對中醫藥以及相關文化感興趣的專家學者以及普通國外民眾。從數量說,當然是后者大于前者,從重要性上說,則是前者大于后者。因此,若想提高亳州中醫藥文化的對外譯介與傳播效果,必須做到直接受眾和間接受眾兼顧,兩者并重。
5.譯介效果。譯介效果即翻譯與傳播行為產生的效果或影響力,是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和譯介受眾四個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任何一個要素的不協調發展,都可以形成譯介與傳播過程中的“瓶頸”。如果譯介內容傳遞的信息不為譯介受眾所理解和接受,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沒有收到預期的譯介效果,那就失去了譯介的意義。因此,在亳州中醫藥文化對外譯介的過程中,只有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和譯介受眾四個要素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譯介效果。
基于以上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現狀的深入分析,本文分別從譯介主體、譯介內容和譯介途徑三個方面提出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模式的優化途徑,以提升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與傳播效果。
1.從譯介主體上說,建立多元化、高層次翻譯人才隊伍。著名翻譯家黃友義認為,“沒有翻譯,談中國文化走出去,談提高軟實力就是句空話”。[11]作為翻譯這一行為的實施者,翻譯人員是文化譯介與傳播的重要力量。其翻譯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文化譯介與傳播的效果。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組成部分,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與傳播同樣亟需建立一支多元化、高層次的翻譯人才隊伍。
多元化、高層次翻譯人才隊伍的培養需政府、組織機構和個人多方協作,協同推進。首先,亳州市政府作為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頂層設計者,應積極為亳州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傳播采取有力措施,如以每年9 月9 日舉辦的中藥博覽會為平臺邀請國內外對中醫藥文化頗有研究的專家學者齊聚亳州,對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與傳播展開學術交流和研討。這一措施既可以提高亳州中醫藥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又可為亳州本地從事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工作的翻譯人員和中醫藥工作者提供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其次,一些組織機構應積極響應國家和本地政府的號召,加強對翻譯人才隊伍的培養。如亳州本地高校一方面可積極聯絡國外高校展開學術交流和聯合培養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人才,并形成合作機制;另一方面,加強對本校中醫藥文化譯介與傳播人才后備力量的培養,培養既精通外語又精通中醫的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復合型人才。
2.從譯介內容上說,科學選取譯介內容和翻譯策略。隨著國家出臺政策將中醫藥的海外傳播納入國家長期發展戰略,中醫藥文化的譯介與傳播也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在此背景下,中醫藥文化譯介內容的選取應慎之又慎,所選取的內容不僅要能夠很好地彰顯中醫藥文化的魅力,也應該有利于國家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以及國家形象的塑造。作為中國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與傳播也應與國家發展相適應,在譯介內容的選取上,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策略性地翻譯和傳播適合提升國家形象和利于促進亳州中醫藥產業發展的亳州中醫藥文化。
在對外譯介中醫藥文化的過程中,譯者應意識到中醫英語翻譯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翻譯,具有其自身明顯的獨特性,從語言文化到醫術醫理存在許多不同之處。在進行翻譯時,要靈活采用翻譯策略。若要譯介內容既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質,又使其更貼近海外受眾的接受度,做到民族性和海外受眾的可接受性兩者兼顧,譯者可采用異化與歸化相結合的翻譯策略。如在翻譯華佗創制的屠蘇酒(一種由大黃、白術、桔梗等中藥入酒中浸制而成的養生藥酒)[13]時,可采用異化策略,以音譯加注釋法將其譯為“tusu spirits(A kind of health medicine spirits made by soaking rhubarb,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platycodon grandiflorum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spirits)”該譯法既保留中醫藥文化的特色,又易于國外受眾理解。恰當的翻譯策略將會使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內容更加規范統一,更利于對外傳播和推廣,從而使亳州中醫藥文化更加自信地“面向外來”并“走向外來”。
3.從譯介途徑上說,構建多維度、立體化的譯介途徑。首先,亳州市可從政府層面組織和引導各大主流媒體設立較為系統的中醫藥文化專欄,要求政府及各中藥企業英文門戶網站充實中醫藥文化相關信息,政府也可出資創作和拍攝一批展示亳州中醫藥文化的宣傳片或專題紀錄片,并借助海外媒體對亳州中醫藥文化加以宣傳推廣。其次,亳州本地中藥企業和民間中醫藥文化愛好者可以自媒體人身份借助微信、微博國際版以及國外知名網絡社交平臺如Facebook 和Twitter 等新興媒體積極對外傳播中醫藥文化,民間中醫藥文化愛好者還可以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海外傳播成功案例李子柒為榜樣,精心設計和錄制亳州中醫藥文化相關短視頻,并借助YouTube 這一全球最大短視頻分享網站,以短視頻的形式宣傳和推廣亳州中醫藥文化,吸引全世界中醫藥文化愛好者了解和認同亳州中醫藥文化。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新興媒體的輔助下,用戶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傳播者,他們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可以評論、點贊或轉發的方式將信息再次傳播[12]。從這個角度上說,新興媒體在擴大亳州中醫藥文化海外受眾范圍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
當前,我國中醫藥文化的海外傳播已進入歷史新紀元,將亳州醫藥文化推介出去,一方面可助推亳州中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亳州建設“世界中醫藥之都”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可促進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的廣泛推廣,助力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本研究從傳播學視角對亳州中醫藥文化的譯介現狀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模式的優化途徑。冀望本研究為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的亳州中醫藥文化譯介與傳播研究提供有效的借鑒與參考,以加快其國際傳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