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工程造價是指根據施工圖設計參與編制和審批工程結算成本文件的成本管理。這種施工成本管理方式不適合建筑企業的發展。在PPP模式下,施工企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如投資者、經營者、施工企業、設計單位等,施工企業需要管理和控制項目、預期投資和實際投資的各個階段。
關鍵詞:PPP模式;建筑企業;工程造價;控制管理
近年來,PPP模式的應用為公益項目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PPP模式與傳統的總承包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項目過程管理的重點也有很大的不同。項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也是如此。不管什么樣的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一定會有風險。為了規避這些風險,管理者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控制機制,而良好的項目成本管理是該機制順利建立的基礎。項目成本管理是PPP項目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和發展效率最大化的重要保證。在PPP模式下,建筑企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與傳統的建筑項目相比,建筑企業在投資建設時,會提前參與PPP項目,其角色也從簡單的建設者轉變為多重身份。
一、PPP項目模式發展現狀分析
基于建設項目本身的特點,提出了問題和建議的全過程成本管理建設項目PPP模式,總結了整個過程成本管理的具體內容和PPP模式控制建設項目,從而實現整個過程PPP模式下的成本管理和資金的有效使用。在PPP模式下,建筑企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建筑承包商變成了潛在的社會投資者。在這種背景下,項目成本管理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實現全過程的動態成本控制。本文結合相關實踐經驗,闡述了PPP模式成本管理的風險,并提出了社會投資者在PPP項目中的成本控制措施,以期為相關項目提供參考。
近年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增長,建設項目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型建設項目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PPP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項目。其本質是一種合作關系。它強調政府和社會資本在具體項目建設和運營中的權利和義務。施工經驗、質量、工期要求高,施工企業機會多。PPP模式不僅解決了許多項目的融資問題,而且使一些傳統模式下無法實施的項目得以實施,從而使建筑企業擁有更大的業務量。同時,建筑企業的角色將由原來的施工總承包、運營維護服務商轉變為投資商,經營范圍將由原來單一的建筑施工利潤和低倍數的投資收益結構轉變為建筑施工利潤,運營維護服務收入。由于PPP項目投資規模巨大,金融資本合作將成為建筑企業參與PPP項目的主流方式。金融資本作為項目的主要投資者,承擔著項目的投融資風險。施工企業作為項目的施工方,應承擔項目建設帶來的風險,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承擔自身風險,分別取得相應的投資回報和項目建設效益。施工企業作為項目成本管理的主體,應不斷創新發展,實現動態成本控制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二、建筑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所面臨的問題
(一)建設效益實現與投資成本控制的矛盾
建筑公司將作為建筑商和投資者參與PPP項目。從施工方的角度出發,在工程施工中,需要考慮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工程周期、成本控制等問題。壓力很大,施工利潤很難實現。從投資者的角度出發,要盡可能降低成本控制,以最低的價格實現項目的合理建設。針對這種情況,施工企業需要在投資成本和施工利潤之間取得平衡,以促進項目的發展。
(二)投資者企業利益與項目利益的矛盾
一般來說,投資者的企業收益與項目收益基本相同,但從建筑企業參與建設投資項目的角度來看,具體問題需要分階段分析。在PPP模式下,項目的生命周期一般較長,使得項目后期的利潤分配效率較低。此外,如果在建設過程中降低成本,整個項目的收入水平可能會提高。但是,它對建筑企業的短期收益有一定的影響。建筑企業投資收益水平沒有明顯提高。
(三)缺乏對綜合成本的考慮
在傳統的工程造價中,施工企業作為建設者,只需要考慮更多的技術問題,如如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程,如何不超過階段預測成本,如何滿足需方的要求等。施工期間無需考慮項目成本、企業投資階段和維護成本。
(四)缺乏相關意識和合理理解
到目前為止,成本管理控制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最常見的成本管理模式,但這種模式并沒有真正的在員工中實施。大多數員工通常都知道公司有這樣的管理層,但他們不知道該怎么做。公司高層通常認為項目個人可以控制成本,但項目經理認為成本控制是公司高層的事情,導致項目成本高,質量差。
(五)相關的管理和控制方法不科學。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套或一套與工程造價相關的制度,導致許多企業對工程造價管理不科學。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財務部。到目前為止,很多企業都做了一些成本核算,但這種方法只是事后控制,這充分反映出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還不夠完善。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質量成本和工期。此外,施工質量不合格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造價的增加。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一些企業會用劣質產品代替原來的高質量產品。雖然節省了一些成本,但是如果在后續的檢驗中發現不合格的零件,整個項目就會關閉,這將嚴重影響企業的利潤。最后,相關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無法很好的控制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如果相關人員不能很好地把握這一環節,就會造成項目成本的浪費,損害企業的利益。
三、PPP模式下建筑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的建議
(一)主動控制與循環控制相結合
在PPP模式下,項目成本的主動控制具有兩層含義。第一個意思是從投資決策上控制建設項目,參與項目設計、合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決策,這對各個環節都有一定的影響。二是能夠根據各階段有效控制成本文件,準確掌握關鍵文件的成本因素,保持成本,根據施工實際情況控制成本,降低施工成本,達到高質量的施工要求。階段控制是在成本管理的主要節點上對成本進行估計和計算。此外,由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再加上土地征用等各種因素,作為潛在的投資者,建筑企業需要積極參與項目成本和政府審批程序。因此,政府可以考慮市場情況,適當放寬預估,爭取大量資金,保證后期建設的順利實施。
(二)提高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水平
同時開展相關工作的建設項目,必須不斷加強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確保材料和技術人員在整個施工過程,并提供某些數據對未來成本管理的支持。同時,有必要引入一些PPP項目管理方案,做好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通過實地調研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有利于提高信息中心的整體水平。
(三)控制建筑材料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必須對施工材料進行控制,因為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在采購材料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選材原則和材料配比原則。在成本控制的同時,必須保證材料的質量,必須保證施工的經濟性和可行性,不能在忽視質量問題的同時降低成本,從而趕上工期。
四、結語
PPP模式下的項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意義重大。這種模式的使用使得對管理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施工企業也需要不斷更新參與成本管理的理念。根據施工企業項目的多重身份,參與項目的各個階段,積極控制,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充分發揮其在施工和設計方面的優勢,實現項目需要投資者和施工方的收益。在此基礎上,合理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的節約工程建設中的資源使用。在項目的各個階段,靈活運用PPP模式有效的控制了整個項目的成本,對于提高建設資金的投資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企業需要注意該模型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可見,對項目建設的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控制,不僅可以降低項目成本,還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程.PPP項目模式下建筑企業的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J].科技與創新,2019(01):112-113.
作者簡介:
丁浩逸(1999—),男,漢族,湖南株洲,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