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裕
摘 要:《Android程序設計》是一門對動手實踐能力要求很強、技術更新迭代非常快速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軟件編程能力、使用開發工具解決問題能力等為目標。本文是在對Android操作系統開展教學改革和探索過程中,圍繞如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展開討論,目的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開發能力。
1引言
《Android程序設計》是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開設的一門軟件開發課程。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Android系統基本理論和概念、開發環境安裝、用戶界面開發、四大組件、數據存儲等技術。
在本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學生進行編程實戰的能力不足,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而缺乏學習的主管能動性等,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2 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理論教學仍然以傳播知識為目標,因此講授方式仍然按照概念、原理、關鍵代碼講解的步驟執行。這種教學方式存在以下問題:學生不清楚學習本知識點的目的以及常見應用場景,無法引起學生學習該知識點的興趣;各個知識點是獨立分散的,無法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思維導圖,不利于學生從邏輯上理解和掌握課程的整體脈絡;上課使用的案例往往比較簡單,學生很難對應到真正的項目開發場景,使得各知識點與項目開發實戰分離,不利于培養學生實際項目開發能力。
2.2課程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實驗教學中,通常每個小實驗對應一個知識點,難度較低,與實際項目脫節,各個小實驗之間沒有關聯性。這種實驗安排的方式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實驗內容無法涵蓋所有關鍵知識點,使得學生對遺漏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夠;小實驗的難度太低,學生只是對相應知識點有所了解,卻無法與實際項目開發聯系起來,在進行項目實戰時仍不知從何下手;實驗內容較簡單,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的 bug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2.3學生編程能力
學生動手編程能力較弱。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在 Android 應用開發這門課上才存在,而是在所有的編程類課程學習中都普遍存在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首先,除了極個別對技術懷有熱情的學生外,絕大多數學生對編程技術不感興趣。盡管老師在課堂設計中盡可能以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切入,但是很多同學并沒有對編程產生足夠的興趣;其次,現在的學生基本上不會在課前預習功課,更不會在課前先把教材中的代碼敲一遍,這樣就導致學生代碼量不足,就會明顯在課堂上跟不上節奏,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知識點都沒有學會,也就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熱情,編程能力自然就一直得不到提高。
2.4 理論與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沖突問題。要讓學生對 Android 開發有全面的整體性的理解與把握,就不可避免地對 Android 技術的理論內容進行講解;但同時,Android 開發本身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如何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在有限的課時內,既能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又不影響實踐的時間,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非常重要的[2]。
2.5 課堂案例
教師在課堂上所演示的課堂案例基本是針對于每堂課的特定知識點,各個案例之間缺乏組織與聯系,缺乏綜合性。這一點對于教師或是學生都是感受最為深刻的。由于教師備課的充分程度不足,或是缺乏足夠的案例積累,短時間內不足以形成系統的綜合性案例,只能以分散的知識點為主要著眼點,為單個或幾個知識點設計案例。這樣的做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學習完本門課程之后,只會設計一些簡單初級的應用程序,而對于綜合性強、包含較多知識點的小項目則是無從下手,未能達到Android移動應用開發的項目。
3 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3.1 理論教學改革
重新組織教學內容,按照“項目案例教學法”進行理論教學。項目案例教學法的主旨是:以項目案例驅動教學,針對關鍵知識點,從實際項目中提取相關案例,讓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項目應用場景有直觀的認識,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項目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如下:項目案例演示:先演示相關項目案例,讓學生對應用場景有清晰的了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2)相關概念和原理講解:針對該案例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概念和原理講解,讓學生有更深入的認識;講解案例代碼:結合原理對關鍵代碼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知道如何應用;4)調試糾錯:針對常出現的bug進行演示、分析和解決,讓學社會功能在回到如何應對和解決問題;5)回顧總結:總結以上內容,引出后續課程內容。[3]
在進行課程準備時,不要只依賴教材內容,通過觀看新產品技術發布會、瓦格納上調研實時跟進技術框架的更新迭代,將其加入教學內容當中來。
3.2實踐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盡可能鼓勵更多的學生進行 Android 作品開發。有些項目可能一人無法獨立完成,需要一個團隊合作。將所有知識點講解之后,就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組。每組會分到幾個項目,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項目去完成。老師需要將每一個項目的知識點和設計出來的相關應用技術寫成文檔告知學生。學生自行分組討論需要項目的模塊功能,他們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發。老師跟蹤每組完成的進度,做相應的技術指導。需要注意的是,在本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負責的模塊,還必須掌握本項目所涉及到的全部知識點。[4]
3.3 綜合性案例
整合綜合性案例或項目。根據梳理出來的課程教學重點和課程實踐性強、更新快的特點,再結合學生對前導課程的掌握程度和近幾年 Android 開發的熱點,挑選出包含知識點較為豐富的案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擴展,盡可能多的包含實際開發熱點技術,從而形成綜合性案例。
3.4 教學方法
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可以借鑒實際公司項目開發團隊模式,將傳統以幾人為一組的實踐教學分組模式改為二級分組模式。各組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激勵,使學生在實踐教學和課余實踐練習過程中,加強團隊協作,體驗更貼近公式模式的項目開發過程。學生學習掌握情況不會完全協調統一,長期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學生降低學習興趣,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需要將教學內容與模式進行分層,將教學項目功能模塊按照基本模塊和進階模塊進行劃分,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嘗試探索并設計添加自主模塊,這樣可以使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的不同,追求更高的學習目標,進一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2]。
4 結語
《Android 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教學內容多,學習任務重。采取以上措施,使學生掌握入門級的 Android 開發技術,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水平。根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方案,采用項目實踐教學打牢學生職業發展基礎,切實提高學生開發能力,為學生順利走上 Android 應用開發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分別從多個方面分析了《Android程序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以增加學生學習動力,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凌.以能力為導向的高職《Android應用開發》課程改革探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3):98-100
[2]楊俊成,李淑霞.以興趣為導向的“Android程序設計”課程改革.微型電腦應用,2017,33(5):69-71
[3]李學鋒.“新工科”理念下的Android應用開發課程建設探索.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3):128-129
[4]胡光永.移動應用開發新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軟件工程,2017, 20(12):54-56
[5]朱艷平.應用型本科軟件開發類課程分析——以“Android移動開發技術”為例.無線互聯科技,2018,9(1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