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安 程書錦 劉山河
摘要:目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發展迅速,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突飛猛進。我國的各行各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致使各企業的管理階層對于企業的投資風險管理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并且大部分企業均建立了抵御經濟風險的內部控制系統,但是多數企業在實際的投資風險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方法。主要根據企業投資管理的實際情況,以投資管理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入手,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主要的企業管理應對策略,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力量。
關鍵詞:企業投資;風險防范;控制措施探究
引言
一直以來,風險投資在世界經濟發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說影響也愈加顯著。風險投資作為一種動態的投資與創業過程,在實際操盤過程中,必須要適應當時的經濟與商業環境,并隨時因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無論是最初投資機構設立時的組織構架,還是投資的目標與策略,亦或是投資后企業參與投資管理的程度,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對企業技術創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想要深入的剖析風險投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激勵效應,不僅要從企業的資金鏈、發展需求、技術要求等角度考慮,還需要深入了解風險投資的組織架構、投資策略等一些細微的方面進行考量,不同風險投資的微觀機制不同,對企業技術創新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當下企業投資的風險分析
(一)相關政策的影響
就目前我國的市場形勢而言,政府的扶持力度正在日益增強,尤其是對于中小型企業的政策扶持,依舊是有關部門所重視的關鍵點。但由于我國的扶持政策尚未形成統一的體系,因此許多企業的融資渠道仍呈現出單一的弊端,這對于間接投資或是直接投資都是相當不利的,而中小企業的融資金額受發展因素的影響,因其自身的資金儲備不足而只能選擇一些投入偏少、收益偏低的項目,故中小型企業投資的限制因素也較多。天然氣行業中的企業類型或大或小,并且其股權結構有不完善之處,都會對投資狀況造成影響。近年來為推動市場的健康發展,我國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調控政策來指引市場發展的方向與路徑,但企業的經營活動也會受其規模的影響,繼而造成投資風險的不同。
(二)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
部分企業的資本結構并不能夠完全趨于合理化,還有許多企業正處于不斷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因此進一步完善企業的資本結構,有利于該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天然氣總體來說屬于社會生產及人們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基于這一特性,企業的發展更需要注重利潤及資本的均衡,才能使其分配結構更加科學化、合理化。但企業的股權結構往往與普通企業大致相同,并且股權形式較為簡單,所存留的收益較少,若在運營期間,利潤與資本分配不夠均衡,那么企業的資金累積就會出現斷檔,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必然會帶來風險隱患。另外,企業的對外投資行為一旦失敗,或是資本遭受到市場因素的沖擊,那么企業自身的抵御風險防線將會功虧一簣,繼而引發更大的投資風險與財務危機。
二、企業投資風險防范的控制措施
(一)基于投資者視角
風險投資往往意味著高風險與高收益,對于投資者來說,由于投資項目本身具有很高的風險,投資者在力求高收益的同時必須要對投資對象進行全面、精準、嚴苛的考察,投資對象是否具有可投資性、可成長性,在市場中的發展潛力如何,這都將會是投資者考察的重點。而這種考察也可以看作是對被投資企業的一種激勵,要知道資本永遠是以追逐利益為目標的,風險投資也是如此。因而,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中能夠得到資本青睞的往往是極少數人,這就意味著只有在企業足夠優秀、足夠突出的情況下才能獲得資本方資金的支持,在這種良性競爭的激勵下,企業想要獲得投資者的青睞與資金的支持,必然要不斷地推動企業向前發展,不斷推陳出新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據大量數據以及案例顯示,創新創業企業在初期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無法實現盈利的,甚至是呈現虧損的狀態,失敗的概率也是十分高,投資風險極大。因此,想要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只有企業通過不斷摸索市場發展規律,自身形成生產規模,同時制定有開拓性、創新性的戰略目標,加大企業技術的投入,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形成獨具特色的成長性項目,并且有足夠的實證證明項目的可投資性、可行性以及可盈利性,才能夠吸引投資者的目光。比如,阿里巴巴就是風險投資業的經典案例,初創期的阿里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遇到過很多瓶頸,在尋求投資的初期,馬云也是屢屢碰壁,但是為什么之后他能夠成為風險投資市場中的資本神話,正是馬云將阿里不斷的推陳出新,用行動證明了自身的價值。時代在不斷的變化,風險投資的方式也在改變,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為風險投資披上了一層華麗的衣衫,以前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對稱,許多投資者在投資中畏首畏尾,但如今,任何信息都是公開化、透明化的,這也為風險投資的投資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選擇。
(二)優化企業內部的投資
企業由于企業的規模限制,常在投資過程中用大筆的資金進行單獨項目的投資建設,這種投資方式能夠在過程中收獲較多的利益,并且具有一定的主動權,但其抵抗風險的能力與所承擔的風險卻無法規劃,因此企業在參與市場投資時,應對資金建設進行充分的考慮。有些情況下并不能單純考慮資金的擴大化,而是要通過多個項目的組合投資來彌補其他項目的虧損狀況,多個方面綜合的考慮才能減少企業的投資風險,使企業內部的資本結構得以合理的優化。許多企業的內部資本結構并不夠科學化,其籌資渠道較為單一,且財務風險也相對較高,因此企業對資金流入的渠道可進行適當的擴充,以便于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的地位,這就需要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對投資進行預先的風險評估工作。企業對于即將參與投資的項目要進行科學論證,并細化于投資的各階段預算,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在投資過程中所需承擔的市場風險。
結語
對企業風險投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一探究,并對其財務管理以及投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風險問題,采用合理規劃資金的使用、加強財務預警能力、有效的財務分析以及強化對外投資的調研論證和實施預算管理等相關規范性措施,為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提供一定的幫助,整體推動企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黎文靖,鄭曼妮.實質性創新還是策略性創新——宏觀產業政策對微觀企業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