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功
摘 要:在當前教育理念下,創客教育已經成為教育行業全新的教育模式。如今,隨著計算機課程重要性的日漸凸顯,在教學中利用創客空間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強化測評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內容。內容研究的重點是分析在創客空間下,如何測評和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思維。
關鍵詞:創客空間;計算思維;措施
隨著創客運動與教育的融合,正在逐漸改變傳統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于是創客教育應運而生。創客教育所推行的理念是強化知識分享、構建團隊合作、重視行動并且注重將教育工作與科技手段相結合,對養成學生跨學科創新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一、構建三維型智慧師資
創客教育是從社會中演變而來,所以創客教育最終將會服務于社會。在創客教育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培訓、宣講等各種措施,為學校課堂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讓教師與學科特點相結合,逐漸形成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學習興趣相結合的教育特色。在幫助學生和教師扭轉學習和教育態度,穩步推動教育工作發展等環節具有積極的作用。例如,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可以通過對教師進行系統性的創客教育培訓,帶領教師參觀優秀創客教育基地,培養和提升老師的創客教育觀點。另外,也可以引導國內外優秀的創客教育工作者為學生開展創客知識講座,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到創客教育對自己所產生的學習推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
二、開展具有創新性和拓展性的課程
學校的場地和設備能夠為建立三維智慧型師資團隊提供基礎,所以在創客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并以教師團隊為基礎,積極拓展課程內容。
1.以設計開發模塊化趣味編程拓展性課程
編程教學向來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內容,學生在理解與接受時相對較難,對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產生不良影響。在課程當中深入創客教育理念,通過利用趣味編程軟件,如App Inventor,與學生學習特點相結合,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模型,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學生創作的作品進行美化,讓學生形成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以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為基礎,設計和研究學習課程包,讓學生通過小游戲、群發短信、設計魔術表演和猜謎語等方式快速融入學習情境當中,幫助學生展開學習。
2.完成三維空間模型仿真系列拓展性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工作
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完成三維模型的提煉,并且將其應用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以ITtools3信息技術教學輔助平臺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學習課時,讓學生對三維仿真場景進行學習,編寫相應的程序。此后再完成對模擬程序的調試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通過教學活動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抽象化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通過三維仿真平臺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究,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構建任務場景,提升對問題的靈活應用能力。
3.開發設計具有創意性的電子創客作品拓展性課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首先明確研究的主題;其次將每個人的意見進行匯總形成小組意見;再次鼓勵小組展開自主探究,通過協作交流的方式獲得主題探究的結果。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完成問題的探究工作。
三、打造全方位創客教育活動
創客教育最為核心的思想是分享與開放。在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創客教育要積極組織開展創客培訓活動、創客交流活動、科技節展演以及創客公開課等,為學校的師生營造良好的創客活動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創客交流活動中積極融入,學習知識,提升能力。教育部門可以為學校的教育工作提供條件,如每年組織舉辦一次創客培訓活動,鼓勵全員參與。通過大學教授講座、企業師資培訓的措施,讓創客真正融入教學當中。鼓勵教師參與創客培訓活動,完成市級公開課的開發與設計,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策略,充分調動大學教授、社會創客企業的力量與校內師資相結合的積極性,讓學校教師更加清楚和充分地了解創客教育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客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漸養成良好的計算思維。鼓勵學生參與到市級、區級等科技展演當中,通過作品展示,推動學生的能力養成,幫助學生快速形成綜合能力。
四、結語
創客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當代教學工作中具有推行的意義和落實的必要性。如今,加快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若是在教學工作中融入創客教育理念,則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的核心素養養成,幫助學生提升計算思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課程。
參考文獻:
[1]周延濱.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創客社團實踐探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3):68-69,72.
[2]甘靜嫻,芮正云.“雙創”時代高校創客空間的復雜適應系統分析及優化策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14):91-92.
[3]鄢蓉.“創客空間”運動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2018(19):216-217.
注:本文系2018年宿遷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中學創客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課題編號:SQ2018GHlx138)成果之一。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