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義英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中小學教育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小學需要對教學管理方法做出一定調整與改革。但就目前情況而言,中小學教學管理中依舊存在較多問題需要解決,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中小學教育。對此,分析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對策。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管理問題;應對措施
中小學教育管理在新時期的發展環境下,應堅持開創新的局面,全面分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在進行改革時應立足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同時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充分融合,在多方面實現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良好發展。
一、做好學校定位
傳統的管理工作中忽略了學校定位問題,導致學校缺乏自身特色與生命力。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線,并帶動管理工作向著良好方向發展。同時,學校定位是重要的環節之一,能夠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并以此制定自身后續的發展戰略。只有學校明確發展目標,才能有計劃地開展各項工作,降低工作盲目性。因此,學校應精準明確自身定位。首先,學校需要開展戰略分析,綜合分析學校內外部環境,進行整合。在此過程中,學校應注重三個方面:一是把握社會需要;二是結合學校自身辦學條件;三是遵循客觀的教育規律。學校應以這三點為基礎,對自身做出定位,并綜合分析學校面臨的優劣勢以及機遇與挑戰,在此過程中尋找管理突破口。其次,學校應梳理辦學理念,制定良好的發展規劃,以此指導教師開展學校各項工作。最后,學校應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將其貫穿在學校后續發展的各個環節,不斷促進學校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實施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在開展過程中盡管被多次提及,但常常流于形式,并未將其落到實處。其根本原因在于,學校教育管理長期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導致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受到限制,此種情況也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就實際情況而言,教師不僅需要管理學生,還處于被管理的狀態,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管理,就需要充分突出教師的管理地位,以此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使教師在管理過程中更加輕松;充分激發教師的管理意識,使其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各項決策中;不斷激發教師的潛能,以此提高中小學教育管理質量與效率。此外,學校想要實現高質量的管理工作,應使所有人共同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在合作中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不斷增強民主管理意識。在此過程中,學校需要積極與教師開展溝通,最大化傾聽教師的意見與建議,以此優化管理目標,并獲得教師的理解與認同,實現高效的教育管理。所謂民主管理,是不同思想互相碰撞與交流的過程,若教師不再受到傳統模式的限制,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工作,就能從根本上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實行“人本”管理
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育管理應秉承“以人為本”理念,時刻關注教師的成長發展,不斷培養教師、發現教師的專業化優勢,以此實現高效的教育管理。過去的教育管理中,學校忽略了對教師成長發展方面的關注,導致教師工作效率不高,長期發展會影響教育管理質量。針對此種情況,學校在進行教育管理時,應高度關注打造專業化隊伍的問題,采用發展性眼光,更加客觀地尊重每位教師的發展情況,結合教師實際問題為其制訂更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并結合時代要求,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管理者也會面臨諸多問題,這就需要學校不斷優化管理方法,采用有效的培養方式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為促進學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重建管理制度
學校教育管理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傳統的管理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的發展需求,甚至嚴重影響當下的發展進程,因此需要學校充分規劃管理制度,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在制定管理制度時,學校應充分突出“人本”思想,以此增強教師的發展信心,不斷鼓舞教師更快進步,使學校教育管理工作充滿活力與生機。在制訂計劃時需要注意兩方面:(1)應優化管理制度,制訂新的管理方案,使其充分符合新課改要求,并充分彰顯學校的管理思想,不斷規范教師的教育行為,發揮管理制度的重要功能。(2)應保持管理制度的彈性,應時刻結合時代發展變化與教學需求做出調整,不可限制教師的發展,應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以此提高中小學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分析了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中小學教育在后續的管理工作中,應高度關注管理制度與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將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不斷優化管理方法,及時解決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多種問題,為促進學生教育創新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春波.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亟待關注的問題及應對分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23(4):69-70.
[2]次旦.當前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亟待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外教育研究,2014(5):179-180.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