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任正君
“互聯網+教育”是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科技與教育領域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今年年初以來,線上教學成為中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順應時代要求,結合學生和學科特點,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實現網絡線上和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效銜接與融合。
一、線上教學的問題與困惑
1.學生學習有虛假化現象。部分學生不能堅持線上學習,老師看到學生在線,但實際上學生并沒有認真聽課,學習時間不夠就離線,退出直播玩手機。
2.教學效果和質量無法直觀地呈現。教師與學生不在同一個空間,無法真實面對面授課,學生參與課堂缺失。一方面體現在學生參與性不夠,師生交流互動方式單調。另一方面體現在情感缺失,教學中教師既看不到學生的動作、表情,也聽不到來自學生的聲音,主要是通過文字傳輸的方式進行交流,師生眼神交流、學生筆記等難以同時關注。
3.學生兩級分化現象嚴重。線上教學教師監管鞭長莫及,學生缺乏經歷探究發現的過程,只是記憶概念知識,或者進行疑難點的解答,缺乏深度學習,更因為個體學習習慣品質的差異導致學習效果各不相同。自主學習習慣好、自我管理能力強的學生學習效率極高;自主學習習慣差、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如果家長監督缺位的話,線上教學等于沒有教學。
4.教學任務難以落實。一部分家長確實沒有能力輔導孩子,或不能理解和領會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很多學生的作業不能在規定時間上交且數量不夠,給教師批改檢查帶來了巨大難度,很多時候老師在微信、QQ群反復提醒并催促學生交作業,依然效果不佳。已交作業無法辨別是學生自己寫的還是網上抄襲復制的。
5.個別家長不重視、不支持。學生成績較差或家庭條件限制等,導致個別學生無法參加或不愿意參加線上教學。
6.教學質量有待檢驗。有時網速的問題會造成信息不完整、卡頓的現象,導致教師無法掌控教學過程,當堂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教與學配合不緊密,不能同頻共振,影響了線上教學質量。
二、線上教學實踐運用的價值與意義
1.促進了師生教與學觀念的更新。師生利用線上平臺翻轉課堂和互動教學,繼續“古詩天天背”“名著閱讀打卡”和利用家校本完成作業等,充分利用網絡和課余時間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2.線上檢測后能夠馬上呈現錯誤原因及精準推送補充練習。傳統考試往往要過段時間才會公布結果,學生關注點在分數而不是錯誤點,容易淡化錯題的分析,而線上測試可以彌補這些不足。
3.倡導推薦居家閱讀。每天線上名著閱讀打卡,學生上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配樂誦讀的視頻,老師點評,擇優在班級群播放,既可提升學生的語感和誦讀水平,也可形成競讀氛圍,最終養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和素養,拓寬學生語文學習視野。
4.多種方式向學生推送適合學情的各種學習資源。線上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推送精品課和大量學習資料,努力做到線上教學的每節課都是精品課,許多學生因此學會了邊看微課邊對課文做注釋筆記,反復看視頻回放直到理解為止。
5.學生逐漸學會了自己教自己。線上教學針對性推送學習內容和分享展示大量優秀作業、優秀學習筆記等,把“學”放到最大,學生通過對比、參照和模仿,學習借鑒別人的長處,不斷改變學法技巧,進而提升自主學習力,提高學習效率。
三、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效銜接的途徑和方法
1.對學生居家在線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評估和調研摸底。廣泛收集信息,了解學生在線上學習期間有效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在線學習調研情況有針對地調整教學內容和補學輔導,彌補線上教學只聽不做的缺陷。個性問題,特制學習菜單,鼓勵學生通過回看教學視頻、自主復習等方式解決線上教學疏漏;共性問題,白天可在學校輔導課逐步解決,晚間也可繼續利用釘釘線上答疑解惑。
2.總結線上教學,形成教學經驗。進行“學后反思”和“角色改變”,組織學生把零散行為梳理提煉成可供其他學生復制、直接使用的經驗模式。開展經驗推廣交流專題課,組織優秀學生用錄視頻或展示學習成果等形式介紹線上學習。捕捉可放大的經驗,延續線上學習的有效“學法”,從學科經驗維度去“撿”線上學習的“金子”。
3.積極實踐翻轉課堂。新課前在釘釘家校本布置預習,上傳預習課件和課文朗讀視頻等相關資料,助力學生線上預習,并提交預習作業,教師批閱歸納匯總后,可在第二天對學生的疑點、難點二次備課后在課堂上集中解決。養成自主預習和拓展學習的習慣,延伸課堂外學習空間,增加學習容量,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4.指導推進學生居家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堅持閱讀,享受閱讀。線上推薦名著與美文欣賞,也可師生共讀一本書,制訂讀書計劃,每天閱讀一定的章節,線上分享讀書音視頻,交流讀書心得,抒寫讀書感想。倡導師生讀寫結合,增進師生互動交流。表現優異的同學可推薦為本學期的班級“閱讀之星”。通過閱讀書籍提升人文素養水平,夯實思想文化底蘊,升華家國人文情懷,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5.組合推進,資源共享。努力做到線上推送的都是精品課,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利用線上教育,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引向有效,通過綜合知識整合、實踐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手段,進一步拓展知識,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知行并進。
6.堅持線上教學優勢,建立線上教學輔助課堂教學長效機制。推送精品課和大量學習資源,既直觀又吸引學生。學生已學會邊看微課邊做注釋筆記,反復觀看教學視頻直到理解為止,不懂的環節可引導學生看視頻回放,反復研究,如有疑問,還可以在線和老師交流,釋疑解惑,更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線上培優補弱。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效銜接與融合的實踐研究”(GS[2020]GHB2736)研究成果。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