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卓頻
[摘 要] 對于地理學科來講,其中的教學活動通常都是與地圖密不可分的。在地理教學中通過加強學生地理識圖能力的科學培養,既有助于學生地理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在指導其繪圖、分析與讀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拓展。因此,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應科學培養學生從圖像材料中有效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 初中地理;圖形材料;地理信息;獲取與解讀
地理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多種地圖、圖表的靈活引用,以此來進行空間概念以及地理事物空間結構、聯系與發展變化的生動、直觀表達。因此,為了進一步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豐富地理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今后的地理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教師應充分重視基于圖像材料來進行地理信息的有效獲取和解讀。
一、完善地圖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
在實際授課中,教師要通過地圖比例、方向以及圖例等手段的靈活引用來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地圖語言。每張地圖都可以基于不同角度來進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也只有指導學生完善對其發現、挖掘地圖語言信息的持續引導,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其閱讀、分析地圖的能力。
為此,在課堂上,教師應對學生讀圖和分析圖片的方法和步驟做出仔細指導。要避免在課堂上僅憑借教學掛圖,或是多媒體來告訴學生觀察到的地理事物,讓學生對什么是河流、什么是山脈進行死記硬背。比較理想的讀圖方式是:讀圖名、讀圖例與注記以及表述地圖這三步。例如,某教師在講解“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過程中,就先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一幅什么圖,然后讓其對深淺不同的藍色所代表的不同的降水量進行準確分辨,最后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來圍繞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以及具體原因進行深入討論。
二、基于多媒體技術來激活地圖
在地理課堂上,對于多媒體技術的靈活引用,能夠進一步豐富、延伸地理課堂。地理教材中雖然有很多圖,但都是靜態的,學生難以對其中反映的地理知識做出透徹理解。而教育多媒體技術則可以激活地圖,可以為學生做出動態呈現,使得學生可以更清晰、直觀地了解相關地理現象與問題,同時也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基于多媒體技術全面激活地圖。地球自轉、公轉是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若僅通過教材上的靜態演示,大多數學生都難以實現對地球公轉、自轉過程的準確、透徹理解。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就可以將動態演示圖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清晰、快速地發現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在自轉的同時也自西向東圍繞太陽而轉。這樣既可以激活地理教材中的圖,也能夠讓學生對學習過程與內容產生深刻印象。
另外,針對“海陸變遷”的講解,基于多媒體來進行動態圖的展示,學生的理解、掌握程度也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在對動態圖進行仔細觀察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拓展。對此,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與不斷完善。
三、通過填圖、繪圖來鍛煉動手能力
自己進行地圖的填寫是學生學習中加強實踐操作的一個關鍵手段。所以,在地理學習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基于繪圖、填圖來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當然,這也要求教師要具備較強的繪圖能力。通過自繪簡圖,教師可以將所講地理知識化繁為簡,將其重點著重突顯出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則可以通過模仿、記憶,以及回想來進行地理知識的回顧、思考。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繪圖能力的基礎上,還要要求學生擁有專門設計的練習冊,進而確保學生能夠基于自己的繪圖、填圖來輕松完成地理知識鞏固。
比如:某教師在完成“中國地形地勢”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之后,在黑板上對中國地圖進行了手繪,然后基于不同顏色的粉筆將不同走向的山脈清晰呈現出來,讓學生基于此將山脈名稱寫出來,將其中不同走向的幾列歸納出來,最后指導學生對簡圖做出認真觀察,在相應位置填上準確的地形區。
另外,在課后還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將這個簡圖畫出來,然后將各大地形區標出來,主要是因為這一部分的知識較為復雜、散亂,通過整體把握教師的簡圖,再基于自身回顧、思考來進行簡圖繪制,既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對所學地理知識產生透徹理解與深刻印象,也能夠為學生動手能力的鍛煉以及空間想象力的充分發揮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郭日新.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從圖像材料中有效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53-254.
[2]翟珊珊.圖像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2):140.
[3]張素娟.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從圖像材料中有效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6):4-8.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