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霞
[摘 要] 膽怯是小學生朗讀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會直接影響他們朗讀的整體效果。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重點對小學生朗讀中的膽怯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膽怯心理;應對策略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語感,提升他們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良好的朗讀與閱讀習慣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特別是在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重點就是語言建構與應用能力,所以加強朗讀教學研討,幫助學生突破朗讀過程中的心理膽怯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朗讀中小學生心理膽怯問題及其表現
膽怯心理是小學生在語文朗讀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主要表現在他們不敢在眾多學生面前進行大聲朗讀,甚至在教師提醒后,學生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小。或者在參與課堂朗讀活動期間,小學生不想和不敢張口朗讀,并且在教師提出朗讀任務之后,學生會刻意躲避教師的視線。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學生缺乏朗讀的信心,如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在說普通話的時候伴有一些“方言”詞匯,或者缺乏朗讀技巧與方法等,進而使他們在面對朗讀任務的時候常常會心生膽怯。如果這種膽怯心理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差錯,同時也會進一步放大學生朗讀中的問題,學生越害怕朗讀就越容易出錯,進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學生朗讀膽怯心理問題變得越發嚴重。
二、朗讀中小學生心理膽怯問題的應對策略
1.創新朗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效率提升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非智力因素,也是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朗讀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為了順利地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朗讀的興趣點和朗讀水平,改變單一化的朗讀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確保可以滿足全體學生多樣化、差異化的朗讀需求,有效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
例如,在《美麗的小路》這篇文章的朗讀教學中,其中涉及比較多的對話,且對話內容比較生動、簡潔,所以非常適宜應用分角色朗讀這一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自由朗讀,具體就是分別讓學生扮演鴨先生、兔姑娘以及鹿先生等,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開展深入對話,這樣更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
2.傳授學生朗讀技法,指導學生有效朗讀
為了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增強他們的朗讀自信心,教師還要注意在平時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將常用的一些朗讀方法與技巧積極地傳授給學生,確保可以使小學生更加靈活、自由地駕馭朗讀的相關技巧與方法,這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開展朗讀教學期間,可以首先指導學生進行初讀,具體就是通過初讀環節來提前了解與掌握朗讀文本的基本內容,重點解決其中自己不理解的生詞以及發音,通過查字典等方式及時解決這些可能影響朗讀效果的問題。然后再進行深入閱讀,具體就是要搞清所朗讀文本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其間要重點做到眼睛、嘴巴、心等的同步運用,避免在朗讀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加準確、流暢且富有感情地開展朗讀活動。與此同時,在指導學生開展朗讀活動期間,要及時糾正與解決學生伴有的“唱讀”等一些朗讀問題,如避免在朗讀的過程中出現語調與語速控制不到位,停頓不恰當等問題。比如,可以將長句子的斷句以及單個句子的朗讀技法傳授給學生,使他們可以掌握如何正確使用氣息來開展朗讀活動,使他們可以搞清如何利用語調和語速來表達所朗讀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可以靈活地應用領讀、配樂朗誦、小組合作朗讀、男女對抗朗讀以及輪流朗讀等多種朗讀訓練方式,確保可以使小學生牢固地掌握和熟練地應用各種朗讀技巧,這樣才可以不斷提升他們的朗讀能力。
總之,心理膽怯問題是影響小學生朗讀能力與效果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朗讀中的心理膽怯問題,可以從創新朗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出發,注重傳授學生朗讀技法,指導學生有效朗讀,力求逐步增強學生朗讀的自信心,使他們可以大聲地進行朗讀。
參考文獻:
[1]劉敏.把握朗讀技巧,留住唇齒間的美麗[J].學周刊,2020(2):84.
[2]潘淼.小學語文課堂朗讀訓練中心理疲勞的調適[J].教書育人,2019(32):67.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