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波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教育體制和教學理念也得到了改進和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今的課堂教學慢慢趨于電子化。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趨勢。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那么,對初中語文中的名著閱讀教學來說,信息技術在其中的融合至關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就信息化時代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中的名著閱讀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語文本就是一門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學科,并要求學生擁有自主閱讀的能力。特別是在名著閱讀中,學生可以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一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發展自己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一是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搭建課文橋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三是優化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
1 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語文這種文學性極強的學科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特別是初中語文的名著閱讀教學,老師在其中主要是起引導的作用,主要還是依靠學生自己的閱讀。只要學生能對閱讀產生興趣,那么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質量就會大大提高。因此,信息化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課堂中去,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新編部編版初中語文《西游記》《水滸傳》和《駱駝祥子》的名著閱讀教學時,老師就可以提前在網絡上搜集與這三部名著有關的資料。由于這三部名著都曾被翻拍成影視作品,學生就會更加熟悉其中的大概內容。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稍加引導,利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對其思想內涵有深刻的認識。以《西游記》為例,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老師就可以舉辦“有關孫悟空的小故事”比賽,讓學生重溫經典中的片段,加深學生對人物的理解。
2 搭建課文橋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中語文的教材編寫存在一定的規律。為了能讓學生主動地閱讀名著,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就可以搭建課文橋梁,在適宜的時間向學生推薦合適的名著。那么,如何保證學生在課余時間能真正地去閱讀這些名著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都是名著節選的文章。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這個契機,在適當的時候留下懸念,還可利用信息化技術的手段吊學生的胃口,讓學生可以不由自主地去閱讀名著。
例如,在教學新編部編版初中語文《智取生辰綱》這篇課文時,老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制作課件,并對學生開展教學。課件中可以有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資料的形式。這樣才能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這篇課文擁有深刻的印象。在即將結束課程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順勢問學生“你們還想知道有關英雄好漢的故事嗎”。大部分學生都回答“想”。那么,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去閱讀《水滸傳》,讓學生知道更多的英雄好漢。
3 優化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
除了要對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進行改革以外,優化學生日常的學習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借助信息化技術,老師可以建立線上、線下的圖書角。在線上,老師可以定期發送一些值得學生閱讀的名著,并布置相應的任務,盡量提升其趣味性。在線下,老師可以組織學生給班級的圖書角捐獻書籍,讓學生在濃厚的氛圍中閱讀名著,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借助“寫”,感悟名著閱讀
閱讀名著時,學生如果只是單純地閱讀而不“寫”,則難以達到提升自身閱讀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動筆,在閱讀的過程中摘錄優美的語句,并在閱讀后將自己的個人情感體驗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從而對名著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產生深刻的感悟。為了培養學生摘錄麗詞佳句的好習慣,在平時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將麗詞佳句用紅筆圈畫出來,下課之后將其謄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此外,教師還可要求學生每周將自己本周所閱讀名著摘錄下來的佳句在小組內分享,讓組內成員共同揣摩和領悟其中的妙處,這樣有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其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由于每個人閱讀名著后的感受都不盡相同,所以教師除了讓學生摘錄和記憶佳句,更應該引導學生撰寫讀后感,讓其既可以邊讀邊寫(對于書中值得深思和回味的地方可以采取這種方式),也可以讀完整本書之后再寫,這樣有利于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與文中的人物進行跨時空的對話,也可以讓名著閱讀得到升華,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
5 借助生活,指導名著閱讀
名著的故事大多源于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與實際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基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拉近學生和名著之間的距離,讓其更易和作者產生共鳴,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名著所蘊含的深層含義。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這本書主要講述保爾·柯察金從一個出身平凡的少年成長為一個熱愛祖國、忠于革命的布爾什維克戰士,再到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作家的故事,他的一生都在與不幸的命運做頑強的抵抗。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讀這本書之前,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經歷的磨難及自己如何克服磨難,學生都積極發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候,會對主人公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精神有更深層次的領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再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威尼斯商人》時,本書的主題是在歌頌友誼、仁愛和愛情,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發現身邊的真善美。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中的名著閱讀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項活動。該活動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以平靜的心態去閱讀,不斷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發揮積極的作用。因此,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的運用非常有效。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內容,讓學生對其深層含義理解得更加透徹,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新愛.有效指導閱讀方法提升名著閱讀效果[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30).
[2]潘艷荔.智慧課堂環境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6(Z2).
[3]費靖靜.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