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玉 蔣逢春 馮世全 馮學超 吳杰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何有效的利用手機和電腦的便利資源,讓學生主動的隨時隨地的開展學習?本文介紹了學習通、MOOC、QQ群和微信群應用于教學的實施過程和取得的效果。實踐證明只要有效引導,利用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結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翻轉課堂;自主學習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節奏慢,信息量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有效地引導學生從網絡上獲取知識,不但能彌補傳統教學信息量小的缺點,更能以豐富的圖像視頻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我校自2013年底率先推行E-learning網絡學習空間[1],在全校的大學物理實驗和大學物理仿真實驗中進行了大面積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3]。與此同時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大學物理教學中,采用網絡學習空間和愛課程網相結合的形式,輔于QQ群和微信群。網絡學習空間以班級為單位,便于組織和操作。愛課程網視頻資源豐富,而且大師云集,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視頻,課件,但無法以班級為單位組織教學。近年來學校又引進了學習通教學平臺,該平臺克服了網絡學習空間和MOOC在使用中的所有缺點,可以上傳視屏、文件、鏈接等各類學習資料,而且具有強大的互動功能。利用學習通和QQ群,微信群結合的方式組織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分模塊學習[4]。幾年的應用過程中,越來越體會到其中的魅力所在,提高了教學效律,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現將教學過程簡單介紹如下:
一、學習資源
學習通以章為單位,按小知識點建立知識框架,錄制了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每一個小視頻對應PPT課件。另外還有詳細的課堂實錄視頻,每一節有課后對應知識點的測驗題,豐富的題庫資源,可以隨時組織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外知識拓展,鏈接了與物理有關的相關視頻,新聞,前沿科技,現實應用等。旨在培養學生的興趣,開闊眼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業采取拍照上傳的方法。每次作業安排每位學生互評2-3位同學的作業,給出適當的評價和建議。另外還設置了熱點討論模塊,對學習過程和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討論。
二、具體實施過程
每學期的第一次課,首先向學生介紹物理課的要求及學習通平臺的資源和功能。要求每個學生建立一個筆記本,根據學習通每一章的重點難點提示結合課件和微課視頻進行課前預習,寫出預習筆記,提煉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課堂上根據預習的情況進行討論式教學,利用學習通平臺可以很方便的實現和同學的互動交流,針對某一知識點可以隨時通過題庫組卷測試,并通過結果分析及時了解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也可以通過教師指定和搖一搖選人回答問題活躍課堂氣氛。每一次課堂互動都計入平時成績,大大激發了同學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課后進行知識點總結,完成作業題。作業題的每頁寫上名字,拍照上傳學習空間。每次課結束之后有針對這次課的練習題可以檢驗學生對本次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作業實行學生互改制。每次作業上交完成后,會開啟互改模式,系統會自動給每位學生分配2-3份作業,要求學生認真批改,要有批語,錯誤直接通知到本人。
除了利用學習通平臺之外,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去預習,復習?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之間的交流。考慮到學生登陸學習通不如QQ、微信頻繁,建立了QQ群或微信群。大班討論用QQ群,因為QQ群可以長期保存群文件。全體同學都參加,聯系人按班級學號整齊編排,群里布置學習任務,討論練習題的難題偏題,處理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可以在某一個時間段集中處理某一章的練習題或某一知識點的應用。可以上傳文件并長期保存。利用QQ群大大地增進了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微信群主要是進行模塊化學習,針對某一個模塊哪些同學不理解,進行小范圍建群,因為中學教學實行的模塊化學習,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高中物理選學的內容不一樣,有的沒學熱學,有的沒學光學……,基礎層次不齊,可以通過微信隨時建群小范圍交流指導。
三、取得的效果
把信息技術學習通平臺和QQ群結合應用物理教學中,幾年來的實踐表明收獲還是挺大的。首先學生整體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可以有目的的進行學習,除了課本之外有課件,有視頻,有動畫。通過QQ群布置任務,可以有條理有秩序的去學習。另外通過QQ聊天加強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及時的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每個學生建立一個筆記本進行規范性學習,學期期末讓學生上交筆記本,沒有一個學生沒交,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寫的非常好。預習,總結,作業寫的非常的認真,而且使用多種顏色的筆標明重點難點(網站討論板塊有優秀學生筆記展示)。檢查筆記本,心里泛出無限的感動,在如今都反應學生不學,一屆不如一屆的大環境下,我們班的學生寫出這么爽心悅目這么認真的筆記,可見真的是調動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每周安排的物理答疑,學生都會踴躍的去答疑。另外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物理課外資源拓展學習,寫出相應的論文,培養他們的物理思維和學習興趣。課下經常有學生找老師討論回旋加速器、航天航空、相對論等物理方面的問題。面對學生如此大的熱情,真的體會到把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帶來的滿滿的成就感。
四、結論
利用學習通平臺使課堂內容和形式信息化現代化,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有目的的去預習,課堂互動氣氛積極活躍,課后作業通過網絡提交,交作業的情況一目了然,可以讓學生參與改作業,激發了學生自己先弄懂弄會的積極性,提出的建議和問題老師會審核。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學習,教師隨時隨地可以指導,促進了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大大的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馮世全,王伶俐,論本科教學中傳統教學與網絡學習空間結合的重要性《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10):13-13
[2] 蔣逢春、盧雪燕、吳杰等,混合式教學在大學物理實驗中的應用分析,《物理通報》2018,37(1):2-9
[3] 蔣逢春、吳杰、馮學超等,大學物理實驗網絡學習空間建設的實踐,《物理通報》2017,36(4):9-12
[4] 李俊玉、馮世全、蔣逢春,《大學物理》分模塊教學的探索,《物理通報》2018,37(9):22-24
作者簡介:
李俊玉(1980.12--),女,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物理教學和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2019年鄭州輕工業大學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