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九錄
【內容摘要】在如今這個政治經濟文化進步迅猛的時代,語言交際能力顯然是一個人不可缺乏的能力,同時人們越來越重視語言交際能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以語言為載體的語文教學中,語境不論是書面理解,還是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都與語文教學緊密相連。語境對語文教學具有制約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話語的藝術效果,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特定含義。語境教學是在客觀條件和人們對語境潛移默化的運用而產生的教學理論。它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教師授課實踐經驗的理論提升。語境教學的實質主要分為兩點:一是對文本的理解,運用該文章所特有的語境來分析文章,從而達到對文章的深度理解;二是針對語言語境的動態性,即利用語境是可以通過語音、詞匯、語法等來改變的特點來去建構語境。
【關鍵詞】語言環境語文素養情景教學
引言
我國的語言教育在新時代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一方面全力解讀課標,實踐課標理念,另一方面則不斷引進先進理論來充實語言教學內容,提高語文教學能力。以語文教學自身來說,它是一種以語言為載體 的言語活動,不論是書面上的理解,還是教學過程中的言語使用,都離不開語境。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語言交際能力。一個人的語言運用能力影響著他自身的整體素質。而這個能力,則在實踐中,在真實的語境在才能提高。
第一章語言環境與語境教學
第1節語境
人們在語言交流的時候,需要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語言是人們生活及活動的重要部分,而在語文教學中,不管是在寫作,閱讀還是口語中,都離不開語境。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和學生離開特定的語境,去進行教學,則會困難重重,對學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識十分不利。
何為語境?按照目前常見的對語境的概念,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語言與非語言環境”說。該觀點是從語言學的層面對語境進行研究,將語境分為語言語境與非語言語境兩類。
2.“主客觀因素”說。這個觀點主要以王德春為代表。他認為“語境就是時間、地點、場合、對象等客觀因素和使用語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職業、修養、處境、心情等主觀因素所構成的使用語言的環境”。
3.“隱性和顯性因素”說。該觀點的代表王維成,也認為所謂的語境就是由制約具體語言運用的各種因素構成的語用場。
4.“廣義與狹義語境”說。該觀點的代表張志公先生認為,語境就是說話當時的所處的那個現實環境,在什么樣的場合說著什么樣的話,這就是語境,即一種狹義的語言環境。
以上為關于語境的最具代表性的,也是目前為止學者對語境的最基本的認識。雖然對于語境的定義,各位專家解釋不同,但他們的基本觀點還是一致的,即語境不僅是指語言結構內容的語境,還包括著語言外部的因素。綜上幾種觀點,簡單的說,語境就是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流時的各種現實的語言環境。而語境大致分為外部和內部語境。外部語境是指我們在語言交流時的社會環境,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思想感情等,這些構成了語言的場景。內部環境是指語言本身內部的環境,包括上下文,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等等的關系。
第2節語境教學
中學語文教育是最廣泛意義上的文學傳播的有效途徑。教師在進行語文教育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時候,需要在一定的語言環境,語境貫穿全程。而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語言交際能力的訓練。所以,不論是在口語還是書面上,語文教育都離不開語境教育,教師必須依靠語境、結合語境進行教育。
第二章語境教學基本原則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對于語境的要求都非常的高。在學習課文時,學生要根據文章的上下文語境來理解全文,對全文有一定的把控再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首先要理清整體的邏輯關系,注意次重點和上下文的關系,要做到結構嚴謹,邏輯清晰,表達明確。而對閱讀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以全文的預警為基礎,有目的性的傳授課文內容并擴展課外知識。
傳統的教育模式過于單調集中,難以適應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所以,學校應因地制宜的適當的改變原有的教育模式,利用當地特色,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結語
語境教學作為新概念,也是現今學者與教育家重點關注的教學方法,具有選擇、限制、解釋和創造的價值,對語文教學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語境就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幫助學生更簡單的學習知識,并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文章主要闡述了何為語境、何為語境教育以及其重要性,并討論了語境與語文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語境教育在語文教育過程中的原則。現今的語文教育大部分還是基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而當下的應試教育又給了教師和學生巨大壓力,這更加導致了語境教育在當下的教育大環境中難以傳播的狀況。但隨著國家對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和教育體制的越來越完善,語境教育將會對語文教育帶來巨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胡學軍.結合具體語境做好閱讀解答[J].中學教與學,2005 (5).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蓮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