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
【內容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高度重視將政治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如,引導學生積極聯系生活思考抽象的教學內容,以快速理解生活化的政治知識。此外,還可以結合生活布置作業,或者運用信息技術查找生活中與政治相關的事例,并詳細講解生活中的政治知識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有利于提高政治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 政治 生活化
前言
教學改革明確指出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積極按照相關要求將生活化教學策略引入到教學中,在講解政治知識時注重結合生活,使政治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其取代了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深思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可見,將生活化教學方法應用于政治教學當中,對于提升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十分有利。
一、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知識
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與生活具有關聯性。因此,教師在講解政治知識時,不可與生活脫節,應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知識,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學習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
例如:學習“價格變動的影響”時,教師在講解新知識點過程中,可以列舉如下的生活例子:生活中當看到食材價格下降時,會有很多人購買,說明價格變動影響銷售量,同時價格便宜能夠促進消費,通過聯系生活講解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能夠使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的更透徹更深入,從而使學生扎實掌握課程內容,進一步提高政治教學質量。
二、將教材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
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應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開展生活化教學,以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認識到知識與生活相關,且生活中有很多與政治有關的事物,調動學生積極從生活中積累政治知識,促進學生政治素養的不斷提高。
例如: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時,教師在講解新課程時,可以與生活聯系起來,如,文化繼承包括很多方面,生活中我們看到的窗花、燈籠等裝飾物都屬于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學習的古詩詞,都是在繼承著傳統文化。教師通過如上方式促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在引發學生深思的同時,能夠便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同時在理解以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有利于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三、用信息技術創設生活化情境
信息技術逐漸普及到高中政治教學中,因此,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在網上查找到生活中的熱點新聞或者是社會熱點事件,帶領學生充分分析這些真實事件中蘊含的政治知識,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轉為生活化的事例,通過播放微視頻展示更多與政治相關的新聞,如,引導學生看幾分鐘視頻,之后講解視頻中的播放的新聞與課本內容的關系,創設生活化情境,能夠使學生快速理解知識點,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扎實掌握教材內容,促進學生高效學習課程的重難點。因此,教師在生活化教學時,要注重運用信息技術播放與生活相關的微課視頻,在講解視頻當中與政治知識相關的事例、新聞,以供學生分析思考,同時便于學生梳理、理解知識,不僅能構建知識框架,同時也調動學生主動從生活中探究政治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歸納能力和理解能力①。
四、布置生活化作業
在過去,很多教師所布置的政治作業以完成練習題為主,作業內容枯燥,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改變布置作業的形式,依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布置生活化作業,也就是說聯系生活布置具有生活化特點的作業,以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有效完成作業,提高其自覺性和主動性②。
例如: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結合生活講解教材內容,之后,以生活中到商場購物應如何理性消費,以及怎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作為作業,使學生主動聯想生活中當看到滿意的商品時的做法,并引導學生要考慮其是否經濟適用,其是否值得購買,在實際的消費中,如果過于注重宣傳而忽視商品的性能盲目購買,將容易上當,無法買到實用的商品。學生將從生活中總結的消費觀念整理到作業本上,教師則結合學生完成的生活化作業予以評價和講解,便于學生輕松理解、掌握、記憶生活化的政治知識,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學習效率③。
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應密切關注生活中的新聞熱點以及與政治相關的事例,并在課堂上詳細講解生活事例中的政治知識,使學生快速理解、掌握教材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立足于生活布置生活化的作業,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生活中的政治知識點,以完成生活化作業。可見,開展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并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釋】
①謝道奎.高中政治課堂實現生活化教學的方法解析[J].農家參謀,2019(09):153.
②梁明鵬.淺談高中政治如何生活化[N].發展導報,2019-03-19(19).
③俱長軍.構建“生活化”高中政治課堂的主要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80-81.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燕子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