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霞
物理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是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最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是適應人大腦認知、記憶規(guī)律的有效手段,而如何有效地設計作業(y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是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
一、初中物理作業(yè)的作用
1.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完的知識要及時鞏固,否則會出現知識記憶衰退的情況,據科學研究表明6天后的記憶只為原來容量的25.4%。而教師布置合理有效的作業(yè),學生做作業(yè),就會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激發(fā)學生參與課程的興趣、引導學生形成多元的思維
孩子們對世界有著天然的好奇心,而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把興趣延伸到課外,物理作業(yè)有效性的設計將起重要的作用,低效的設計不僅會讓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而且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孩子們的學習潛能,對教師以后的教學產生可悲的影響。有效的作業(yè)設計,能使教師有意識的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武器。
3.教師通過批改作業(yè)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通過學生作業(yè)中出現的錯誤,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及時調整下一步教學的方向,反思教學中的問題。由此可見,作業(yè)具有反饋、互動功能,通過有效的物理作業(yè)使教師的教學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
二、初中物理作業(yè)有效性設計的幾點思考
1.設計作業(yè)要科學
課后作業(yè)要依據2011年版《物理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基本學習內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要體現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基本理念。《物理課程標準》明確了物理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fā)展;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科學探究;注重評價改革導向,促進學生發(fā)展。不能出現科學性錯誤。
例如:動車組的運行開啟了我省鐵路的“追風時代”。其車窗選用特殊的減速玻璃,利用光的
原理,使乘客誤以為窗外的風景移動不是太快,因而不會感到暈車。題中的“減速玻璃”實際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減速玻璃”此題雖然聯系生活、社會實際科技和社會熱點,容易引起科學性的錯誤應當回避。
2.設計作業(yè)要全面
設計作業(yè)要全面有兩層意思,一是知識考查全面;二是題型要全面。物理題型有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計算題、實驗探究題五大題型。根據一堂新課教學內容設計的課后練不適合題型全面。這里所指的是本節(jié)課內容知識點要全面。例如:滬粵版物理新教材八年級上5.2節(jié)探究物質的密度教學目標是:(1)理解密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2)會進行密度單位的換算;(3)通過實驗、測量、計算、分析和比較,發(fā)現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相同的;(4)經厲密度概念的建立過程,領會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的方法;(5)通過實驗探究,養(yǎng)成討論、交流獲互相合作的良好習慣。命題應涵蓋上面所有的教學目標。
3.設計作業(yè)難易適中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教學心理學就是: “影響學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應當考慮有一些高于基礎知識的小有難度試題,可以達到夯實基礎,鞏固物理基礎知識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設計作業(yè)要聯系生活
(1)觀察、描述類作業(yè)
在適當的時候,比如學習水的沸騰時,可安排學生提前在家觀察、記錄燒開水全過程中的各種物理變化。學習電動機前,安排學生拆裝、觀察電動機的結構。這樣可以積累了學生對物理現象的感性認識,同時還能夠訓練學生用物理語言和符號來描述物理現象及過程的技能。
(2)實驗類作業(yè)
利用身邊常見物品做些低成本實驗.不僅對知識本身形成與理解有幫助,更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實驗探究的物理學習慣。例如學習大氣壓時,可讓孩子在家做些跟大氣壓有關的實驗。
(3)課后制作類作業(yè)
“學以致用”往往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一個重要而又深遠的來源。小制作、小發(fā)明式的作業(yè)最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提升學習的成就感。例如學習完電磁感應后,可讓學生利用LED燈制作一個自行車自發(fā)電照明裝置。
此外,還有著眼于資源環(huán)保類的“調查型”作業(yè)、著眼于未來科技類的“想象型”作業(yè)、著眼于科學普及類的“閱讀型”作業(yè)等等,都是獨具物理學科特色的作業(yè)類型。
總之,為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后作業(yè)的設計時,教師在實踐中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沉淀和提升。應重視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利用思維挑戰(zhàn)性問題、實戰(zhàn)性的問題的魅力,吸引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幫助學生分析歸納;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收獲新的知識技能,體驗過程和方法。學生在作業(yè)中知識得到提升,掌握技能,形成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2011.
[2][英]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經濟學原理[M].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初中物理有效作業(yè)設計及講評的策略研究》,編號:19PTYB029。】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