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孝琛 郭東振 郗雪辰 趙文杰
摘? 要:隨著社會體育發展的需要和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深入力度的加大,體育教學作為提高學生體質和素質的重要課程之一,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重視與關注。但是當前我國部分高等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守舊、僵化,比如在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上存在問題,導致高校體育教學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通過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革的相關實踐心得,希望可以為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 教學模式?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a)-0099-02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在高校的深入,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逐漸進入了“瓶頸期”,當下許多高校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體系,構建一種不僅可以發揮教師指導作用,還可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提高高校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當前,在積極推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發展體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因此,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無法忽視體育教學而存在。由此,研究此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1.1 理論教學易被忽視
當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制定的體育教學大綱和計劃不盡合理,其將重點放在傳授運動技巧上,對于體育理論的教育并不重視。此外,普通高校的體育教材中關于運動技術方面的知識比較多,這些運動技術知識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如果不是體育專業的學生,將很難跟上教師的講課步伐,這使得大部分學生不能真正熟悉和掌握體育技能,學生一旦進入社會,這種體育運動就會被迫中斷。同時,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被局限在實現體育運動目標、遵守體育規則等,并未在體育教學以及開展的體育運動當中體現體育的人文價值,導致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較為缺乏,體育人文價值氣息不夠濃厚。
1.2 教學缺少實用性
一直以來,高校體育教學都將創新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全民族的體育素質放在首要位置,并十分注重教學創新,積極地采用新鮮有活力的教學模式組織課堂。雖然教師的這種想法在一定程度上積極推動了高校教學改革,但是部分體育教師教學中只是單純注重形式,并未涉及到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精髓,比如一些的省、市的公開課,為了呈現良好地效果,可能會使用平時不用教學方式,忽視學生對課程的把握程度,導致整體課程形式主義較為濃重,很難達到實質的教學效果。
1.3 教學模式固化
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未實行改革前,我國普通高校在體育課程設置上都效仿前蘇聯的教學體系,不僅在教學目標上與前蘇聯大致相同,還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差異不大,并未體現我國的國情,突出我國的地域特色。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強調教師的課堂地位,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作用。因為幾十年的教學模式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種固化的思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自信心,還在思想上降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改革的意識,阻礙高校體育課程創新體系的打造。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來看,學生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但是很明顯傳統以體育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并不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此,現代體育教學模式必須發生改變,教師的職能也必須發生轉化,從單純傳授知識與技能向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轉化。
2?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和實踐對策
2.1 創新教學方法
根據素質教育的相關特點來看,素質教育又被成為“個性養成教育”,學生作為個性化教學模式的中心,創造力才是關鍵,創造力在體育課堂主要表現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解放學生壓抑的天性,針對個體的不同素養進行因材施教。同時,最大程度地為大學生主動學習提供環境。普通高校在體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創新教學方法除了開設一些選修課、必修課以及專項訓練等課程之外,教師還可以幫助和指導學生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運動,積極地體育教學方法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轉化。在體育教學進程當中,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組織課堂活動、啟發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學習3個方面??偠灾?,創新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可以充分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技能與素質。
2.2 改革教學內容
改革教學內容,可以使用多樣的體育競技活動來豐富課堂,并將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教育融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去。首先,應當積極拓寬學生的體育視野,使得學生從思想深處認識到體育學科的重要性。其次,大學體育活動挖掘學生的多方面潛力。此外,高校還應當采取多種方式來滿足學生對于體育的需求,比如將體育課堂擴展到社會和自然當中。最后,注重體育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積極吸收先進的經驗,全面剖析教學案例,完善高校體育教學體系的內容,增添體育課堂的生機與活力。
2.3 完善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教學組織就是在課堂上教師設計的各種教學活動,學生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還并未完全開展之前,普通高校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的時候大部分是局限在固定的時間與空間之中,對不同的層次的學生傳授知識。但是在素質教育的倡導之下,傳統固定的時間與空間被突破,采用課堂之中、課堂之外等多種方式創新教學活動。此外,還打破傳統的班級教學,以小組合作為主導,采用集中指導和區別指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
2.4 加快體育教材的建設
當前,大部分普通高校體育教材比較落后,這對于體育教學課程改革極為不利。因此,高校必須根據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區域特點,加快體育教材建設,促進學生思想、體質以及心理的多方面發展。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可以適當性地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建設體育教材應當在保證學生的基礎學習訓練的前提下,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除了以上這些因素之外,在建設教材的過程中,還應當注重教材的規定性,使得教材可以適應不同身心學生的特點,盡可能地兼顧到每一位學生的興趣與體育愛好。
2.5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主旋律,對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為高校傳統的體育教學大多是圍著體育主線開展的,在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體育項目被局限在田徑以及各種球類之上,導致普通高校出現部分體育項目教師富余,但是部分體育項目師資限制的現象,而真正一專多能的教師非常少。因此,在這個背景下,必須解決高校體育教師的供需矛盾,積極引進體育人才。高校應制定科學完善的師資培訓機制,加大資金的投入,積極地帶領教師通過培訓的方式提高體育技能與素質,從而以積極地教學姿態投入到體育教學活動當中去。因此,普通高等學校的應當積極拓寬體育教師視野,充分挖掘與引進體育資源,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進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進程。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影響下,普通高校的體育教育逐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推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現代化和開放化特點愈加突出。高校不僅要提高學生知識理論水平,還應當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但是當下,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體系還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進程,不利于高校以及學生的發展。因此,必須加快教學模式的更新,改革落后的教學理念,從體育教材和體育課程的組織形式等多個方面加快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最大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懷虎.新課程理念下普通高校從“適教課堂”到“適學課堂”體育教學模式構建價值研究[J].才智,2019(27):111.
[2] 張永平.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師友,2019,42(4):5-7.
[3] 沈威,劉歐美.普通高校體育武術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實施難點與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2):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