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翎子
摘? 要:中職體育課程是體育能力培養的載體,必須適應中職學生和中職教學環境的實際。從目前來看,中職學校體育課程主要存在課程結構單一、職業特征缺乏、活動性課程偏少等問題。因此,應該建立立體的課程結構,實現多元化的課程目標;突出“三段式”的職業特色,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擺正基礎與模塊的位置,建立微格式的體育課程。
關鍵詞:中職體育?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a)-0140-02
Abstrac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the carrier of 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 which must adapt to the re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ch as single curriculum structure, lack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less active curriculu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diversified curriculum objectives; highlight the "Three-stag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the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traighten out the position of foundation and modules to establish micro format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port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體育課程最為根本的目的就是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來促進人身心的和諧發展。中職體育課程應該是體育能力培養的載體,中職體育課程改革必須圍繞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評價來開展,必須適應中職學生和中職教學環境的實際。
1? 中職學校體育課程現狀分析
中職體育課程對學生體育素質發展產生的影響是以內外因素的作用為前提,由課程內容不同要素、不同組成之間的組合共同產生的。要實現體育課程功能的最大化,就要根據內在課程因素和外在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和優化課程結構。從目前來看,中職學校體育課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1 課程結構單一,難以適應現代學徒制的教學需求
當前,大部分中職學校一、二年級的體育課程屬于必修課程,三年級的體育課程則多為選修課程。這樣的設置決定了學生必須按照學校規定的時間,按部就班地學習,教學靈活性不足。目前,全國各地中職學校都在推廣現代學徒制教學,有的學校甚至還把課堂設在了企業的車間。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要求中職學校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管理方式,學分制改革也就提上了日程。而學分制改革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單一、呆板的體育課程結構明顯是不符合中職學校日漸靈活的辦學體制的要求的。
1.2 職業特征缺乏,不能滿足職業實用體育的發展
從中觀來看,中職學校體育課程的特點為學科性課程為主體,活動性課程為補充,但是職業體育素質拓展課程仍處于空白狀態。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面向的是不同的企業崗位,具有明確的職業指向性,學生在完成系統的學習之后將會走上生產、管理和服務的一線。中職學校體育課程應該結合學校的專業特點和辦學特點,結合職業崗位需求增加職業體育類的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體能的培養,以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當前中職學校體育課程并沒有職業體育素質拓展課程,這明顯是難以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的。
1.3 活動性課程偏少,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當前,活動性的中職體育課程仍處于弱勢地位,管理不到位,形式渙散。活動性的體育課程不同于“體育課”,而是與學科性體育課程并列的課程類型。活動性體育課程擁有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旨在將體育活動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活動性體育課程的開展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活動性體育課程偏少,非但不符合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會影響到學生體育能力的發展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2? 中職體育課程改革的對策
2.1 建立立體的課程結構,實現多元化的課程目標
中職體育立體課程結構包括“大三維”和“小三維”2個層次。其中,“大三維”是指在整個中職體育課程當中應該建立由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職業體育素質拓展等三方面不同內容共同構成的,應該強調學生綜合體育素質的培養。在3年中職體育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應該盡量均衡地安排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和職業體育素質拓展項目,使之在內容、組織形式和課程內容上都盡量做到1∶1∶1。“小三維”是指課程安排上盡量做到“1+1+1”,即每周當中體育課、體育課外活動和職業體育素質拓展項目訓練各有一節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實現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術的同步發展。
2.2 突出“三段式”的職業特色,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體育課程為中職學生的必修課程,包括必選課、選修課和課外活動3個不同的板塊,其中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三年級則開設的是選修課。考慮到中職學校專業特點的不同、教學內容的地方差異和生源基礎的復雜性,中職學校體育課程不宜“一刀切”,而應該根據學校、區域、年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側重點。特別是要突出中職學校“一個進口,多個出口”的辦學特點,適應職業崗位體育能力的培養需要,建立由基礎課、選修課和職業體育素質課共同構成的、具有“三段式”特色的課程結構體系。
2.3 擺正基礎與模塊的位置,建立微格式的體育課程
職業教育具有“寬基礎、活模塊”的特點,中職體育教學則應該做到“專基礎、強模塊”。所謂的“專基礎”就是要集約化地利用體育必修課程的教學時間,“強模塊”就是要突出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為其單項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模塊化微格式的體育課程結構是由體育學科的內容體系決定的。體育課程沒有清晰的難易界限,不同的運動項目和練習都是相對獨立的。同時,基礎體育課以必修為主,包括田徑、足球、籃球等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過了,但中職體育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意識和運動習慣。以運動項目為模塊,讓學生集中時間,發展體育特長,可有效地避免教學時間的浪費,是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益。否則,極有可能學生到畢業了才發現自己什么都沒有學會。
綜上所述,宏觀、中觀和微觀的體育課程具有相圃相承的功能,共同組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建立了這樣的課程結構,將會有效地避免單一化、同質化的,突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職業教育理念,更好地推進現代學徒制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孟凡偉.論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7(20):103-104.
[2] 甘克佳.中專體育教學現狀及其改進策略[J].學苑教育, 2017(15):81.
[3] 張海洋.中職體育教學中影響終身體育的因素及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18(6):33.
[4] 朱國俊.中職學校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與展望[J].才智,201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