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根水/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老區開發促進會

常州市昌玉紅香芋專業合作社紅香芋生產基地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建昌圩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抗戰時期被稱為新四軍茅山抗日根據地的“小莫斯科”,地方特色產品紅香芋也曾經為抗戰作過不小的貢獻。成立于2008年的常州市昌玉紅香芋專業合作社,經過多年努力,讓紅香芋這一傳統特色產品,成為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急先鋒。
為富民,組建專業合作社。紅香芋因其保健、營養價值,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和喜愛。為更好地發展特色產業,建昌圩20戶農戶成立了昌玉紅香芋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供種、統一種植標準、統一培訓指導、統一收購、統一品牌和集中對外銷售,實現了芋頭品質、產量和價格穩步增長。在合作社增收效應的吸引下,周邊群眾種植紅香芋的積極性大增,紛紛要求入社。目前合作社成員211戶,訂單種植面積1500多畝,帶動周邊農戶500多戶,帶動種植面積5000余畝,輻射面積1萬多畝。合作社農戶的畝效益也由當初的2000多元提高到2019年的平均1.2萬元。昌玉紅香芋專業合作社先后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和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認證、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2019年被評為“全國500強農民合作社”。
靠科技,強品牌闖新路。農業產業化、品牌建設,離不開科技支撐。合作社成立之初,為解決品種退化問題,合作社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對紅香芋脫毒苗提純復壯,在合作社建起了紅香芋組培室,確保合作社“健倡”紅香芋品牌有過硬的質量基礎;為科學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殘留,提升產品品質,與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合作,攻克了斜紋夜蛾性誘劑生態防治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為解決紅香芋不能連作的問題,與中科院土壤研究所合作,完成了紅香芋連作障礙研究;為解決生產全過程用工量較大、無機械作業與人口老齡化的矛盾,2016年以來,合作社與省農科院、南京農業機械研究所合作,于2018年成功實現了紅香芋播種、壟土、收獲、田間運輸全程機械化,畝均年降低用工近20個,既解決了用工矛盾又進一步提高了效益。為使廢棄的母芋得到充分利用,與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合作開展母芋可食用性開發,與江南大學合作于2017年開發了芋粉沖調系列食品,2019年又將母芋與面條有機結合,為農戶畝均額外增收1000元左右。2018年,合作社試驗的20畝含硒紅香芋,經檢測含硒量大于10ug/kg,2019年推廣種植200畝,獲評第三批省級“星創天地”。通過田間遙感、手機APP、無人機等手段全程監控,推行標準化生產。此外,合作社每年都聘請科研院所、高校專家教授對芋農進行培訓,編制了《“健倡”紅香芋安全優質高效種植技術》,拍攝制作了“‘健倡’紅香芋機械化種植”短視頻,通過宣傳、培訓和現場觀摩,鼓勵建昌圩及周邊農戶有計劃地集中種植,為其提供示范和機械化服務,推進紅香芋產業發展。2019年合作社年銷芋頭3000多萬元,母芋粉面條自2019年8月上市以來已累計銷售超10噸。經過多年不懈努力,依靠科技,為合作社的“健倡”牌紅香芋闖出了一條依托科技做強區域特色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品牌化發展之路。
謀發展,順應潮流拓市場。要讓紅香芋成為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就必須打通銷售環節,才能在“市場+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中乘風破浪穩立潮頭。合作社創新銷售理念和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常年在天貓、淘寶、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并且入駐“盒馬生鮮”等大型商超,組織好網上銷售。據統計,每年網絡銷售額占全年總銷售額的25%左右,且逐年遞增,銷售價格比本地零售價高出20%左右。另一方面,堅持讓“健倡”紅香芋的足跡遍布全國大部分省市。合作社每年參加全國農產品推薦會,通過現場試吃品嘗,營造口碑;積極向合作高校推介;每年為全國報商聯盟會議主辦方免費提供紅香芋,通過媒體宣傳推廣;積極與各地旅行社(團)合作,組織游客參觀紅香芋生產加工基地,了解紅香芋的生產加工全過程,同時開展挖芋頭等農事互動,在滿足游客好奇心的同時宣傳紅香芋。“健倡”紅香芋先后獲得了江蘇省“農民合作社十個暢銷產品品牌”“江蘇好雜糧金獎”“常州十大美味”等幾十項殊榮,為打開產品銷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合作社香芋畝均效益每年增加1000元左右,2019年由于母芋粉的開發利用,高產會員戶畝效益達到1.5萬元。
守初心,致富老區當先鋒。“合作社就是要幫助廣大會員,特別是貧困戶會員共同致富。”這是昌玉紅香芋合作社黨支部一班人的共識。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將30多戶紅香芋種植貧困戶納入會員群體。因紅香芋需要輪作,每年實際種植的貧困戶只有12戶左右,合作社就通過優先用工的方式,解決其他10多個貧困戶成員就業,戶均年增加就業收入2萬多元。說到合作社對貧困戶的幫助,會員謝中淑激動地說:“我家不種紅香芋時,就在合作社參加勞動,不用出遠門,一年可增加收入3萬元。”少數民族家庭在當地較為貧困,合作社黨支部采取結對幫扶和針對性的政策傾斜幫助他們共同致富。“我家種了7畝芋頭,合作社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又專門制定了少數民族家庭‘優先技術輔導、優先小額農貸擔保、優先產品銷售,每公斤提高收購價格0.4元’的專項優惠,不到年底,我的芋頭就全部賣完了,畝均收入超萬元呢。”苗族婦女羅莉對合作社扶持少數民族家庭脫貧致富深有體會。不忘初心,回饋社會是合作社致富老區的又一特色。每年給5~6名貧困學生每人發放2000元助學金,對個別困難家庭給予資金補助。2019年,合作社還與鄰近的井莊村結對開展紅香芋種植的“消費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