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桃/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大中街道辦事處
當前,一些地區農村“三資”管理制度還不完善,程序不規范,監管工作不力,導致在部分農村中存在財務管理混亂、資產管理不當、資源處理無據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加以解決。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近年來取得的顯著成效有目共睹,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條件、規模,管理模式等差異,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三資”清產核資中部分資產、資源產權歸屬不清。實際工作中發現,農村集體“三資”的清產核資中有些資產、資源產權不清,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認工作過程中,出現有些集體土地權屬不清,資源歸屬難以界定等問題,直接給資源確認記錄帶來了困難;二是在不斷加大對農村扶持力度的情況下,國家通過投資,土地置換、流轉等形式形成的集體資產也不斷增多,這部分資產權屬不清,也導致農村集體資產產權難以明確界定。
村級集體財務審計工作面臨困難。我國農村集體財務審計工作模式主要是在當地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下,由其所在鄉鎮農村經管審計中心具體負責并組織實施。但由于審計工作缺少專項經費支撐,且審計工作者較少接受業務培訓,難以得到專業指導,甚至受到外在因素干擾。有時在審計過程中遇到問題不能直接處理,只能層層上報有關部門處理,進而也導致審計出的一些問題一拖再拖,無法及時得以解決。
農村經營管理機構的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農村“三資”管理工作主要由鄉鎮經營審計中心負責,由于部分會計和審計人員不具有相關技能,又缺少專業系統培訓,其專業素質和業務技能參差不齊,因而難以適應和滿足新形勢下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健康發展的要求,從而影響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體制不完善、經營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滯后。農村“三資”管理工作在許多職能上還處于分塊管理狀態,資金在鄉鎮財政部門管理,資產由村委會管理,資源在國土資源相關部門登記,農村經營管理只是起著對各方面的協調和監督作用。鄉鎮的主管部門由于編制不足,缺乏專業人員、權責限制等,對農村“三資”管理的有效監管往往力不從心,管理措施有待加強。

鹽城大豐區恒北村注重強化集體“三資”管理,實現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受到村民歡迎。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一步完善農村“三資”管理制度。不斷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對鄉鎮經管審計部門在機構規格、專業人員配備、編制、經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實強化對農村“三資”管理工作的監管責任。不斷完善“三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評估流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處置流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交易合同簽訂流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流程》以及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與監督、招投標委托、集體資產監管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實現“村務鎮營”制度全覆蓋,真正從制度上、源頭上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管理力度。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網絡建設。現代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在農村的大力普及,給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和快捷渠道。各級要積極建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網絡監督平臺,把所有鎮村接入網絡端口,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農村“三資”會計核算,建立村級財務電子賬簿,實行動態化常態化管理。全面提高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實現村級財務公開透明,讓農村“三資”管理在陽光下和群眾監督下健康運行。
加強考核,加大對村級基層干部的監督管理力度。鄉鎮黨委、政府每年要定期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財會人員開展黨性教育、廉政教育、財經紀律和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增強法紀觀念和守紀意識,同時把農村“三資”管理納入對村組干部的崗位目標考核和廉政考核內容之一,從機制上建立一套“權有所限,錢有人管,事有人監”的有效管理模式。對違反制度和農村“三資”管理規定的村干部要嚴肅追責,嚴肅處理,對管理民主、嚴格執行制度規定、工作成績優秀的村干部給予表彰獎勵,獎優罰劣。
加強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農村“三資”經管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縣級主管部門應重點從業務監督指導培訓上加大對鄉鎮經管隊伍的建設,鄉鎮政府要著力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保障上滿足農村“三資”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需要。通過集中培訓、網絡培訓和繼續教育等形式,不斷強化提高農村經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特別是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接受農村集體經濟財務會計、經濟審計等業務培訓,實行持證上崗,競聘上崗,全面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的業務能力,切實改進作風,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農村“三資”管理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