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娥芳
(湖北工程學院經管學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是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我國高校為推進創新型國家有序建設提供創新人才智力保障,同時緩解“就業難”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評價指標體系,以監督、反饋和及時調整其運行機制。正因如此,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問題一直都是政府、學校、社會等關注的焦點,也越來越引起學術界的研究興趣。
筆者通過在中國知網、百度學術、SPINGER、SCIE等中英文數據庫的檢索顯示:近年來,有關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相關研究日漸豐富。大致上來看,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創新創業教育效果評價體系構建的必要性的研究(蔣德勤,2015;洪濤,2015等)。[1-2](2)創新創業教育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徐英、白華,2014;劉強,2016;尹敏、平先秉,2018 等)。[3-5]如王占仁等(2016)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應充分考慮主觀和客觀指標、短期和長期指標等特殊因素,形成模塊化評價指標體系。[6](3)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方法的研究。如馮艷飛,童曉玲(2013)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7]羅曉媛等(2014)基于BP神經網絡法、[8]范文翔(2016)基于AHP法、[9]李旭輝等(2016)結合群組G1法[10]等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分別進行了評價分析。(4)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對策研究[11-15]等方面。
這為本文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礎,但不難發現,仍存在有以下值得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其一,現有的研究大多結合某種具體的數學方法進行了創新創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但鮮有研究結合具體的數據資料進行的實證分析,更缺乏專門針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測度的實證分析。其二,從研究的階段來看,現在的研究多基于創新創業教育過程結束后的效果來進行評價,顯然忽略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是一個與教育前、教育中和教育后這三個階段都密切相關的一個系統過程。其三,從評價考慮的主體來看,學者們多基于學生、教師、學校以及社會的角度的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也有極少研究專門基于督導視角[16]來展開。應當看到,教學督導是監督創新創業教學活動開展全過程的重要主體,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監督反饋教學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有必要在傳統研究所考慮的學校、學生、教師、社會的基礎上加入督導這一主體,并從三個階段來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效果評價綜合指標體系。

表1 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效果評價綜合評價指標表
AHP(層次分析法)最早由T.L.Saaty(美)教授于上世紀70年代中葉提出。[17]該方法首先將需要決策的問題分為三層——目標層、準則層和執行(或方案)層,接下來再進行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分析,最后作出決策。其主要步驟如下:
(1)建立層次結構;(2)構造判斷矩陣以便于比較;(3)單因素準則下排序,并求出各準則層因素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進行一致性檢驗;(4)層次總排序,計算每層所有元素對于目標層的相對重要程度值W,即表1中的第5列,并進行一致性檢驗。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涉及到學生、教師、督導、學校、社會等多方相關利益主體,且各利益主體的目標期望效用在教育前、教育實施中和教育后等不同階段是有差異的,故而選取評價指標,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指標體系時既要考慮各方目標期望效用,還應貫穿三個階段。本文結合文獻分析和專家咨詢來選取評價指標,具體如下:
2.2.1 教育前階段
除創新創業環境(可用創新創業氛圍、擁有的創業平臺數量等指標來衡量)和學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實力外,還應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方案設計。科學而可行的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方案是保障后續教學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重要前提。從教育方案設計的內容和實施方法等方面,來對其進行評價測度,由本領域內若干名專家進行評分賦值,后取其平均值。學校實施教育的實力,可以通過師資力量、課程體系建設的科學性、經費投入等來度量。此階段的定性指標皆通過專家、督導、教師、學生、社會人士等共同評分來賦值。
2.2.2 教育實施中階段
設計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方案的認同度、課堂的效果、實施過程的管理水平等3個方面的指標。其中,教育實施方案的認同度,通過抽樣調查,由若干學生、教師、督導等代表來評分,后取其平均值。
2.2.3 教育后階段
創新創業教育后的效果評價應從:(1)學生主體效果的評價,可用學生課程滿意度、專業知識考核成績、年度創業率、年度創新創業成果等來測度;(2)學校主體效果的評價,可用在全省同類高校中的排名情況、與上年度相比創新創業率上升或下降的程度、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的參與程度及獲獎程度等來測度;(3)其他相關方對該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評價,可用政府主管部門滿意度、合作或協作單位滿意度、社會人士的滿意度等來測度。
由上,可以建立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評價的綜合指標體系,并如前討論進行各層次各指標的賦值,最終結果如表1所示。
假設進行層次總排序后,計算得到的組合權重向量為W=(w1,w2,…,wn)T,而對表1中第4列的各項指標的評分值為X=(x1,x2,…,xn),則某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可用綜合評分F進行測度:

隨后,參照高荷、華菊翠(2015)等的做法,對效果評分F進行劃分等級。1—效果較差;2—差;3—一般;4—良好;5—非常好。
湖北工程學院為湖北省屬地方本科院校,多年來一直積極秉承“雙創育人”“產、學、研”相結合的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在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該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與國內其他同層次高校相比,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因此,有必要科學地對該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測度,以了解并想方設法縮小與其他同類高校的差距,提升自身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本案例使用上面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為使模型實用且易操作,直接由參與評價的本領域類的專家、教師代表、督導、社會人士、學生代表對表1中第4列的執行層的指標分布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參照表1中的第6列)。其中,創新創業教育領域內的專家5人(其中1人在政府部門兼職)、本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代表3人、督導2人、社會人士(與本校有產學研合作)代表3人、已創業的學生代表5人、打算創業的學生代表2人。
首先,由以上20位代表對創新創業教育前的效果指標進行打分,后取其平均分,則可得各評價指標得分依次為X前=(3.15,2.45,3.25,2.55,3.45,3.15)。
接下來,再由上述教師代表、督導、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效果進行評分,后取其平均分,則可得各評價指標得分依次為 X中=(3.17,3.08,3.33)。
再接著,由學生代表完成基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后效果指標打分;由教師代表和督導來完成基于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后效果打分;由督導、社會人士以及一名來自政府部門的專家來完成基于其他相關主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打分;各自取其平均分后得各評價指標的打分為 X后=(3.57,4.14,3.14,3.57,2.80,3.40,4.60,3.67,3.33,3.50)
最后,由式(1)計算可得該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綜合評分為:
F=X W=(X前,X中,X后) W=3.35
說明該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在一般偏向于良好之間,未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建立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對于推廣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具有重要作用。而地方高校作為推廣創新創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之一,了解和測度評價其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是促進其教育水平以及其學生的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重要一環。本文在將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分為教育前、教育中和教育后三個環節來進行測評的基礎上,建立了評價綜合指標體系,并以湖北工程學院為例,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進行了驗證性的測度評價。結果顯示,該評價指標體系簡單易操作,是較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
同時,該評價分析過程也顯示,湖北工程學院作為地方高校的代表,其創新創業教育前的效果指標、教育中的效果指標、教育后的效果指標,各評價指標值大多略大于3,說明其各環節的教育效果均在一般與良好之間,未來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因此,為推進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應從教育前、教育中以及教育后三個不同環節一起努力,形成多階段耦合的教育效果保障及提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