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元 許學成 李本文
(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 湖北·武漢 430081)
課程是構成專業的核心要素,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支撐。要想辦好一流本科教育,首先要建設好一流本科專業。要想建設好一流本科專業,重點在于建設好專業課程。[1]近年來,教育部不斷出臺有關政策,鼓勵教師開展課程改革。2018年 4月,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 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兩個方面水平提高。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鼓勵高校為建設主體打造一批線上金課及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由此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課程改革和課堂革命,為中國高等教育質量“變軌超車”奠定堅實的基礎。SPOC是課程教學與網絡、移動和智能技術相結合的在線課程形式,為某一類型的群體提供針對性的教學內容。[2]SPOC實施的特點是課堂教學與在線教學相混合,采用線上視頻講座、翻轉課堂、知識點測試、目標問題討論等手段,改變教學流程,以參與式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精準教學主張教學要提出學生應達到的目標,并對學習過程進行控制,通過反饋、糾正、補救等措施,確保目標的達成。精準教學的實現在于精準記錄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和表現,有的放矢的進行個體差異化引導。如何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現個體化差異教育,以精準教學為目標,進行SPOC課程的設計和建設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高校生源分布廣泛,學生基礎參差不齊,使得高校里同一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存在較大的差異。[3]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們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實施差異化教學,即精準教學。精準教學要求精確獲取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難點,準確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逐點克服學習中的障礙。精準教學關鍵在于數據的獲取與分析,這是傳統教學中難以做到的。隨著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不斷應用,通過高效的數據采集、數據分析,運用“互聯網+”“智能+”等手段,使得精準教學的實施性越來越強。[4,5]
現在的大學生是智能技術、信息技術的擁躉者。他們對互聯網背景下,知識獲取的場景和方式十分熟悉,學生對專業學習的需求也日益趨于個性化和多元化,他們需要并能夠很好的適應信息化的教育手段。在線課程的應用,創造了“時時能學、處處可學、人人皆學”的條件和環境。學生可以不單純依靠某一教師和課堂,而是可以通過在線課程資源隨時隨地獲取海量的課程信息和專業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感增強,對于自身學習的重難點有清晰的認知,還能夠輕易地精準地獲得相應知識點的學習資料,有效的提升了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圖1 “課前學習模塊”建設內容

圖2 知識點測試流程
當代高校的中、青年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有很強的主動性和適應性。通過信息化技術,教師可以科學的分析線上和線下教學過程中采集的數據,精準的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問題制定精準的教學決策。這一教學過程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增強了教師的成就感,也使得師生關系變得緊密。
各高校對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前景有了充分的認知,一方面不斷的加大相關硬件與平臺建設資金的投入,另一方面開展在教學理念、模式方法、教學設計等方面對教師提供持續且系統的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技能,增強教師用好在線課程等信息化手段的信心。這些都為以混合教學模式為手段,實現精準教學的目標夯實了基礎。
本SPOC課程的建設內容主要分為“課前學習模塊”“課堂學習模塊”和“課后學習模塊”三部分。
“課前學習模塊”主要的目標是實現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的精準掌握。建立“個人線上自習平臺”,電子學習單、視頻學習材料、文獻學習材料等先于線下課程3~7天發送到該平臺上。學生領取電子學習單后,通過自習完成電子學習單上的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后,填報專門設計的在線課前調查表,從而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存在的困難。“個人線上自習平臺”的內容,可以結合學習者已有的知識基礎、認知水平等因素進行動態調整,在判斷出學習者的學習阻力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知識點內容的補充。“課前學習模塊”建設的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課堂學習模塊”主要的目標是實現課堂上講授主題的精準設定,以及課堂小組討論的精準選題。在精確掌握了學生學習問題的基礎上,在線下課堂教學中重點回答學生們的共性問題,并根據學生情況,優良中差相結合的加以分組,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組織小組主題討論,對疑難點進行解析。淵博、前沿專業知識是教師對知識點進行深化、拔高的前提,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是實施翻轉教學的關鍵。因此,“課堂學習模塊”建設的重點,在于教師專業知識、專業素質、組織技巧、管理能力的提升。
“課后學習模塊”主要的目標是實現課后作業的精準布置,以及單元測試題目的精準選編。課后通過做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對當天學習內容進行復習。結合知識點內容選定測驗題目,通過知識點測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知識點測試方式采用“通關”模式,即學生只有在正確完成第一個知識點測試后,才會進入下一個知識點測試。學生在完成測試過程中,可以通過查看答案解析、視頻學習、文獻學習、或者線上與同學和老師討論互動的方式,對測試點進行攻關。知識點測試流程如圖2所示。另外,教師通過實時反饋的測試結果,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不同層次的分組,有針對性的推送相關學習材料。建設“小組線上學習平臺”,教師為平臺的管理者,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批選定優秀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該學習平臺主要負責問題的討論與解答,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以精準教學為目標的SPOC混合課程建設的最大特點是其科學診斷和動態調整機制。課程通過充分細化的指標點(即知識點)測試和數據分析,對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過程實時記錄、診斷,并根據診斷的結果,對課前自習資料,課中討論主題以及課后復習資料進行動態的調整,形成每個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學習方案和學習大綱。課程中的三個模塊交互關聯,每個學習個體得到密切的關注,教師隨時要根據學習者的具體情況來調整或補充相關的學習內容,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SPOC教學中的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使學習者不受位置與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課前知識點的自習和課后復習。同時,課堂的學習提供了教師和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使教師能夠獲得更為準確的學生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地對學生的學習心態、學習過程進行引導。總之,SPOC混合課程的運行模式十分有利于精準教學的開展,在課程建設的初期要充分思考,合理架構,設計有梯度、可調整的學習內容,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習者需求,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