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淑治
摘 要:體育是集學生身體及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于一體的一門必修課程,是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教育活動,是對青少年進行培育和塑造的一個重要過程。體育教學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社會推動著人類需求結構的變化,體育發展必將與人類社會需求密切相關。因此,現今的體育教學是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切實發揮體育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作用。強化學校體育要堅持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體育教學;核心素養;初中生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學習技能、體育知識,提高運動能力,還要求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核心素養應立足學校教學體系。核心素養的校本表達是“宣示理念,達成共識,實踐建構”,這種表達正適合應用于體育教學及在體育教學中實踐、傳授。而核心素養本身是指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與能力。實踐出真知。在體育教學中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是一個最佳辦法,這也是順應教育改革的趨勢,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一、體育教學與核心素養的密切聯系
1.體育教學是培養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
體育具有活動性、競爭性、技藝性、群聚性、禮儀性、國際性等特點,這使體育在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培養社會公德等方面具有特殊意義。體育能夠自然而然地激發人們的榮譽感、集體觀念、民族意識和進取精神等。體育對中國人民進行了很好的社會教育。從古至今,體育一直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中國古代教育家就提出“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御就是指現今的體育技能和鍛煉。這種教育思想一直流傳至今,將社會主義核心素養融入學生教學體系中。中學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最好時期和關鍵階段,所以理應重視。實踐出真知,要讓核心素養在體育教學中大放異彩[1]。
2.體育教學為中學生適應社會奠定基礎
體育,究其本身來說是一門實踐類課程。哲學上有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只有實踐才能應對未來社會的各種復雜問題,才能順應日益發展的社會,認清真實的社會面貌。初中生處于對未知之物興趣濃厚的階段,也是活潑好動的年紀,面對新鮮有趣的體育活動,便會迫不及待地嘗試。在觀看體育賽事時,高呼“中國隊,加油”,這一聲聲吶喊助威,無不揭示了初中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主義精神。紅色精神默默地在中學生心中種下了種子,逐漸長成參天大樹,愛國主義永遠揮之不去。群體活動與運動競賽結合時,可以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社交能力,增強團隊意識。中學生在賽場上揮汗如雨,朝著既定目標一往無前,拼搏奔跑的身影令人耳目一新,看到了中學生的意志、毅力、沖勁,這也為以后步入社會做鋪墊。
3.核心素養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體育的發展與教育密切聯系,在教育形成獨立的體系后,體育始終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的體育不僅要使學生身體得到鍛煉,身體素質得到發展,運動能力得到提高,更要培養學生活躍思維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品質,培養學生在未來社會具備的素養,同時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以此增強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抗壓能力。樹立現代健康觀,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交健康。未來,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培養樹立社交健康,避免發生口舌之爭,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培養心理健康,正確認識自己,及時調整心態,適應外界變化,不怨天尤人,怨聲載道。
二、初中體育老師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堅持以核心素養為主導方向的體育教學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越來越成為國家發展的源泉。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中堅力量,特別注重文化教育,卻把文化課當成了主攻方向,全面發展變成空談。體育老師作為實踐類型的老師理應身先士卒,做到學習體育不僅是為了沖刺高考,也是讓學生全面發展的本分,體育教師要帶學生參加各種校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進取,踴躍參加各種活動,培養中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奮勇前進的拼搏精神。
2.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銜接
體育教學不僅要在課外進行,還要在室內進行,室內可以選擇教授健康生活的養成,如體育文化、體育精神、體育欣賞、體育鍛煉為目標與導向等內容課程。讓學生充分了解體育,學習其中的內涵,欣賞體育競賽。當學生看到熱血沸騰的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勇拼搏的身影,莊嚴的賽前儀式,緊張激烈的競賽對抗氛圍及令人叫絕的精湛技藝和競賽勝負結果等能激發中學生的榮譽感、集體觀念、民族意識和進取精神,這種借助體育賽事激發的社會情感教育及它產生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教育作用是難以估量的[2]。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杯等國際大賽的出色表現,使全國人民為之歡呼,足以說明體育賽事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學生的思維。
3.堅持培養興趣與提高技能相促進
興趣是個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職業的態度和傾向,它反映人的需求,偏重某種活動。興趣是學習的源頭,是創造新事物的條件,是釋放潛能的重要基礎。體育教師要教授各種運動項目,開設各種球類運動、武術、跆拳道等競技項目,講述世界杯、奧林匹克等國際競賽的名人及偉大事跡。觀看體育電影,如《摔跤吧!爸爸》《成事在人》《傳奇的誕生》《挑戰聯盟者》,這些勵志電影無不激發中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也間接培養了中學生的人文情懷。初中生任性愛玩,如果不激發他們的興趣,他們會覺得枯燥無味,甚至厭倦。所以應該采取多種方式教學,以提高學生積極性。
4.堅持群體活動與運動競賽相協調
體育老師要經常舉辦一些活動,如搞團建,做有意義的游戲,不僅可以增進師生關系,還可以增進同學間的友情,活躍群體思維。有些一線城市的中學可以將室內與室外娛樂型體育活動相結合,如瑜伽、體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臺球等室內健身項目和籃球、足球、網球、輪滑等室外項目。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參加。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開展活動,在靠山靠水的地區可以去登山、遠足、郊游、涉水,從而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巧。由于帶有濃厚的探險色彩,所以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探險精神,達到挑戰自然、挑戰自我的目的。競賽可以讓人熱血沸騰,群體活動讓人有效放松身心,調節情緒。
5.體驗欣賞不同的體育文化
體育課程并不是單獨的教學課程,而是一個與社會相輔相成的完整體系。如奧林匹克運動的思想體系,奧林匹克精神品格及其宗旨和格言等,屬于一個統一的范疇。奧林匹克運動宗旨具體表現為:使體育運動為人類的和諧發展服務,于友誼團結和公平競賽中促進青年更好地互相了解,從而有助于建造一個更加美好和平的世界。同時,學校也注重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校園體育文化是在長期的體育教學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種文化的歷史積淀。所以加強媒體宣傳力度,進行體育文化滲透,可陶冶中學生美好情操[3]。
三、初中體育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弊端
1.初中體育老師觀念傳統
有些初中體育老師秉持鐵飯碗的思想,對待工作不認真,開展教學活動片面化,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目的不明確,沒有明確的教學任務。經常采用放養式教學方法,熱身完畢后,開始自由活動。體育教學中,教師是核心,學生是主體。采用放養式教學,對課堂有明確的規劃,學生沒有學到技能,初中生對于高考的潛在壓力并沒有得到釋放。
2.重視實踐,輕視理論
體育是一門偏實踐類的課程,需要設身處地地體會、實踐,但是體育老師只注重學生運動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嚴重忽視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情緒健康、心理健康。隨著經濟和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教育體系也逐漸改革,新課標改革要求把立德樹人觀念落實到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也是培養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在實踐活動中約定形成的,體育教學也應重視學生的道德素養。
四、結語
總之,初中體育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將“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體育教學中,灌輸到中學生的思想中。利用實踐活動及科學理論知識,如觀看體育電影、競賽,切實做好體育欣賞,使中學生能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前進,實現美好理想。做到四個堅持:堅持以核心素養為主導方向的體育教學,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銜接,堅持培養興趣與提高技能相結合,堅持群體活動與運動競賽協調發展,核心素養是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起到決定作用。在初中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為中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向。
參考文獻:
[1]劉軍.芻議初中體育課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讀與寫,2018(10).
[2]沈杰.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新課程導學,2020(29).
[3]董剛.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中華少年,2019(15).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