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月
低年級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設立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正好符合學生的這一特性,教師在講解數學問題時融入一些相關的生活場景,讓數學問題變得具體生動,富有趣味性,這將有助于低年級學生高效率地解決數學問題。
一、創設生活情境解決數學問題的意義
1.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都比較基礎,學生遇到的數學問題大多數都是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有聯系的,通過創設適當的生活情境,把學生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具體展開,賦予數學問題更多的趣味性,能夠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是充滿樂趣的。
2.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解決數學問題是在為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做鋪墊,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低年級學生常見的實際問題就是對“加減乘除”知識的靈活應用,通過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與掌握,并學會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創設生活情境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低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達到教師教學的目的。
二、設置生活情境的原則
1.與學生年齡相符
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特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低年級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比較簡單直接,他們只會對數字進行簡單的計算,面對一些煩瑣復雜的數學問題時便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應對。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關注低年級學生的這一狀況,設置與他們的認知水平相符的生活情境。
2.設置積極健康的情境模式
低年級學生涉世未深,他們的思想意識和思維觀念并沒有真正形成,外界營造的氛圍對他們自身的思想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健康的思想意識能夠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良好和諧的生活情境,這將有利于塑造學生的情感認知。比如教師在課堂上以做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強化學生對于數字的理解,感受情境教學的魅力。
三、如何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小學數學的知識,這也為小學數學教師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提供了素材和條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會借助十個手指進行加減法的計算,這是一個不錯的計算方式。但是如果一個數學問題中需要計算的數字很大,學生又該如何去做呢?數學教師便可以借助與日常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教給學生計算的方式。比如以一個學生為例,他買了一個足球需要35元,付給賣家100元,賣家需找回65元。引導學生進入這樣特定的生活情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提升了低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開展實踐教學,提升運用能力
很多數學實際問題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比如計算房間地面的周長、學生文具盒的面積以及客廳電視機的大小等,這些生活中的問題都需要借助小學數學知識來解決。所謂的設置生活情境,實際上就是在課堂上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促進低年級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解決數學問題,進而呈現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類似的問題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想真正地提升低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是一個切實可行的好辦法,將學生的生活與所學知識相互融合,學生才能有所提高,教師的教學目標才能夠實現。
3.重視情境導入,培養學生思維
新課改背景下,對教師教學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情境導入教學是一個較為合適的方式。在面對具體的數學問題時,教師可以根據這一問題引入相關的生活場景,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原本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從而使數學問題得以有效解決。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為一些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情境導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意識,提升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效率。
4.加強情境對話,吸引學生注意
由于學生在課堂的其他時間注意力不會特別集中,教師便可以利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的學習狀態中。實際上,大多數小學生都比較喜歡有趣的課堂,他們喜歡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數學教師自然而然地可以利用低年級學生的這一特性進行數學問題的講解,重視情境對話對低年級學生所起到的積極意義,為學生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環境,引導他們專注于數學問題的解決,從而使低年級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意識還沒完全形成,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還比較薄弱。這時候數學教師就要意識到這一情況的存在,在數學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將他們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巧妙地結合起來,從而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主動地思考并解決數學問題。這將有助于低年級學生提升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也能靈活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