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雋
摘 要: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應用能夠解決跨境貿易背景真實性問題,提升商業銀行跨境貿易結算的服務效率,增強商業銀行跨境貿易金融業務開展的安全性。然而,必須注意的是當前粵港澳三地貿易金融互聯互通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礙,區塊鏈技術監管法律出臺滯后,統一的區塊鏈應用技術標準的缺乏,跨境貿易金融業務自身的復雜性,潛在黑客攻擊及數據泄露風險都可能會給平臺的應用帶來潛在的風險。因此,在今后平臺的應用中,三地政府要促進大灣區的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和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密切關注政府出臺的區塊鏈方面的監管政策和法規,推動統一的區塊鏈行業應用標準的構建,利用區塊鏈技術來降低跨境貿易金融業務風險,跟蹤和探索最新的區塊鏈平臺安全性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奧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優勢;風險
、
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作為國家外匯管理局創新應用金融科技搭建的跨銀行區塊鏈生態系統,于2019年10月開始在廣東省試點,是國家網信辦備案的第一個國家級區塊鏈平臺。該平臺著力解決銀行和企業在出口貿易融資中面臨的痛點和難點,通過特定業務場景,提供“出口應收賬款融資”報關單信息核驗和“企業跨境和信用信息授權查證”服務,為防范重復融資、便利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提供有力支撐,提升了中小企業跨境融資效率。通過這一平臺,商業銀行可以為企業提供包括跨境應收賬款、跨境貿易融資、跨境支付結算等多種場景的跨境貿易金融服務。該平臺由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共同推動,聯合多家銀行經過近兩個月的封閉開發完成,致力于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跨境金融貿易生態。本文基于粵港澳大灣區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案例,探討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應用于粵港澳優勢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完善粵港澳大灣區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監管建議。
一、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應用于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
通過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各類外貿企業可進行包括跨境應收賬款、信用證結算、出口保理融資、跨境貿易托收等多種場景的跨境貿易金融活動,而且還可以實時監測跨境資金的流向和貿易動態,為政府監管機構提供數據支持。根據試運行期間的數據統計,這一區塊鏈平臺有望將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跨境貿易融資成本降到6%以下,同時提高中小企業獲取融資貸款的效率,將原先線下十幾天才能完成的跨境貿易融資縮短到20多分鐘。未來,該平臺將作為商業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一項新突破,接入更多的核心企業和數據資源,包括引入第三方評估、工商數據、司法部門數據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針對粵港澳跨境貿易融資活動,在目前資本項下管制、跨境支付結算仍不方便的情況下,探索資本項目開放的措施和手段。具體來看,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應用,具有一定的優勢。
(一)解決了跨境貿易主體背景真實性問題
在傳統的進出口貿易融資中,有關機構對貿易背景的審查較為嚴格,流程眾多,由于交易主體各方可能在地理位置上處于不同區域,所以導致交易信息不能實現共享,各自存儲,在具體的跨境結算和融資場景中,需要對某一數據進行來回驗證,有時信息不對稱還會導致信息傳遞延時和最新信息無法及時獲取等,效率低下且交易風險較高。同時,反洗錢一直是各國嚴厲打擊的經濟犯罪活動之一,受銀行間規定的影響,各銀行數據不同,信息共享機制不暢,風險控制難度陡然上升。但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中,平臺僅會對涉及交易雙方的私有信息進行加密,而其他信息將會全部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數據查詢,系統高效透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將會降到最低,跨境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將得到保障。在跨境貿易中,由于涉及的交易主體可能位于兩個或多個國家,各個國家在監管政策方面可能存在差異,所以跨境貿易流程十分漫長且復雜,同時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在工作上承擔著較大壓力,客戶體驗也十分糟糕。但依托區塊鏈技術打造的跨境貿易金牌融平臺,在處理跨境貿易中,一個電子簽名便可通行多個機構的認證,并利用私鑰進行簽名存儲,以確保數據安全。同時,對于接入區塊鏈平臺的金融機構,都可以將數據存儲到區塊鏈中,而位于鏈上的其它金融機構均可獲得相關信息,背景信息一旦入鏈,若想進行修改或寫入,均需得到執行機構的簽名確認才可進行。
(二) 提升了商業銀行跨境貿易結算的服務效率
通過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內商業銀行可以提升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跨境貿易結算服務的效率。目前廣東省已經有52家銀行參與試點,服務企業524家,完成跨境貿易結算77.82億美元,提高了跨境貿易結算的服務效率。相較于傳統的跨境貿易結算,該金融平臺可實現全天的連續結算,避免時差導致的結算不暢或其它貿易結算問題,客戶體驗顯著提高。此外,若不同的銀行達成協議,共同構建基于區塊鏈的網絡價值傳輸協議,還可在銀行間實現貨幣的自由傳輸,同時確保價值得以實時傳遞。目前,區塊鏈技術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國際間尚未有獲得共同認可的區塊鏈跨境支付行業標準,所以在當前的跨行價值傳輸中,仍然需要依托區塊鏈公司開發的高可靠性和技術穩定的價值傳輸協議。Ripple公司基于區塊鏈技術開發的“Interledger”協議,是當前粵港澳跨境貿易金融平臺的支持協議,在該協議下,記賬系統存在差異的商業銀行也可進行數據傳輸。借助由第三方通過加密算法開發的“驗證端”來進行貨幣的自由傳輸,商業銀行的交易信息可在鏈上實現隱藏,保障了數據安全和跨境服務效率,而依托銀行自身的記賬系統,即可實現交易詳情的查詢和追蹤。
(三)增強了商業銀行開展跨境貿易金融業務的安全性
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開發設計之初就重點圍繞區塊鏈智能合約進行優化和設計,大幅提升智能合約的響應速度和執行效率,并對動態數據的失效問題進行了機制建設,確保業務規則有所改變時,智能合約能夠及時予以響應和升級,最大程度的提升了系統運行的安全和可靠。為使業務的連續性也得以保障,平臺還進行了自動監測、連接和數據同步的設計和構建,實現完全的自動化,對于節點動態實行增加機制,保障跨境貿易金融業務數據的安全性。此外,還建立了多級安全機制,兼容多種國密算法,結合數據加密、身份認證、隱私單獨加密等技術手段,來確保數據的安全和可靠。
二、粵港澳大灣區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
隨著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試運行接近尾聲,廣東省多家銀行聯入這一平臺,這一平臺也將正式上線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試點使用。然而,廣東省各大商業銀行在應用這一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時,也要注意應用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粵港澳三地貿易金融互聯互通仍存在一定阻礙
粵港澳大灣區跨越了三個地區,這三個地區有不同的法律制度、金融體系和資產貨幣。在跨境貿易金融發展中,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在市場資源和開放程度、監管和發展水平、消費習慣等等,有很多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導致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做到互聯互通方面依然存在阻礙。例如,在跨境貿易金融服務方面,企業在跨境開戶、融資、擔保、資金運作方面,金融機構在跨境和營銷以及資金回流等等方面都可能存在著諸多的不便,這也給這一平臺的應用帶來潛在風險。
(二)區塊鏈技術監管法律出臺滯后
當前,我國對于區塊鏈在跨境貿易金融領域的應用方面法律法規出臺較為滯后,現行的法律監管體系和風險防范機制還無法適用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金融方面的應用。同時,由于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這對國家監管提出了更高的難度和要求,匿名性更是給違法分子帶來了可乘之機。因此,若監管體系和力度不能及時跟上時代步伐,那么在粵港澳大灣區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過程中,就有可能出現非法跨境融資、跨境洗錢、網絡盜竊等現象。事實上,目前我國對于處于起步階段的區塊鏈跨境貿易金融平臺,監管機構大多采取了觀望的態度。所以,當前我國區塊鏈跨境貿易金融平臺仍處于一定的監管真空狀態。
(三)缺乏統一的區塊鏈應用技術標準
當前,區塊鏈技術在我國銀行業的應用還較為初級,銀行業和金融業對于區塊鏈的核心理念、技術標準等尚未達成一致。因此,商業銀行跨境貿易金融業務中應用區塊鏈技術也缺乏相應的行業技術標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銀行在嘗試在各項業務中應用區塊鏈時,幾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算法和技術方案,并沒有考慮今后不同系統的對接的兼容性問題。這是因為目前區塊鏈在國際上的發展也沒有明確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如以太坊、超級賬本等,雖然這些項目較大,但事實上也沒有統一標準。由此可見,當前區塊鏈生態圈還處于發育生長階段,大量的實驗數據還有待進行,安全性、協議、通訊以及命名管理等都有待完善和統一。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在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時并沒有國際標準可以借鑒。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接入這一平臺系統,由于缺乏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未來在應用中依然可能面臨各類技術兼容問題。
(四)商業銀行跨境貿易金融業務的復雜性
雖然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應用一定程度提升了商業銀行開展跨境貿易金融業務的安全性,但是商業銀行跨境貿易金融業務本身就有很高的復雜性。例如,信用證結算業務中,電子單據在不同國家的交易雙方和銀行間流轉,可能存在單據被篡改的風險。同時,商業銀行開展的跨境貿易融資業務還涉及匯率、利率等方面的風險,這些業務在被整合到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中,其本身的風險和復雜性必須被考慮。
(五)潛在黑客攻擊及數據泄露風險
加密算法是區塊鏈保證數據安全、不可篡改以及透明性的關鍵技術。然而,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技術革新步也越來越快,區塊鏈的加密算法在未來也有可能遭到破解。比如,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分布式存儲工具,每一段數據都被保存至節點中,進而確保了數據的不可篡改性,但掌握了51%的節點,便有可能對數據實現篡改。在量子科學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未來量子計算機可能落到黑客手中成為黑客工具,用以攻擊區塊鏈,那么區塊鏈的安全性勢必遭到沖擊和挑戰。此外,今后在商業銀行應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過程中,由于諸多信息都屬于隱私信息,在被上傳到區塊鏈中后,區塊鏈實現全網廣播,數據可能存在泄露的風險。
三、完善粵港澳大灣區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監管建議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應用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潛在風險,從今后對平臺應用的監管和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政府和平臺各大成員銀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應對之策。
(一)促進大灣區的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和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個港口,而且珠三角與港澳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陣地,具有打造國際一流城市群的潛力。2020年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創新水平、切實防范跨境金融風險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可以預計,這些措施必然會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的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和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同時,《意見》也明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平臺。因此,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可以預計粵港澳三地貿易金融互聯互通方面的阻礙將逐步消解,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也將會得到更好的應用。
(二)密切關注政府出臺的區塊鏈方面的監管政策和法規
由于目前在區塊鏈平臺法律監管方面還缺乏可操作的細則,政府對于區塊鏈平臺的應用也持觀望態度。因此,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在今后的應用中,各大成員銀行必須意識到只有將區塊鏈平臺置于政府的監督和監管體系下,才能實現區塊鏈平臺的長遠和健康發展。相關成員單位要密切聯系上級監管部門,密切關注區塊鏈技術應用方面的政策法規,開展業務和技術創新要確保位于監管部門的底線之上,同時基于監管法規對平臺進行技術與業務內容方面的調整。
(三)推動統一的區塊鏈行業應用標準的構建
技術的出現、成長、發展和應用,必須輔以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行業標準,才能實現規范、有序和健康發展。面對當前金融業、銀行業領域缺乏統一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標準的問題,平臺的成員行作為基礎,推動我國銀行業區塊鏈大聯盟的構建,從而進一步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標準的制定。首先,由區塊鏈技術應用較為領先的商業銀行牽頭構建區塊鏈大聯盟。例如,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開發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來牽頭各大成員行構建區塊鏈大聯盟,并引導金融業和銀行業內各類機構加入聯盟,簽訂相應的應用協議和構建區塊鏈聯盟的技術標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發展。其次,加快對區塊鏈技術的技術標準和行業應用標準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在構建了商業銀行區塊鏈大聯盟之后,聯盟可以推動我國商業銀行區塊鏈應用行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在關系到知產產權的各有關部分,要有產權知識和專利意識,積極申報。在制定行業標準的過程中,要積極參考和借鑒國外同行,并立足我國實際,結合我國銀行開辦的具體業務,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區塊鏈行業標準,并積極拓展和探索適用場景,建立科學和動態的評估體系,構建監管和評判標準。對于符合專利申請條件的區塊鏈技術,要積極申請,并鼓勵注冊金融區塊鏈技術專利權。最后,在建立起我國統一、規范的區塊鏈應用行業標準后,要積極向國際推行,爭奪國際話語權,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力,力爭成為標準的制定者和主導者。
(四)利用區塊鏈技術來降低跨境貿易金融業務風險
針對跨境貿易金融業務的復雜性問題,各大商業銀行在平臺的應用過程中,要加強對跨境貿易金融業務的風險研究,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來降低業務風險。例如,針對信用證結算業務存在的電子單據被篡改和遺失的風險,平臺可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無紙化,通過對電子單據進行加密記錄使得數字資產的轉移處在各節點的監督之下進行,可有效防止惡意篡改或偽造電子單據的情況。又如,針對跨境結算業務的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平臺可在區塊鏈節點中,建立智能合約,并引入外匯管理局和國稅等機構進入其中,盡可能降低有關業務的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同時,也可將金融監管部門納入到鏈上節點中,實現對銀行交易賬本的數據采集和業務監管,降低信用校驗過程中的成本支出。
(五)跟蹤和探索最新的區塊鏈平臺安全性方面的研究
面對信息技術進步可能帶來的區塊鏈平臺信息安全性的風險,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的設計者和開發者要跟蹤和探索最新的關于區塊鏈平臺安全性方面的研究進展。各大商業銀行要建立專業的安全技術團隊,密切關注國內外最新的區塊鏈技術研究成果,積極參與業界組織的論壇和談話會,切實提高區塊鏈技術應用下跨境貿易金融業務開展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各大成員行也要加強與國內外金融業同行、區塊鏈技術開發公司的交流合作,對目前系統在應用中可能的漏洞和信息安全性問題進行評測,并及時地解決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婷. 我國商業銀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前景展望[J]. 新金融,2019(7):50-57.
[2]魏丹,陳志偉. 區塊鏈技術在國際貿易融資領域的應用研究[J]. 時代金融,2019(26):11-12+14.
[3]黃奇帆. “區塊鏈”有三個問題無法回避[J]. 中國經濟周刊,2019(22):101-104.
[4]閆紅. 區塊鏈在國際結算中的應用分析[D].沈陽:遼寧大學,2018.
[5]王曉東,孫澤元. 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展國際結算的探討[J]. 對外經貿實務,2017(07):63-65.
[6]胡予曉. 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跨境支付領域應用的改進和提升——以中國銀行為例[J]. 對外經貿實務,2020(02):74-77.
[7]彭博. 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中的優勢、應用及啟示[J]. 對外經貿實務,2019(1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