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課程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脫節、課程學科體系缺乏知識應用和能力訓練相關內容、中高職課程缺乏銜接等問題,提出相應的課程方案優化策略:結合本地實際,找準專業教學定位;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將課程內容工作過程化;結合“1+X”證書考核標準進行課證融通;加強中高職課程銜接,中高職院校共同制定課程方案。
【關鍵詞】“1+X”證書制度 Web前端開發 課程方案優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2-0029-03
2019 年 1 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 20 條”),明確提出要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制定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試點職業院校要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同年 4 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關于做好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首批啟動試點建筑信息模型(BIM)、Web 前端開發、物流管理、老年照護、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新能源汽車等6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年 6 月,教育部公布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名單,標志著“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全面啟動。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紛紛根據“1+X”證書考核標準進行課程方案的優化或調整。本文擬以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為例,結合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實踐,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方案的優化進行探討。
一、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課程現狀
(一)課程內容滯后,與企業實際需要脫節
隨著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對計算機應用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文字錄入、辦公軟件操作、簡單的圖文處理及計算機基本維護上,而是要求學生具備更高的綜合能力,尤其本地的小中型 IT 企業,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基本的網頁交互開發能力及網站簡單開發能力,而且要求學生具有持續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企業需要的 Web 前端開發人員,應能熟練掌握 HTML 和 CSS 知識,并且熟練掌握 Javascript 等前端交互開發技術。然而,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的課程多側重界面的設計制作,即重設計、輕代碼,只注重可視化編輯器下的界面設計,如網頁制作課只教授網頁的效果,沒有深入講解 HTML 和 CSS 樣式,盡管已經開設程序設計課程,學生依然看不懂網頁代碼。可見,現有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的課程內容較為滯后,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
(二)課程以傳統學科體系為主,缺乏知識應用和能力訓練相關內容
許多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的課程主要由傳統的學科體系構成,而傳統的學科體系一味追求知識的全面性,偏重理論教育,即側重講授知識產生的來龍去脈和體系背景,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知識體系中缺乏知識應用和能力訓練的相關內容,難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難以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兼具的綜合型人才。
(三)中高職課程缺乏銜接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職學生升學意愿越來越強烈。以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為例,近年來該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有升學意愿的都在 95% 以上,且大部分學生都升上了高職院校。這給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帶來了中高職課程銜接的問題。一方面,有的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完全脫離高職階段課程設置,導致中職學生升入高職院校后,不僅難以適應文化基礎課的學習,而且在深入學習高職專業理論課和學歷的進一步提升上更是難上加難;另一方面,有的中職學校的專業課和實訓課設置與高職課程設置有較多的重復,中職的教材在內容上大多采用高校的專業課教材,只是難度上有所降低,導致中高職教學內 容相互涵蓋、專業課程重復現象較為嚴重,造成資源的浪費。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也存在類似問題。
二、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課程方案優化策略
(一)結合本地實際,找準專業教學定位
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為本地區培養在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初級、中級專門人才。因此,中職學校應到企業進行廣泛走訪和調研,了解企業或行業需要哪些崗位,勝任這些崗位需要哪些知識和能力,并結合本地區企事業單位的需求確定專業教學定位。以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為例,經過調研發現,該校所在地柳州是工業城市,信息技術產業比較薄弱,IT 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主要業務是做珠三角等發達地區的區域代理,進行本地化運維和服務,同時承接一些本地的小項目,且以網站開發為主,對網站開發前后臺開發的人才需求比較大。基于此,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應定位于為柳州的中小IT企業培養初級、中級網頁交互開發人才。
(二)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將課程內容工作過程化
典型工作任務,即職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它主要是描述一項具體、完整的專門工作,包括計劃、實施和評估整個行動過程,直接反映了職業工作的典型內容和形式。典型工作任務具有促進職業能力發展的潛力,在反映該任務在整個職業中的意義、功能和作用的同時,描述了現代職業教育中的一個學習領域。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步驟如下:第一,開展專家訪談。邀請企業實踐專家(不超過 10 位)和少量骨干教師舉行訪談會,要求實踐專家簡述個人職業歷程,將這些歷程劃分為若干階段(最多 5 個)。第二,確定典型工作任務。用頭腦風暴法為每個工作階段列出 3~4 個典型的工作任務,這些任務應該都是具有挑戰性且能夠幫助提高工作能力的,然后對這些任務進行歸類命名。第三,表述典型工作任務的基本內容。由實踐專家從專業的角度分析描述上述歸類的工作任務,描述的內容包括完成該項任務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由組內教師進行記錄,再由實踐專家對典型工作任務按從易到難進行排序。第四,找出適合中職階段的工作任務或技能。全體參會實踐專家和教師一起根據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工作的難易程度,找出適合中職階段的工作任務和技能。第五,將知識和技能轉換成對應的專業課程。將各個工作任務的知識和技能按難易遞進關系及知識的關聯度,整理成對應的專業課程。在組織課程內容時,不再按以前的學科體系講究知識面面俱到,而是以工作過程為引領,將知識和技能有機融入工作過程中。
(三)結合“1+X”證書考核標準進行課證融通
2019 年 3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發布《Web 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初級),確定初級證書要求掌握 Web 頁面制作基礎、HTML5 開發基礎與應用、輕量級前端框架、JavaScript 程序設計等知識,還要求能夠根據項目需求完成界面交互及界面效果的設計。為此,中職學校在制定課程方案時,可在滿足企業技能要求的基礎上,參照“1+X”證書的考核標準,將“1+X”證書的知識和技能融入課程中。
(四)加強中高職課程銜接,中高職院校共同制定課程方案
中高職課程銜接,首先要做好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的銜接。中職階段定位于培養網站信息維護及網站運行維護人才,以程序設計入門、網頁前端 UI、前端交互為主要課程;高職階段定位于培養網站設計及開發人才,以加強程序設計、前端高級交互及優化、后臺數據庫開發為主要課程,在制定培養方案過程中要進行課程的優化銜接。其次要實現職業技能考核評價體系有效銜接。國家大力推行“1+X”證書制度,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進校企合作,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職業能力的有效接軌是中高職課程銜接的一個重要方向。中職對接 Web 前端開發初級證書,高職對接 Web 前端開發中級、高級證書,能很好地實現職業技能考核評價體系的有效銜接。
此外,中高職院校可共同制定課程方案。例如,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經過對往年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升學去向分析,確定本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主要升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此,該校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到柳州職業技術學院進行調研,同時邀請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相關骨干教師參與本校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的課程方案的論證,優化課程方案。
基于“1+X”證書制度,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根據柳州地區 IT 企業的要求,結合《Web 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初級),利用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方法,與柳州高職院校共同論證了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 Web 前端開發方向的課程方案,具體課程安排如表 1 所示。
此方案在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2020 級計算機專業中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結合教學診改進行不斷的充實與完善,實現了課程的優化和學生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Web前端開發(初級)[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9.
[2]肖 靜.“1+X”證書背景下中職信息專業教學內容的優化——以Web前端開發證書和網頁設計與開發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0(11).
[3]代新雷.汽車電子技術專業“1+X”課證融合路徑探索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20(20).
[4]鮑 偉,等.中高職教育銜接中課程銜接的研究[J].職業,2012(6).
【基金項目】2019 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研究項目“‘1+X證書背景下基于OBE理念‘Web前端開發崗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XZZJG2019B188)。
【作者簡介】譚江山(1977— ),男,廣西上林人,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副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軟件開發、網絡信息安全。
(責編 王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