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丹,徐謙,陳琳瑩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生心理衛生輔導中心,廣東 廣州)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通過直接人際交往過程發展起來的較為穩定的傾向性的情感聯系,人際交往是人們運用語言與非語言的符號交換意見、傳達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過程,包括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1]。研究表明,大學生 80% 的心理問題與其人際關系有關,表現為不敢交往、不善交往、不懂交往、缺乏交往技巧等。而和諧的人際關系、穩定的人際信任是每個人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對完善個性具有重要意義[2]。如何幫助大學生改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信任水平需引起研究者們的重視。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相互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發展出良好的適應能力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3]。較多研究都表明團體心理輔導是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狀況的有效形式[4]。本研究在將繪畫治療和團體心理輔導結合起來,通過繪畫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在廣州某本科院校通過公開招募參與繪畫團體心理小組的方式招收大學生20 人,將參與者隨機分配到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10 人。干預組20.20±1.03,對照組19.90±0.57,兩獨立樣本t檢驗t=0.805,P=0.43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年齡具有可比性。干預組男生1 人、女生9 人,對照組男生1 人、女生9 人。兩組性別比較,采用Fisher 精確概率法,P=1.0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采用鄭日昌編制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共28 個項目,4 個維度,每個維度7 個問題,滿分 28 分。0~8 分之間說明有較少的人際交往困擾;9~14 分之間說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際交往困擾,15~28分之間說明交往困擾較嚴重。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5]。
本研究使用2(前測vs 后測)×2(干預組vs 對照組)。在干預前一周對 20 名被試使用大學生人際關系診斷量表進行集體前測。測試后對實驗組進行繪畫團體輔導,每周一次,每次兩個小時,共六次。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六次繪畫團體輔導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都進行大學生人際關系診斷量表的后測。
對繪畫組進行配對t 檢驗:

表1 繪畫組干預前后人際關系量表不同維度比較(n=10)
由表1 可以看出,在進行繪畫干預前后,實驗組在人際關系量表上的總分得分分別為10.6 和8.9,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對比性。從人際關系量表各維度的得分來看,在交談、交際和跟異性交往三個維度中,繪畫干預前后不具有顯著差異,但在待人接物維度中,存在邊緣顯著差異(P<0.1)。
由表2 可以看出,對照組在人際關系量表上的總分得分分別為4.1 和4.2,沒有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對比性。且從人際關系量表各維度的得分來看,均不具有顯著差異(P>0.05),結果表明對照組的人際關系量表前后測得分沒有變化。

表2 對照組干預前后人際關系量表不同維度比較(n=10)
因為兩組干預前后各維度差值不呈正態性,故采用Mann-Whitney U 非參數檢驗,結果如下:發現總分差值和待人接物差值兩組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干預前后人際關系各維度差值比較結果
由表3 可以看出,在進行繪畫干預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人際關系量表上的總分得分變化的差值為-2.168,有顯著差異(P<0.05),具有對比性。從人際關系量表各維度的得分來看,在交談、交際和跟異性交往三個維度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在人際關系量表上得分變化的差值不具有顯著差異,但在待人接物維度中,存在顯著差異(P<0.05)。
本研究旨在探索繪畫團體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改善效果,綜合表1、2 以及的表3 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繪畫干預前存在輕微的人際關系困擾,干預后總得分有所下降。繪畫干預對存在輕微人際關系困擾的學生改善人際關系可能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生人際關系中的待人接物方面。而對照組學生繪畫干預前后都表現出人際關系良好的特點,繪畫干預對已經處于良好人際關系學生的人際關系提升可能沒有更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