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瑩 李春霞 曹艷華
我國平均預期壽命的延長預示著老年人口將不斷增加,2018 年阿爾茨海默病的死亡人數比 2012 年增加了 66%,阿爾茨海默病已經成為老年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同時也加劇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1-3]。多奈哌齊作為近年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有效藥物,多國科學家認為這種基于膽堿酯酶抑制作用及神經元保護作用的藥物會明確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希望,具體表現在改善其記憶力、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醒智散為中醫藥物[4-7],在治療多種腦血管疾病上具有較好的療效。基于上述研究基礎,本文研究中收集本院100 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采用多奈哌齊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醒智散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MMSE 評分及臨床療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從而分析多奈哌齊及醒智散聯合治療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 年5 月~2019 年9 月本院確診的100 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57~88 歲,病程2~8 年。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 例。研究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57~86 歲,平均年齡(73.62±16.28)歲;病程2~7 年,平均病程(4.82±2.43)年;教育程度:小學16 例、初中12 例、高中10 例、大學12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25 例;年齡61~88 歲,平均年齡(74.05±15.13)歲;病程2~8 年,平均病程(4.79±2.55)年;教育程度:小學12 例、初中15 例、高中13 例、大學10 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以記憶障礙為主訴,病程>6 個月;②MMSE 評分12~24 分;③符合阿爾茨海默病西醫診斷標準;④自愿參加試驗,愿意隨訪者。
1.3 排除標準 ①其他全身性疾病造成的癡呆;②臨床資料不完整缺項者;③既往精神性藥物濫用史;④病情危重,嚴重軀體疾病者;⑤精神分裂癥、雙相或單相抑郁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多奈哌齊[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71025]治療,口服,5 mg/次,1 次/d,連續服用 8 周。
1.4.2 研究組 患者采用多奈哌齊聯合醒智散治療。多奈哌齊用法用量同對照組。醒智散藥物組成為:人參 10 g,巴戟天 10 g,遠志 10 g,丹參 30 g,石菖蒲20 g,茯苓 15 g。服用方法:1 劑(300 ml)/d,早晚 2 次分服,連續服用 8 周。
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MMSE 評分及臨床療效、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1 血清炎癥因子 包括IL-1β、IL-6 及TNF-α。
1.5.2 MMSE 評分 MMSE 共30 小項,總分30 分,評分越高認知功能越好。
1.5.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阿爾茨海默病行為癥狀量表(BEHAVE-AD)減分率進行評價。①臨床基本控制:BEHAVE-AD 減分率≥85%;②顯效:BEHAVE-AD減分率為66%~84%;③有效:BEHAVE-AD 減分率為33%~65%;④無效:BEHAVE-AD 減分率<33%。總有效率=(臨床基本控制+顯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IL-1β、IL-6 及TNF-α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IL-1β、IL-6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MMSE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MMSE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MMSE 評分(22.83±2.08)分高于對照組的(19.05±1.6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0%,高于對照組的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 兩組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1 例頭暈、1 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3 例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存在三種假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約翰·哈迪提出的淀粉蛋白級聯假說、載脂蛋白E4 (APOE4)假說和Tau 蛋白的過度磷酸化假說[8-10]。通過病理學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存在炎癥反應,腦脊液和血液中發現多種炎性因子。還有研究指出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過程中,膽堿能神經的退行性病變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膽堿酯酶抑制劑通過提高患者乙酰膽堿遞質水平,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多奈哌齊作為高選擇性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通過可逆性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提高突觸間隙乙酰膽堿水平,增強膽堿能神經細胞的傳導[11-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IL-1β、IL-6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MMSE 評分(22.83±2.08)分高于對照組的(19.05±1.67)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0%,高于對照組的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說明多奈哌齊及醒智散聯合治療能夠降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體內炎癥水平,同時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行為癥狀[15]。還有學者通過收集100 余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發現多奈哌齊及醒智散療法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相對于安慰劑平行對照組,認知功能量表評分改善2.54 分[16]。有研究顯示[17],多奈哌齊在為期42 周的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有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中,顯示出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美國有研究者收集服用多奈哌齊的800 例患者,給予服用藥物周期36 周,結果證實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量表評分改善達到2.5~3.8 分,顯著優于安慰劑組[18]。
本文研究中還發現研究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1 例頭暈、1 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3 例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服用多奈哌齊及醒智散是安全的。
綜上所述,多奈哌齊聯合醒智散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具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藥物服用期間安全性好,對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有積極作用。